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迁与《史记》:张汤晋升御史大夫

司马迁与《史记》:张汤晋升御史大夫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统一后,皇帝之下,中央最高官员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方面的工作。张汤被任命为御史,处理案件。元狩二年张汤越发受到皇帝的宠信,升为御史大夫,其直接原因是他审理淮南王的案子,表现得很严酷。张汤能迎合皇帝,判决大案,附会儒家观点。法令共三百五十九章,其中死刑有四百零九条,涉及一千八百八十二种情形,死罪案例汇编共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件。

司马迁与《史记》:张汤晋升御史大夫

司马迁在《酷吏列传》中写了一些酷吏。酷吏,指用法严酷、刑罚残暴的官吏。廷尉张汤就是这样的官员。秦统一后,皇帝之下,中央最高官员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监察等方面的工作。

少时有狱吏之才

张汤,长安杜(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父亲为长安县丞。张汤儿时,有次审判盗肉老鼠,其写的判决书仿佛出自有经验的老狱吏(掌管刑事案件的官员)之手。其父大惊。父亲死后,张汤在长安当官。武帝舅舅田胜任九卿(朝廷高级官员)时,犯法,被关在长安县监狱里。张汤竭力照顾他。田胜出狱后被封为周阳侯,跟张汤非常要好,把张汤介绍给长安城贵人。宁成为内史(负责治理京师的官员)时,张汤是他手下的属官。因为有才能,宁成向上级推荐,升张汤为茂陵尉,负责主管汉武帝陵墓茂陵的土建工程。

彻查贵戚大案,死者数万人

武安侯田蚡(周阳侯田胜的哥哥。蚡,fén)当了丞相,田蚡征召张汤为内史。田蚡经常向天子推荐他。张汤被任命为御史,处理案件。自从卫子夫进宫后,汉武帝对陈皇后很冷淡,陈皇后为夺回皇帝的宠幸,搞了巫蛊之事,诅咒卫子夫等。张汤主持处理陈皇后巫蛊案时,深入追究同党,最后诛杀了三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他有办事能力,逐步提拔他当太中大夫。

张汤在处理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刘安的弟弟)、江都王刘建谋反的案件时,都能穷追到底。淮南王谋臣严助和伍被,曾因时机不成熟,劝淮南王不要造反。汉武帝本想宽恕他们,张汤争辩说:“伍被本来是策划谋反的人,严助是皇上亲近宠幸的人,是出入宫廷禁门的护卫之臣,竟然这样私交诸侯,如果不杀,以后就不好管理臣下。”于是,皇上同意了对他们的判决。由于张汤的严苛诛求,淮南王案最后被诛杀的列侯、二千石(高级官员)、豪杰竟多达数万人。

匈奴来汉朝请求和亲(和亲指汉朝把宗室女,嫁给少数民族首领为妻),群臣在天子面前议论此事。博士狄山说:“和亲有利。”皇上问他,利在何处?狄山说:“武器是凶器,不可屡用。高祖想讨伐匈奴,结果平城被围,于是和匈奴结成和亲关系。到惠帝、高后(吕后)时,天下安定快乐。文帝时,想征讨匈奴,结果北方骚动不安,百姓苦于战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景帝往来于未央宫和长乐宫间,忧心忡忡好几个月。吴楚七国叛乱平定后,直到去世,景帝不再谈论战争,天下百姓却富裕殷实。如今,自从陛下发兵攻打匈奴,国内财政空虚,边境百姓极为困苦。由此可见,用兵不如和亲。”皇上又问张汤,张汤说:“狄山是迂腐儒生,无知。”狄山说:“我固然愚忠,御史大夫张汤却是诈忠,处理淮南王和江都王案子,用严酷刑罚打击诸侯,离间骨肉之亲,使各诸侯国王感到不安。我本来就知道张汤是诈忠。”皇上突然脸色大变,说:“我派你驻守一郡,你能不让匈奴入侵吗?” 狄山说:“不能。”皇上说:“驻守一县呢?”狄山说:“不能。”皇上又说:“驻守一个边境城堡呢?”狄山想,如果说不能,皇上就要把自己交给法官治罪,只好硬着头皮说:“能。”于是皇帝就派狄山,登上边塞城堡守卫。过一个多月,匈奴攻下边塞城堡,杀了狄山。此后,群臣震惊恐惧,不仅不敢反对攻打匈奴,更不敢反对张汤。元狩二年(前121年)张汤越发受到皇帝的宠信,升为御史大夫,其直接原因是他审理淮南王的案子,表现得很严酷。

