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地质博物馆:含氧盐矿物汇集

湖北地质博物馆:含氧盐矿物汇集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含氧盐是一个统称,包括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是指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分别与碳酸根、磷酸根、硫酸根、硅氧四面体等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碳酸盐矿物碳酸盐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与碳酸根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主要为外生成因,分布广泛,最常见的是方解石。方解石方解石是地壳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属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aCO3。磷灰石磷灰石是一系列磷酸盐矿物的总称,晶体呈六方柱状。

湖北地质博物馆:含氧盐矿物汇集

含氧盐是一个统称,包括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等,是指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分别与碳酸根、磷酸根、硫酸根、硅氧四面体等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各种含氧盐类矿物分布极为广泛,其中很多都具有重要的工业和经济价值。

碳酸盐矿物

碳酸盐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与碳酸根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主要为外生成因,分布广泛,最常见的是方解石。不少碳酸盐矿物是重要的非金属矿物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方解石

方解石是地壳最重要的造岩矿物之一,属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aCO3晶体为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也有呈柱状及板状者,集合体常呈钟乳状或致密粒状体,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方解石通常透明或半透明,白色或无色,常因含有其他金属而呈现出淡红、淡黄、淡茶、玫红、紫等多种颜色。玻璃光泽。硬度3。密度2.6~2.8g/cm3。方解石遇稀盐酸剧烈起泡,这是辨别它的一个重要方法。

方解石在世界上的分布极为广泛。石灰岩、大理岩和钟乳石的主要矿物成分都是方解石,在泉水中可沉积出石灰华,在火成岩内亦常有次生矿物,在玄武岩流的杏仁孔穴中,沉积岩之裂缝内常有方解石充填而成细脉。方解石也可以透过生物学作用,以贝壳或岩礁的方式产出。方解石在建筑工业方面用来生产水泥、石灰,在玻璃、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标本名:方解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方解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方解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方解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方解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特别纯净完全透明的方解石晶体称为冰洲石,可以作为宝石。这样的方解石有一个奇妙的特点,就是透过它可以看到物体呈双重影像,因此,冰洲石是重要的光学材料,是人工不能制造也不能替代的自然晶体,是制造偏光显微镜镜片的材料。

标本名:冰洲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冰洲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孔雀

孔雀石在中国古代称为“绿青”“石绿”,是一种古老的玉料,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这个美丽的名字。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Cu2(CO3)(OH)2。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针状,通常呈放射状或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呈绿、孔雀绿、暗绿色等颜色。硬度4.5。密度3.9~4.0g/cm3

标本名:孔雀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他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病的标志。块大色美的孔雀石是工艺雕刻品的材料。粉末用于制颜料时叫绿青。药用时称扁青。大量聚集時可作为铜矿石用。

标本名:孔雀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孔雀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孔雀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展品名:孔雀石工艺品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展品名:孔雀石工艺品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蓝铜矿

蓝铜矿,又称石青。化学成分为Cu3[CO32(OH)2,是单斜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常与孔雀石一起产于铜矿病的氧化带中。蓝铜矿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蓝颜料,质优的还可制作成工艺品。晶体呈短柱状或厚板状,通常呈粒状、块状、土状、皮壳状或放射状集合体。深蓝色,玻璃光泽,土状块体为浅蓝色,光泽暗淡。硬度3.5~4。密度3.7~3.9g/cm3

蓝铜矿与孔雀石紧密共生,易转变成孔雀石,所以分布没有孔雀石广泛。大量产出时蓝铜矿可作为铜矿石利用,质纯色美的可用于制作工艺品的材料,粉末可用于制作天然蓝色颜料。此外,还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的标志。

标本名:蓝铜矿与孔雀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蓝铜矿(与孔雀石共生)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蓝铜矿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铁矿

菱铁矿是铁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FeCO3,晶体呈菱面体,晶面往往弯曲。菱铁矿集合体通常呈粒状、块状或结核状,颜色浅褐色,但易氧化转化为深褐色或黑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4.5。

菱铁矿通常为热液成因或外生沉积成因,其中热液成因的菱铁矿常见于金属矿脉中,沉积成因的菱铁矿常见于煤系地层中,呈结核状产出。菱铁矿是常用于炼铁的矿石之一。

标本名:菱铁矿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菱铁矿(氧化)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菱锰矿

