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州县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发展进步

龙州县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发展进步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龙津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地认识农业“八字”方针中“水”的重要性,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提到县人民政府的首要议题。金龙水库在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中,龙州县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使全县农业生产从“望天田”中走出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了基本保障。

龙州县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发展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龙津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充分地认识农业“八字”方针中“水”的重要性,把“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提到县人民政府的首要议题。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因地制宜,贯彻农业水利“社办公助,小型为主,社办为主,蓄水为主”的方针,大力建设农业水利工程,采取专业队与突击队相结合的办法,不管是否受益,参建民工一律自带口粮行李等,兴修水利积极性很高。1955—1978年,全县水利工程县财政投资2500多万元,社队自筹资金290多万元,投工投劳3000多万个工日,建成水利工程399处,有效灌溉农田面积10555.53公顷。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一直努力发展交通公路事业,全县地方公路由少到多,纵横交错,城乡贯通。1953—1978年,全县整修、扩建、新建干线公路、地方公路总投资3300多万元,建成公路桥梁10多座,公路总里程590多千米。1953年,龙津县贯彻“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办学方针,对学生进行“五爱”和“三好”教育。1958年,全县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学校大办工厂农场,师生参加劳动。1961年,全县认真贯彻“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66—1976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教育事业一度倒退。1950年以后,全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地发展,卫生技术队伍不断地壮大。1978年,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5个单位,是1950年医疗卫生机构35倍;医护人员530人,是1950年医护人员26.5倍。全县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地方病完全控制,鼠疫霍乱天花传染病完全绝迹,丝虫病等疾病则销声匿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金龙水库(严造新 摄)(www.xing528.com)

在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中,龙州县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使全县农业生产从“望天田”中走出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想致富,先修路。干线公路和地方公路遍布全县,为城乡物资交流的往来交通提供了方便。全县普及基础教育,大办初中高中学校,让全体社员子女就近读书,解决了农村适龄青少年儿童读书难的问题。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了基本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