判大案用法严酷,善用儒学来包装自己

汉武帝推行外儒内法的统治政策,需要有人协助自己。张汤能迎合皇帝,判决大案,附会儒家观点。于是他就请研习《春秋》《尚书》的博士弟子们,担任廷尉史(廷尉的下属),请他们评判法律的可疑之处。每次上报判决疑难案件,都会预先给皇上分析事情的原委,皇上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颂扬皇上的圣明。

如果奏事受到皇上的责备,张汤就认错谢罪,顺着皇上的心意,一定要提到廷尉下属吏员正、左右监和贤能属吏,说:“他们本来向我提议过,就像皇上责备我那样,我没采纳,愚蠢到这种地步。”通常,皇帝都宽恕不追究他。

他有时向皇上呈上奏章,皇上认为好,他就说:“这不是我写的奏章,是正、左右监,椽史(廷尉下属官员。椽,chuán)中的某个人写的。”他推荐官吏,表扬人家的好处,隐蔽别人的过失,往往如此。

他所处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廷尉的属官)去办理;如果是皇上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他所处理的,如果是豪强,则必定舞文弄法,深究法律条文,巧妙诬陷,多方罗织罪名;如果是平民百姓,常常口头向皇帝上奏,虽然按法律条文应当判刑,但他往往请皇上明察裁定。于是,皇上往往就听从张汤的意见,把人放了。

增订律令三百多章,首创唇动腹诽罪名

当初汉王刘邦入主关中时,曾经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汉初,周边民族尚未归附汉朝,战事没有停止,约法三章不足以制止犯罪。于是,萧何根据秦朝法令,编成《九章律》。汉文帝时,张释之为廷尉,他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规定如此,皇上却要加重处罚如彼,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就会随意执法,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是会手足无措?”张释之执法公平,像水一样平,因此节省了刑罚,一年全国判罪者才四百人,形成刑罚搁置不用之风。司马迁称赞张释之“守法不阿意”,即不阿谀逢迎君主意志。

汉武帝即位后,对外四处征战,对内大兴土木工程,屡次征发民众从事劳役,百姓贫困,资财耗损,走投无路者,屡屡犯法,酷吏大力打击犯罪,为非作歹仍屡禁不止。于是汉武帝招进张汤、赵禹等人,逐条确定法令。法令共三百五十九章,其中死刑有四百零九条,涉及一千八百八十二种情形,死罪案例汇编共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件。以致法律条文搁满书架,掌管法律条文者,如管档案者,都不能看遍全部条文。各郡国在使用法律中情况驳杂,有时同一罪名,却判罚不同。于是,奸吏趁机拿法律做交易,想让罪犯活下来,就用能活下来的条文来判案;想把罪犯判为死罪,就用使之判死罪的条文来判案,有识之士都对此感到非常忧虑。

这时,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汉朝,汉朝出动大军讨伐匈奴,崤山(今河南西部。崤,xiáo)以东遭遇水涝干旱,贫苦百姓流离失所,都依靠政府供应衣食,国库空虚。于是张汤秉承皇上旨意,请求铸造银钱和五铢钱[36],垄断天下盐铁经营权,打击富商大贾,发布告缗令[37],铲除豪强兼并之家的势力,玩弄法律条文、巧言诬陷,来辅助法律的推行。

济南亭长(亭,古代基层政区,相当于乡)颜异以廉直著称,逐步升至大司农[38],他反对国家制造并发行物超所值的白鹿皮币。客人来访,说新法令不好,颜异并未回应,只是嘴唇微动。后来,有人以其他事控告颜异。张汤审案,奏报皇帝说,颜异是九卿之一,见法令不便,不是报告皇帝,而是“腹诽”[39],于是判处颜异死罪,开启法制史上以“腹诽”治罪的先例,此后公卿大夫多阿谀逢迎皇帝和张汤。

廉洁恭敬名声好,受信任几乎取代丞相

张汤虽然做廷尉、御史大夫,自身修养却很好。他与宾客们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对于老朋友的当官子弟及贫穷的兄弟们,他都照顾得尤其周到。他拜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不避寒暑。虽然张汤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得到廉洁恭敬的好名声。那些执法酷烈刻毒的官吏,都被他任用为属吏、爪牙,又依附于儒学之士。执法酷烈刻毒的官吏,与儒学之士相配合,张汤才信任他们。丞相公孙弘,曾屡次称赞他的美德。