是锰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MnCO3。晶体为菱面体,但完整的菱面体晶形比较少见,通常呈粒状、块状、结核状等集合体,玻璃光泽。硬度3.5~4.5。这种矿物的颜色是迷人的玫瑰红色,但很容易氧化转变为黑褐色。矿石在内生和外生作用下均能形成,内生作用形成的菱锰矿见于热液矿病中,外生作用形成的则大量分布于沉积锰矿病中。

菱锰矿是提炼锰的重要矿物。其中颜色美丽、晶形完好的菱锰矿晶体极受世界各地收藏者的欢迎,价值很高。色泽纯净、晶体较大的宝石级菱锰矿也被称作“红纹石”,是近年来较为风行的新兴宝石品种之一。目前,市场上的菱锰矿主要产出于阿根廷、秘鲁和美国等地。

标本名:菱锰矿(氧化)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白铅矿

化学成分为PbCO3,晶体为板状或假六方双锥状,常见贯穿双晶,一般多为致密块状集合体、钟乳状或土状,颜色为白色,常带各种浅色。金刚光泽。硬度3~3.5。遇盐酸起泡。

白铅矿通常是方铅矿经氧化后再受碳酸水作用而形成的次生矿物,常与方铅矿一起作为炼铅的矿石利用。除了工业用途之外,好的白铅矿晶体,尤其是双晶的白铅矿晶体较受收藏者的青睐。

标本名:菱锰矿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白铅矿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磷酸盐矿物

磷酸盐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与磷酸根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磷酸盐种类极多,约200种,但是数量较少,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丰富。

磷灰石

磷灰石是一系列磷酸盐矿物的总称,晶体呈六方柱状。集合体呈粒状、致密块状或结核状。颜色不一,以灰、褐黄、淡绿等色为常见。玻璃光泽。硬度5。比重3.2。在内生、外生和变质作用中均可形成。

磷灰石是提取磷和制造磷肥的重要原料,颜色好、晶体好的磷灰石可作为宝石或装饰材料。伴生元素多的磷灰石可以综台利用。

标本名:磷灰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绿松石

绿松石,又称土耳其玉,但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因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此名。绿松石是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常含铁、锌,有天蓝、淡蓝、蓝绿、绿、浅绿、黄绿、灰绿、苍白等颜色。绿松石质地不很均匀,颜色有深有浅,甚至含浅色条纹、斑点以及褐黑色的铁线。致密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孔隙多者疏松,少则致密坚硬,一般硬度5~6。密度2.6~2.9g/cm3。通常呈块状、肾状,也有呈结核状和皮壳状的,蜡状光泽。

标本名:绿松石
收 藏:郧阳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绿松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绿松石因其美丽的色彩和瑰丽的纹饰,成为东西方共同喜爱的装饰品材料,其中以天蓝色者最为珍贵。湖北十堰郧阳云盖寺绿松石矿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之一,开采历史已达千年之久,其绿松石及其工艺品销往亚、欧、美30多个国家。除誉满世界的云盖寺之外,竹山县也是目前绿松石的主要产地之一。

标本名:绿松石
收 藏:郧阳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绿松石
收 藏:郧阳地质博物馆

硫酸盐矿物

硫酸盐是由硫酸根与其他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虽然它们在地壳中的总量并不丰富,但不少硫酸盐矿物如石膏重晶石等均能富集成工业矿床,具有比较重要的工业价值。大多数硫酸盐是外生成因,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石膏。

标本名:石膏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石膏

石膏是主要成分为硫酸钙(CaSO4)的水合物。单斜晶系,晶体常呈板状,少数呈柱状,经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呈纤维状的称纤维石膏,无色透明的叫透石膏。一般为白色,常因混入杂质而染成灰、黄、褐等色。玻璃光泽,纤维石膏呈丝绢光泽。

石膏主要是盐湖中化学沉积作用的产物,常与石盐、硬石膏等共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湖北省的石膏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其中纤维石膏居全国之首,主要产地有江夏、荆门应城云梦等。

标本名:石膏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硬石膏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硬石膏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展品名:石膏工艺品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重晶石

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常含锶和钙。晶体常呈厚板状,集合体呈粒状或晶簇,少数为致密块状、钟乳状和结核状。纯净的重晶石应该是无色透明的,但一般因含有杂质呈现为灰、白、红、浅黄或黑黄色。玻璃光泽。硬度3~3.5。密度4.3~4.5g/cm3

重晶石是钡的最常见矿物,产于热液矿病和沉积矿病中,常用于提炼钡或作为石油钻探泥浆的加重剂;此外也用于化工、造纸、陶瓷玻璃等行业中。

标本名:重晶石与水晶晶簇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硅酸盐矿物

硅酸盐是由金属元素与硅氧四面体(SiO4)相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硅酸盐种类繁多,是矿物中数量最丰富的一类。硅酸盐矿物普遍较硬,化学性质稳定,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标本名:重晶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硅灰石

