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农职院思政工作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云南农职院思政工作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人们一致认为农民就是那种生活庸常平淡、缺乏理想和情怀的人类。无独有偶,云南农职学院的骄傲——朱德同志也出身于雇农。杨忠寿先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对自己的特立独行做解释,因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昆华农校教学楼是当时昆明最雄伟的建筑,“其堂皇坚固美观,冠于当时昆市之任何机关学校”。

云南农职院思政工作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

在中国古代,农民的地位是很高的,仅次于“士”(官员和读书人),所谓“士农工商”反映了数千年来中华以农立国、以食为天的思想。只是到了当今,相当一个时期,“农民”已经不是一种职业的称谓,而是对一种较低等级的蔑称。这个等级似乎集中了诸如生活在经济落后、封闭的农村里,财富文化双重贫困,他们的行为及仪态乃至长相、口音都一致成为众人嘲弄的对象。特别是人们一致认为农民就是那种生活庸常平淡、缺乏理想和情怀的人类。这种见识真的是无知和龌龊。

无知之徒居然不知晓,中国有文字历史记载的,第一位敢于大声讲出自己梦想的人就是一个农民,而且他在农民中地位最低,自己都没有土地,靠帮人佣工,他的名字叫陈胜。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无独有偶,云南农职学院的骄傲——朱德同志也出身于雇农。他回忆道:“因为家里是佃户,种人家的地,(自己)也就是在人家那里生长的。”“我们家租的田种一年,除去五十担纳租以外,余下的将将够吃。”中国农民不仅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而且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亦即马克思所说的将脑中的“幽灵”变现为改造世界的宏图大业的人类。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依靠农民,成功组织农民运动土地革命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最终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理想。20世纪70年代末,又是中国农民(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就是其中的代表)带头拉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大幕。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沿,党中央再次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放在农民身上: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再次把民族复兴强大的伟业寄托在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培养千万名接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有理想有情怀的新型农业人才,是云南农职学院光荣的使命。

2017年9月29日,云南农职学院老校友杨钟寿后人介绍:当年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大理祥云县,时任县长,且为云南农职学院前身省立甲种农业学校的优秀学生杨忠寿给予红军极大的物质支持,特别是动员广大青年参加红军,使祥云成为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扩红最多的一次。杨忠寿毅然辞去县长职务,跟随红军长征,最终牺牲在过草地的艰难险途上。杨忠寿先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对自己的特立独行做解释,因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www.xing528.com)

1922年,因建立云南第一所高等学校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云南农职学院前身省立甲种农业学校献出自己的全部校产停止办学。直到1930年,位于双塔寺(大德寺)内的省立高级中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立农业学校,当年的老校得以恢复。因双塔寺场地狭窄,特别是距离学校农场胜因寺较远,学生实习极不方便,经学校争取、省政府同意后,1930年,昆明城大西门外文昌宫旧址被拨归学校(1932年更名为“昆华高级农业学校”)建设。昆华农校新校舍最终建成于1937年,占地上百亩,校园宽阔,校舍一流。主体建筑是3幢砖木石结构的中西合璧式教学楼,皆坐北朝南。已有80多年历史的大楼,至今仍气势非凡,主楼是一座中间3层重檐歇山顶、两侧为2层单檐歇山顶的楼房。主楼建筑基础很深,墙体厚度0.6米,全部用当时昆明最著名的瑞华砖瓦厂生产的260毫米×130毫米×85毫米的大青砖砌成。主楼大厅内东西两道通往二楼的楼梯,各有25级台阶,全用1米多长的完整石条搭砌而成。室内空间高度4米,内走廊宽2米多,原建筑除屋面及楼板外,未用一根柱木。自室外可看到主楼的条形西式窗,四周墙基石加工精致而有檐边。主楼所有的外窗顶、底都是用石料砌筑而成。正面是拱券门厅,正门外廊有4根巴洛克式圆柱,从4级台阶构成的基座向高处伸展,托起一座配有飞檐的小阁楼,十分壮观。昆华农校教学楼是当时昆明最雄伟的建筑,“其堂皇坚固美观,冠于当时昆市之任何机关学校”。主持修建昆华农校大楼的校长李澍的女儿李桔云女士回忆:“这座主楼左右两侧为师生宿舍楼,称为东楼和西楼,它们像飞机的两只翅膀,与主楼(机身)合为一体,像一架欲展翅高飞的飞机,把云南人‘航空救国’和农业‘腾飞’的梦想也寓意在建筑中。”今天,这座楼虽然已经不再属于云南农职学院,但是那架云南农业振兴的大飞机,已经满载农职人百余年的理想展翅翱翔。

总有一天,“土”,将不再是与“时尚”相对的贬义词,而是成为像希腊神话泰坦大神获得力量的地方,成为一飞冲天的起跑平台。总有一天,贫困不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同义语,那时将只有文化上的贫困者、精神上的贫困者、没有理想的贫困者。云南农职学院将带领新一代务农者,插上理想的翅膀,从土地上起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