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立云大农学院的创办及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

国立云大农学院的创办及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突出者即为农学院成立前夕,同时也是为成立农学院预作准备而创立的呈贡农林场。同年,云大继文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之后,正式创办了医学院。1939年7月28日,谋划已久、筹备经年的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终于正式宣告成立。国立云大时期,农学院首任院长为汤惠荪,二任院长为张福延。

国立云大农学院的创办及云南大学行政后勤管理综述

1.农科教育谋划已久

云南大学谋划农科教育,由来已久。早在大学开办之前,即1920年10月,董泽所拟《东陆大学进行计划概略》第一条“学校之目的”中,即定有“养成专门实业人才”。第二条“学校之扩充程序”中,更是规定:“三期添设医科、理化科、农科。”1922年8月,董泽所呈《东陆大学组织大纲》第六章“学制”第八条中又载:“本大学分设文、理、法、工、农、商、医科。”1923年4月20日,创办人唐继尧在首届开学典礼上所作《训词》中,言及办学原因凡4条,其第3条为:“废督后实行民本政治,如筹实业、教育、交通及一切庶政,在在需要专门人才,方克有济。”同时,云南省署枢密处处长周钟岳《演讲词》也云:云南专门技术“人才太少,所以农、工、商、矿、交通各项事业,一样也不发达”,主张大学“将来尤宜注意实科”。1928年所编《东陆大学一览》一书中,载有《本校经济概况》一文,其中《生产事业·水利》一节更是明确提到,学校开垦澄江、江川的星云、抚仙湖田,“共得公田一万五千工。……将来开办农科,即设于此,并欲建农业试验场一所”,等等。唯因条件受限,迟迟未备,故私立东大、省立东大、省立云大时期,农科教育终未开办。

2.农林实体相继建立

云大农科教育虽然久久未能开办,但是校办农林实体却已相继建立。

私立东大时期,所办农林实体略为:小东门外第一苗圃,培养桑苗,种植桑树,“面积二十五亩,土地约值四万五千元”。北门外第二苗圃,培养桑苗,“面积十六亩,土地约值九千六百元”。星云、抚仙湖田,“约为二千亩,估价二十万元”。西山林场,地处昆明、安宁两县交界之处,“划定地面一百余方里,计五万四千余亩”,内有天然残林松、柏、杨、栗等百余万株,计划人工造林、天然繁殖,20年之后,林业收入“可获五百五十万元,除分给地主三成外,每年平均得二十万元”。

省立东大、省立云大时期,所办农林实体基本延续私立东大时期。当然,由于学校发展,世事变迁,也有增减变化之处。例如西山林场,由于场地辽阔,事多人少,“开支甚大,管理困难”,因此,还在私立东大末期,即不得不“从事收束”。

国立云大时期,因系学校第一个大发展之际,故所办农林实体也有较大发展。最突出者即为农学院成立前夕,同时也是为成立学院预作准备而创立的呈贡农林场。1939年6月初,因农学院成立在即,云大呈文省府:为了便于将来扩展,及免日机轰炸,拟在“土地宽阔,地势平坦,土质攸宜,环境优良”,离校不远,管理较易,建有铁路,交通便利的省垣东郊呈贡县碓臼村一带,建立农场。6月下旬,省府指令学校:所呈“应予照准”。开办呈贡农林场事遂定。农场初期计划略为:征地约200亩,其中属研究实验者30亩,属普通栽培者170亩;共分农艺、森林、苗圃3个部分,分别种植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经济作物等项;经费为学校拨款1.2万元;人员为教授兼主任1人、技工1人、助理4人、农工10人等。

上述一系列农林实体的创办,其旨既在于为了学校发展而补充经费,也在于为了开办农科而预为张本。

3.国立云大农学院的创办

由于农科教育的长期谋划,以及农林实体的相继建立,云大开办农科院系条件日渐成熟。1937年,熊庆来接长省立云大。同年,云大继文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之后,正式创办了医学院。1938年7月,奉国民政府令,省立云大改为国立云大。1939年3月所定《国立云南大学组织大纲》第二章“院系规模”载有:“本大学设文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农学院先设农场。”4月,熊庆来校长发表谈话称:“本学期拟成立农学院,以造就农业人才。”并聘农学专家汤惠荪负责筹划一切事务

1939年7月28日,谋划已久、筹备经年的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终于正式宣告成立。农学院乃为国立云大五大学院之一,初期建于呈贡农林场内。

(1)组 织

由于云南地处边陲,开化较晚,生产落后,又兼境内多山,森林丰富,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开发林业资源,故农学院开办当年,即设有农艺学系和森林学系。又因云南气候温润,土壤良好,1940年增设了蚕桑专修科。1941年,因农学院所在地方呈贡,农家子弟就学困难,故附设了“民众学校”。后改为“农民子弟小学”,凡入学者,免去学费,供给书籍,教师则由农学院“高年级学生充任”。为了学生实习的需要及增加办学经费,农学院分别于1943年创办了昆明经济农场(今云大北院)、1944年创办了弥勒木棉场、1946年创办了实习蚕桑场、1947年创办了作物试验场(今云大东二院)、1948年创办了厂口林场(今昆明北)等。又1947年成立了云南农林研究所,以进行科研工作。兹将其组织系统列图如下:

