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活动的增加及影响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活动的增加及影响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在学术研究活动上得到体现,他们创设条件来进行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学术研究日趋频繁。比如林语堂1924年春季增开了带有专门研究性质的新课《中国比较发音学》。这个班虽然不授予学位,但对于普及语音学知识、推动方言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学术研究活动的增加及影响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在学术研究活动上得到体现,他们创设条件来进行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学术研究日趋频繁。比如,梁希于1919年在浙江大学首创中国第一个森林化学室,而后又在中央大学创立了同类实验室,进行了如松树采脂、樟脑制造器具、油桐种子分析和桐油抽提、木材干馏、木精定量、木素定量等试验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他们对学术研究活动的把握、对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当时大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同时,也结合教学开展了相应的学术研究活动,使得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学术研究范围扩大。而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样体现在那些为教学服务的专门研究中。比如林语堂1924年春季增开了带有专门研究性质的新课《中国比较发音学》。他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林语堂启事》,说明办班的性质、内容及招生条件、人数、报名办法。这个班虽然不授予学位,但对于普及语音学知识、推动方言研究起了积极作用。他还多次主持英文演讲会,以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短短的一两年内,林语堂在北大就成为在学生中有威望受欢迎的教授之一。林语堂除主持国学门中的方言研究会外,还参加了歌谣研究会[41]。这些研究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www.xing528.com)

学术研究活动无论是在自然科学学科,还是在人文社会学科,都有广泛的开展,表明他们的研究能力在当时大学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师中都有发展。比如在农科研究方面,1921年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委托东大农科主任邹秉文主持棉花品种改良。邹主任罗致专家,组织棉作改良委员会,成立棉作研究室,并相继由孙恩麟、王善荃、叶元鼎、赵连芳等主持工作,工作人员先后有50多人。主要从事中棉及美棉育种研究[42]。在文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也不断扩大,比如,中山大学文史科的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成立后,于1928年暑期,由该所教授史禄国、事务员杨成志及生物系助教任国荣组织到广西调查瑶族人状况,又指定商承祚、容肇祖两位教授到韶关调查古迹及历史遗迹[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