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音乐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及其重要人物

重庆音乐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及其重要人物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战时期重庆音乐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了民族解放的强音。这和音乐名家云集重庆,音乐院校、专业音乐团体与陪都各大中小学校师生的结合,密不可分。当时在重庆最著名的音乐家有马思聪、贺绿汀、金律声、赵沨、沙梅等人。贺绿汀在渝期间先后担任过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广播电台的音乐组专家和育才学校音乐组负责人。金律声受张伯苓之聘为南开中学音乐教师和全校各音乐团体的总指导。

重庆音乐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及其重要人物

抗战时期重庆音乐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了民族解放的强音。这和音乐名家云集重庆,音乐院校、专业音乐团体与陪都各大中小学校师生的结合,密不可分。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的歌咏活动,焕发着陪都民众的抗日爱国热忱和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是重庆音乐得以巨大发展的基础动力。在重庆广泛传唱的著名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嘉陵江上》《八百壮士》《满江红》《长城谣》《抗战到底》《抗敌歌》《旗正飘飘》《我所爱的大中华》《祖国之恋》《渔光曲》《难民进行曲》《大刀进行曲》《义卖歌》《嘉陵江船夫曲》《绥远组曲》《西藏组音》等。以抗战歌曲为主,加入一大批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歌曲,如苏联的《神圣的战争》《海港之夜》《夜莺》《喀秋莎》等,成为重庆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基本内容,表达着广大爱国民众抗日救亡的共同心声和呼唤胜利的强烈情绪。民众的歌咏活动的广泛性,几乎达到人人都会唱抗战歌曲的程度。

当时在重庆最著名的音乐家有马思聪贺绿汀、金律声、赵沨、沙梅等人。马思聪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西洋音乐,1940年初抵达重庆,任中华交响乐团总指挥,中央大学教授。贺绿汀在渝期间先后担任过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广播电台的音乐组专家和育才学校音乐组负责人。金律声受张伯苓之聘为南开中学音乐教师和全校各音乐团体的总指导。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也在重庆,为军事委员会文化工作委员会重要成员。马思聪的音乐作品十分繁复,器乐作品有小提琴内蒙组曲》《绥远组曲》《牧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弦乐五重奏》《第一弦乐四重奏》,管弦作品有《西藏组音》《第一交响曲》,声乐作品有抗战歌曲《自由的号声》,管弦乐队伴奏大型独唱曲《不死的永生》《抛锚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等。贺绿汀的作品有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义卖歌》《保家乡》《垦春泥》《嘉陵江上》,管弦乐曲《晚会》等,其中《游击队之歌》特别流行。他为电影《中华儿女》《胜利进行曲》《中国青年》配写的歌曲也风行一时。

▲马思聪(www.xing528.com)

赵沨于1939年10月和李凌、沙梅、林路等人发起成立“新音乐社”,先后创办《新音乐》《音乐艺术》等音乐刊物,编辑出版了《三年歌选》《音乐创作集》《民主歌声》等歌曲选集和《新音乐教程》《苏联音乐》等音乐丛书。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离渝之前,曾在体育专科学校和精益中学等校任教。1940年10月开始在重庆业余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12月15日“文协”和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等八个团体举行联合晚会,周恩来郭沫若老舍等各界人士出席,歌词作者光未然担任朗诵,赵沨独唱《黄河颂》,让《黄河大合唱》传遍了整个重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