张汤曾与赵禹一起制定各种法律条文,务求苛刻严峻,以约束在职官吏。不久,赵禹升任中尉[40],又改任少府[41],张汤为廷尉,两人友好交往,张汤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赵禹。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当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三公九卿前来拜访,赵禹始终不回访答谢,务求断绝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来往,独自一心一意地处理公务。赵禹对下属的判决大多采纳,不复查,专找属官隐秘的罪过。张汤为人多诈,善施智谋以控制别人。他刚开始当小官时,就与宾客商人田甲有钱财之交。他当上廷尉后,田甲已成为长安富商。田甲教张汤要急公好义,慷慨仗义。张汤便开始结交天下名士大夫,张汤内心虽然同他们不合,但表面上却装出仰慕的样子。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可张汤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的财政状况,一直谈到傍晚,天子听得忘了吃饭。张汤当御史大夫时,当时的丞相依次为李蔡、庄青翟。丞相无事可做,空占相位,国家大事都取决于张汤。由于汉武帝对内大兴土木之功,对外与周边民族频繁作战,百姓不能安心生产生活,骚动不安,政府专营的盐铁等产业并未获利,而贪官污吏却营私舞弊,侵夺渔利,于是御史大夫张汤依法惩办治罪。上自三公九卿,下到平民百姓,都指责张汤。

张汤曾经生病,天子亲自前去看望他,其尊贵到如此地步。张汤当了七年御史大夫,失败自杀,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有人诬陷张汤贪污。张汤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都是皇帝的赏赐和俸禄,并无其他产业。兄弟诸子想厚葬张汤,其母亲说:“张汤身为天子大臣,受人家诬陷而死,为什么要厚葬!”用牛车拉着棺材到墓地,只有棺材,却没有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guǒ)。汉武帝听说后,为张汤的死,感到惋惜,于是晋升了他儿子的官职。

瑜不掩瑕:廉洁难以掩饰大非

对于张汤的行为,当时位列九卿的汲黯(时任主爵都尉)拜访大行令(大行,即大行令,也称典客,主管少数民族事务)李息时说:“御史大夫张汤,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堂堂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味地去迎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想要治罪的,他就顺从皇帝的心意去诋毁乃至判罪;皇帝想要放过的,他就跟着夸赞,派执法公允的下属去处理案件。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张汤内心深怀奸诈,来逢迎皇帝的旨意;在朝外,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汲黯指出张汤阿谀逢迎君主的特点。这种批评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不尽然。汉武帝兴造功业,需要统治集团内部的协调与支持,公孙弘、张汤等人就是最大的支持者。

在古代中国,唯有君主和大臣才能为人师表。孔子说:“上者,民之表也”。汉文帝在诏书中说:“三老(古代掌管教化的官员),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 汉景帝说:“吏者,民之师也。”司马谈说:“人主,天下之仪表也。”司马迁说:“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那么,酷吏是否能为民师表呢?司马迁认为,在酷吏中,廉洁者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的表率,污浊者足以使人们引以为戒。他们谋划策略,教导百姓,禁止奸邪,一切作为都斯文有礼,恩威并施。他们执法虽然惨烈严酷,但与其职位是相称的。也许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张汤称得上为民师表。

然而,司马迁只肯定张汤的廉洁。对张汤执法(廷尉)、立法和司法(御史大夫)是否公正、合理,司马迁持否定态度。汉武帝时对外四处征战,对内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经济凋敝,引起民众的不满与反抗,酷吏应运而生。小的肯定是建立在更大、更根本的否定基础上的。

【注释】

[1]关于三户,有多种解释。韦昭等以为,“三户”指楚国三大姓屈、景、昭;杜预以为丹水县(今河南淅川,淅,xī)北有三户亭;服虔、孟康、《括地志》认为浊漳水(今山西长治一带)流经三户峡,有三户津(今河北磁县界),后项羽果渡三户津破章邯军,秦遂亡。

[2]关于安阳,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严衍《资治通鉴补》卷八秦纪二说,宋州楚丘西北四十里有安阳故城。傅恒《通鉴辑览》卷十一说,今山东曹州府曹县东有安阳城,即宋义留兵处。杨宽以为在山东阳谷县东北的阿城镇西北。郭克煜《鲁国史》认为,安阳在今山东曹县东,见该书第264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本书从郭氏之说。

[3]萧何封地为酂县,王先谦说,萧何先封为沛郡之酂县,后封南阳之酂。前者,酂县故城在今河南永城县之酂侯乡,现存城址东西长八百米,南北宽六百米,城墙残高六米,墙基宽三十五米,顶宽五米,四城角保存完好。(韩兆琦《史记笺证》第3445页,江西人民出版社)而南阳郡之酂县,地在今湖北老河口