硅灰石主要成分Ca3Si3O9。三斜晶系,通常呈片状、放射状或纤维状集合体。白色,微带灰、红色。玻璃光泽。硬度4.5~5。比重2.78~2.91。主要产于酸性侵入岩与石灰岩的接触变质带,是构成矽卡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硅灰石常用作造纸、陶瓷、水泥、橡胶塑料等的原料或填料,气体过滤材料和隔热材料,冶金的助熔剂等。

标本名:硅灰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长石

长石是地壳最常见的矿物之一,是长石族矿物的总称,包括正长石、透长石、歪长石、斜长石以及钡长石等。它是一类常见的含钙、钠和钾的无水架状铝硅酸盐类造岩矿物,在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都可出现,是几乎所有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对于岩石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长石是陶瓷、玻璃工业的原料,有的长石具有美丽的变彩或晕色,可被用作装饰品。

标本名:正长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符山石

符山石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Ca10(Mg,Fe)2AI4(SiO45(Si2O72(OH)4,但是其中的Ca常被Mn、Na、K等代替,Mg、Fe也可被Zn、Cu、Cr等代替,形成多个变种。晶体通常为四方柱状,也常呈柱状和粒状集合体。颜色为黄绿或棕褐色,随所含成分不同也有其他变化。玻璃光泽。硬度6.5。是标准的接触变质矿物。色泽美丽透明的符山石可作宝玉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所产绿色的符山石质地细腻,称为加州玉。

标本名:符山石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符山石晶体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金红石

金红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四方晶系。晶体呈粒状或针状,通常为四方柱与四方双锥的聚形,集合体为粒状或致密块状。褐红色,含铁高时呈黑褐色。条痕浅褐或黄褐色。金刚光泽,含铁高时则现半金属光泽。硬度6。比重4.2~4.3。

产于伟晶岩中的金红石,其成分中富含铁、钽和铌;在区域变质过程中,往往由钛铁矿分解而成,出现于片麻岩中。此外,还常见于区域变质岩系的石英脉内。当含金红石的岩石遭受风化破坏后还常转移到砂矿中。金红石是提炼钛的主要矿物原料。湖北的金红石矿藏极为丰富,储量居全国之首,主要产地在枣阳和谷城。

标本名:金红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www.xing528.com)

云母

云母是云母族矿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白云母、黑云母、金云母、锂云母、铁锂云母等。是钾、铝、镁、铁、锂等的层状结构铝硅酸盐。由于多型的不同而可有不同的晶系。多为单斜晶系,常呈柱状、板状或片状,集合体常呈鳞片状。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珍珠光泽。硬度2~3。片状解理平行底面极完全,可沿解理剥成具弹性的薄片。

标本名:白云母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云母是分布很广的造岩矿物,常见于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在工业上用得最多的是白云母,其次为金云母,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化工工业,锂云母是提取锂的矿物原料。

高岭土

高岭土俗称“瓷土”,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因首先发现于我国江西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地方而得名,常含多量的埃洛石,少量蒙脱石、水云母、水铝英石以及石英、云母、黄铁矿、碳酸盐、有机质等。通常呈白、黄、灰、玫瑰红等色,致密状、角砾状或土块状。

高岭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黏结力,较高的耐火度和烧结度,良好的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由铝硅酸盐类矿物(主要是长石)经长期风化而形成,也可由热液蚀变或表生沉积作用形成。它是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也作为塑料制品、造纸、橡胶等工业的重要填料。

标本名:黑云母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金云母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高岭土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绿泥石

绿泥石是绿泥石族矿物的总称,成分比较复杂,是镁、铁、铝的铝硅酸盐,常含钙、钛、锰、铬等。绿泥石为单斜晶系,晶体呈板状,集合体呈片状、鮞状(鮞绿泥石)或致密块状,颜色为深浅不同的绿色,硬度2~2.6。绿泥石主要为中、低温热液作用,浅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的产物,是一些变质岩的造岩矿物。

标本名:绿泥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绿帘石

绿帘石是一种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单斜晶系,晶体为柱状,集合体一般为粒状。玻璃光泽。硬度6~6.5。比重3.38~3.49。通常为深浅不同的绿色或黄绿色(如果绿帘石中含锰量高,则被称作红帘石)。绿色的深浅不同,是由于含铁量的不同,铁越多,颜色越深。