表5-30 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

(2)职 员

主要是学院院长和各系、科主任。国立云大时期,农学院首任院长为汤惠荪,二任院长为张福延。

汤惠荪,中国著名农业科学家之一。还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文认为:“我国农村经济之衰落,农家经济之贫困,为目前普遍之现象。”“欲开发农业……使农业工业化,农产品商品化尤为重要。”“欲垦拓荒地,必先开发交通,移殖垦民。此非政府先立建设之基础、定远大之计划不可。”(见汤氏《抗战建国中吾人对于农业问题应由之认识》,载于1939年10月29日《云南日报》)

农艺学系首任主任为汤惠荪,继任者先后为王兴中、林成耀、孙逢吉、段永嘉等。

森林学系首任主任为张福延,继任者先后为郑万钧、李达才、秦仁昌、蒋蕙荪等。

蚕桑专修科主任为蒋同庆。

(3)教 员(www.xing528.com)

根据熊庆来“慎选师资,提高待遇”的择师思想,及学校《聘任教员规约》,农学院所聘教员多为留洋归国学者,及国内名校包括本校的优秀毕业生,皆农林专家,学界翘楚。如1947年时在任主要教员为:

农艺学系:教授段永嘉、曾勉、王仲彦、石坚白、诸宝楚、咎维廉、徐天骝;副教授刘致清、黄邻宾、蔡克华;讲师曹诚一、张励辉、段理惠、孙方等。

森林学系:教授张福延、蒋蕙荪、秦仁昌;副教授秦秉中;讲师袁同功、徐永椿等。

蚕桑专修科:教授蒋同庆、陆星垣;副教授李莘农、韩惠卿;讲师董载衡、钟家显等。

(4)教 学

农学院的教学,根据《国立云大学则》,学制4年,实行学年兼学分制,总学分为140学分。课程有必修课如国文、外文、操行、三民主义伦理学体育、军事训练等;专业课如农艺系的经济学农业经济、土壤学、植物分类、植物生理、植物病理、生物统计、食用植物、稻作学、麦作学、棉作学、昆虫学、热带作物、特用作物、普通园艺、农场管理及其相关实验等;森林系的如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树病学、造林学、森林经济、森林计划、森林保护、森林管理、森林计算、森林工业、林政学及其相关实验等。考试分为平时考试、学期考试、毕业考试等类。考试及“长期实习及格者”,经呈教育部复核无异后,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农学院“对于教学方面,向极重视。各科教授,皆为吾国农业界有数之专家。……以及本省建厅农业高级人员之协助,尚能应付”。熊庆来曾谓:“今后方针,一言以蔽之,勿论教者与学者,均一本重质不重量之旨。”这将使本校“毕业学生,其造就不在一般国立大学之下,而为社会有用之人才”。本此,农学院教学、考试,甚为严格,复以其他原因,出现高淘汰率。如1939年首招学生共计48名,1943年毕业时仅为28名,招生数与毕业数差距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5)科 研

熊庆来上任伊始,即竭力提倡“培养研究风气”。农学院建有云南农林研究所,努力开展农林科学研究。教员中如瞿明宙的农业合作推广实验、曾诚一的农作物病虫害调查、秦仁昌的蕨类植物研究、郑万钧的树木学、徐永椿的森林标本收集、曾勉的果树资源调查等,均有所获。蒋同庆、李莘农共同研究蚕体遗体,发现家蚕雌雄鉴别的重要方法,即“普茶斑”者为雌性,“姬茶斑”者为雄性。1948年4月,农学院创办了《云大农学》科研刊物,创刊号所载论文要目有《澄江县土壤PH值之测定》《云南松天然繁殖之观察》《几种黑斑病及其病原菌之研究》等。

(6)实 习

农林蚕桑是为应用学科,教学实习必不可少。为了印证教学理论,及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农学院甚为重视教学实习,除了在本院所属农、林、桑场实习而外,常常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如1941年5月,郑万钧曾带学生前往西山,考察森林。1942年寒假,农学系部分师生分头前往呈贡、西山等地,以作农村经济和森林资源的调查等。

(7)学 生

由于国立云大时期,政局动荡,经济落后,人口流动,学生淘汰率高,加以农科学生就业困难,工作艰苦等因,故农学院招收、毕业学生,均为较少。兹将全校有关情况综合列表如下:

表5-31 国立云大各学院招生、毕业一览(1939—1946)

由表可知,文法学院和工学院的招生、毕业人数较多,理学院次之,农学院和医学院较少。

(8)经 费

农学院经费约分两类:政府拨款和社会赞助。前者如1939年,因开办农学院,而全校经常费由原来40万元,增为47万元。一般而言,全校经常费中,“农学院占10%,农林场占2%”。至于临时费,则按需而定。如1941年,“呈贡农学院扩建校舍,总价8万元,其中教育部补助特别费5万元”。后者如1939年,昆明市农民银行“补助国币1.5万元”。1940年,“仍继续补助”。同年,增办蚕桑科,云南蚕桑新村公司“概允补助该专修科经费,每年三万”。又1943年,云南企业局“补助烟草栽培试验费10万元”。其次,尚有各农场收益中些许补助,不及备叙。

(9)建 筑

1939年,农学院开办时,于呈贡农场内“建有楼房一座,平房一院”。

1946年,农学院自呈贡迁回校本部,即以“原农新村”(今西院)为院部。

(10)设 备

农科方面,农学院成立前后,建有多个农场,足供师生做实验、调查、研究之用。“仪器方面,亦渐充实。”林科方面,则分树木、造林、经营、林产等类,计有蜡叶标本千余种、种子及花卉标本各数千种、苗圃数十亩、温床教室,及种子发芽器、测树仪器、树木干馏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