绿帘石多见于绿片岩中,在接触交代成因的矽卡岩中,绿帘石往往由早期矽卡岩矿物如石榴石、符山石等转变而成。在热液蚀变的基性岩浆岩中,绿帘石有着广泛的分布。晶体较大较纯净的绿帘石也可以作为宝石原料。

标本名:绿帘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红帘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绿帘石与葡萄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绿柱石

绿柱石是铍-铝硅酸盐矿物,主要产于花岗岩伟晶岩中与超基性岩接触交代岩中,以及方解石白云石热液脉中,是提取铍的主要矿物原料。

纯净的绿柱石是无色的,甚至可以是透明的。但大部分为绿色、蓝色、黄绿、黄、粉红、乳白等色也常见。绿柱石中晶体完美,呈翠绿色透明的称绿宝石(即祖母绿),呈蔚蓝色透明的称海蓝宝石,均为久负盛名的中高档宝石。

标本名:海蓝宝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海蓝宝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绿柱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绿柱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祖母绿宝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海蓝宝石猫眼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祖母绿原矿及成品宝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电气石

是电气石族矿物的总称。它的化学成分较复杂,是以含硼为特征的铝、钠、铁、镁、钾的环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晶体呈柱状,常呈放射状、针状或柱状集合体。玻璃光泽。硬度7~7.5。比重2.9~3.2。具热电性和压电性。

标本名:黑电气石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电气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电气石的颜色因成分不同而异,一般来说,黑电气石通常为绿黑色至深黑色,镁电气石在无色到褐色之间,锂电气石则为玫瑰红至红色或蓝绿色;有时在一个晶体的两端或晶体的中心与外围部分都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

标本名:红电气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电气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这种矿物主要产于花岗岩、花岗伟晶岩以及云英岩和石英脉中,也见于变质岩和砂矿中。达到珠宝级的电气石俗称碧玺,是十分受人欢迎的名贵宝石。现在市场上的碧玺大多产自巴西、美国等地,以巴西碧玺品质最好,数量最多。

标本名:猫眼碧玺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猫眼碧玺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红碧玺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红电气石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翡翠

翡翠是一种宝石级的硬玉,是由很细小的晶体紧密交织而成的致密集合体,主要成分是钠和铝的硅酸盐矿物。它的硬度通常为6.5~7,也就是说比和田玉等软玉要更加结实。成品翡翠通常呈透明或微透明,其中上品都是玻璃光泽,通常说的“玻璃种”也是因此而来。翡翠色泽丰富,红色为“翡”,绿色为“翠”,除此之外还因矿物中所含微量成分不同有粉、白、黄、蓝、黑、紫罗兰等多种颜色。其中最受大家所喜爱认定为翡翠代表性颜色的就是翠绿色,这种颜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矿石中含有铬元素。

宝石级翡翠在世界上的产地分布并不广泛,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翡翠都来自缅甸。自这种玉石传入中国以来,直都广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到清朝以后,大量从缅甸来的翡翠开始在王公贵族中流行,其中最著名的爱好翡翠的权贵就是慈禧太后。上行下效,翡翠在中国的地位也迅速水涨船高,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玉石之一。

标本名:翡翠原石及饰品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阳起石

阳起石组成成分为Ca2(Mg,Fe)5(Si4O112(OH)2,与透闪石是类质同象关系。晶体呈长柱状、针状,通常为放射柱状、粒状或块状的集合体,纤维状的被称为阳起石石棉。颜色为深浅不定的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多而变深。具玻璃光泽。硬度5.5~6。阳起石常常产于含铁的接触变质矿病和石灰岩、白云岩中,通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药用材料来使用。

标本名:阳起石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软玉

软玉并不是指某一种矿物,而是指以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为主成分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状集合体。晶体主要呈纤维状,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呈纤维状的晶体交织在一起,质地细腻,韧性很好。软玉有色调不同和深浅不一的绿、白、灰、红、黄等多种颜色,半透明到微透明,油脂或蜡状光泽。硬度6~7。

软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在我国被使用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将种种美好的品格寄托在玉石上,“君子如玉”的说法就是一个明显的代表。多种软玉中新疆和田所产的和田玉质地上乘,最负盛名。

标本名:软玉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石棉

是天然的可剥分为柔韧细长纤维的硅酸盐类矿物质的总称。按照矿物成分和内部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蛇纹石石棉和角闪石石棉两类。蛇纹石石棉又称温石棉,是纤维蛇纹石的变种,它是石棉中产量最多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可纺性能。角闪石石棉又可分为蓝石棉、透闪石石棉、阳起石石棉等,产量比蛇纹石石棉少。

石棉很早就用于织布,具有高度耐火性、电绝缘性和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我国古代所说的“火浣布”就是石棉织物。但是由于石棉纤维容易引起石棉肺、胸膜间皮瘤等疾病,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选择禁止或减少使用石棉材料。

标本名:石棉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石棉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橄榄石

橄榄石是镁铁质矿物的一种,主要成分是铁或镁的硅酸盐,属于岛状硅酸盐。橄榄石以黄绿色为主,少量为褐绿色或褐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集合体多为不规则粒状。硬度6.5~7。随成分改变而变化。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

标本名:橄榄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黄玉

又称“黄晶”。是含氟硅铝酸盐矿物,一般呈柱状或不规则的粒状或块状,纯净的黄玉无色透明,时常带浅黄、浅绿、浅蓝、浅红等色。玻璃光泽。硬度8。密度3.52~3.57。主要产于花岗伟晶岩、云英岩,也常见于砂矿中。黄玉在工业生产中可作为研磨材料,其中透明色美者也可作宝石。

标本名:黄玉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黄玉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沸石

沸石是沸石族矿物的总称,包括30多种含有水架状结构的铝硅酸盐矿物,较常见的有方沸石、菱沸石、钙沸石、片沸石、钠沸石、丝光沸石、辉沸石等。在这些沸石的晶体内,分子像搭架子似地连在一起,中间形成很多空腔,空腔里还存在很多水分子,而这些水分在遇到高温时会排出来,如用火焰去烧时,沸石便会膨胀发泡,像是沸腾一般,“沸石”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

因为沸石晶体中的空腔可以吸取或过滤大小不同的其他物质的分子,工业上经常将其作为分子筛,以净化或分离混合成分的物质,常用于气体分离、石油净化、处理工业污染等。

标本名:沸石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丝光沸石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石榴石

属于岛状结构硅酸盐。等轴晶系,晶体常呈完好的菱形十二面体或四角三八面体或这两者的聚形。颜色不一,有血红、暗红、褐红、褐、红褐、黄褐、绿、黑等色。玻璃光泽。硬度6.5~7.5。比重3.1~4.3。是典型的高温矿物和变质矿物。

一般的石榴石多用来制造各种研磨材料,透明色美者可作为宝石,其中品质最好的称为“紫牙乌”。

标本名:石榴石晶簇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石榴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鱼眼石

鱼眼石是钾、钙的氟化物硅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主要为KCa4(Si4O102(F,OH)·8H2O,四方晶系,呈双锥状、等轴状或板状,集合体呈叶片状。新鲜的鱼眼石是无色的,含有杂质时呈黄色、红色、绿色、紫色或粉色。

鱼眼石通常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硬度4.5~5。密度2.3~2.4g/cm3。主要产于基性喷出岩的杏仁体及热液矿病中,多与沸石、方解石、葡萄石共生,因远看形似鱼眼睛而得名。

标本名:鱼眼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鱼眼石
收 藏: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红硅钙锰矿

红硅钙锰矿属硅酸盐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CaMn7Si10(OH)2·5H2O,三斜晶系,晶体呈柱状或板状,常组成束状、放射状、脉状集合体。颜色有橙、粉红、橘红、玫瑰红等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丝绢光泽。

红硅钙锰矿一般产于热液和接触交代型矿脉。最早关于红硅钙锰矿的记录,出现在1892年,南非喀拉哈里(Kalahari)锰矿带出产的红硅钙锰矿,在20世纪一直是世界上此品种矿物标本的主要来源。直到后来(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湖北大冶冯家山铜矿区新发现了质量上乘的红硅钙锰矿,才打破了南非产地的垄断地位。大冶的红硅钙锰矿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单晶较大,呈长的刃片状,颜色较浅,透明度高。常与湖北石、鱼眼石共生,由许多光亮透明的红硅钙锰矿形成束状晶体晶簇。

标本名:红硅钙锰矿、湖北石、鱼眼石共生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湖北石

湖北石是一种含水的钙锰铁复合硅酸盐矿物,成分复杂,主要为CaMnFeSi4O12(OH)·2H2O,多呈放射状、片状集合体,浅棕色、深棕色、黑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生成于热液和接触交代型矿脉。常与红硅钙锰矿、鱼眼石、黄铁矿、黄铜矿、水晶等矿物共生。

湖北石是在湖北大冶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大冶冯家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湖北石产地。

标本名:湖北石、水晶共生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湖北石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