[4]凌稚隆说:“平出奇计不只六也,嗣后因哙致上,使上自诛,一;帝崩,驰至宫,哭甚哀,二;佯不治宰相事,饮酒戏妇女,三;吕后欲王诸吕,平伪听之,四;吕后崩,平与勃合谋诛诸吕,立文帝,五;既诛诸吕,以右丞相让勃,不居功,六。前六计者佐高帝定天下,而后六计则事太后以自全耳。总之了结魏无知称‘奇谋之士’一句案。”

[5]《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

[6]《汉书》卷三九《萧何曹参传》。

[7]《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8]《史记》卷二五《律书》。(www.xing528.com)

[9]《史记》卷一〇《文帝纪》。

[10]司马迁:《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

[11]白居易《琵琶引》浔阳所遇弹琵琶歌女:“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陵,即下马陵,后人误称为虾蟆陵。

[12]蜀地卓氏,本为赵人,以冶铁致富。秦灭赵后,迁徙卓氏。卓氏夫妻独自推车到迁徙地。同时被迁徙的人家只要稍有多余钱财,便争着送钱财给主事的官吏,央求迁徙到近处,在葭萌县(今四川广元,葭,jiā)安顿下来。只有卓氏说:“葭萌地方狭小,土地瘠薄。我听说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像蹲伏的鸱(chī)鸟,一辈子都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结果被迁移到临邛。卓氏非常高兴,就在有铁矿的山里熔铁铸械,用心筹划计算,财势压倒当地的居民,财富多,光奴仆就有一千人。他在田园水池,尽享射猎游玩之乐,富可比国君。程郑也是从东方迁徙来的降民,也经营冶铁铸造,把铁器卖给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他的财富与卓氏相等,与卓氏同住在临邛。

[13]《玉台新咏》卷九,上海书店1988年版,据世界书局旧版本影印。

[14]月氏,西域国名,最初活动在今甘肃武威、张掖、敦煌一带,南倚祁连山;后被匈奴打败,西迁至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后又被匈奴、乌孙所驰逐,西迁至今阿富汗北部的喷赤河流域,在当时的大宛西南。

[15]堂邑,汉县名,县治在今江苏六合县西北。堂邑奴,匈奴人,堂邑县某富人家的奴隶。

[16]原文为“不得要领”。

[17]2002年6月19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土库曼斯坦国家领导人赠送中国领导人的汗血马,空运至天津,暂时放置于廊坊马场。专家刘忠原解释,这种马长得清秀,血管比较暴露,运动后体表血流量大,可能会造成汗液如血的视觉效果。此马虽不能日行千里,但是却保持千米一分七秒的速度记录。这种马,其祖先为天马子。

[18]西域小国,故址在今罗布泊西北。东汉时改称鄯善,现存楼兰古城建于东汉。古楼兰地区的居民种族,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优势。

[19]即车师,分前后两国,车师前国的国都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城西;车师后国,在吐鲁番市北的天山南侧。车师前国的交河古城,在今吐鲁番市西约十公里,现存遗址为唐代及其以后的建筑。

[20]地处天山北麓,极盛时占有整个伊犁河流域、西天山的广大土地,王庭在今伊塞克湖南岸不远的赤谷城。国土包括今新疆西北、哈萨克斯坦东南、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及中部。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

[21]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及锡尔河中下游。

[22]也称阖苏,其地在咸海、里海一带,大部分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南部分别在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23]本居河西走廊,匈奴右贤王部攻大月氏,于是大月氏分散。西迁至今新疆和阿富汗的大部分月氏人,汉人称之为大月氏;迁入青藏高原东北部今青海省的小部分月氏,汉人称之为小月氏。

[24]西域古国,即世界史上所说的帕提亚王朝,在今伊朗境内,国都番兜城,即德黑兰东部之达姆甘。

[25]条枝的具体位置,学术界意见不一。大致在幼发拉底河之西,有人说在伊拉克境内,或说在叙利亚境内。只有很小一部分临近波斯湾。

[26]国都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克附近。

[27]成都西北部少数民族部落名,其地约在今四川省松潘县南。

[28]máng,成都西北少数民族部落名,其地约在今四川省茂县县北。

[29]成都西南部少数民族部落,其地在今四川省茂县北。

[30]汉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

[31]bó,其地约在今四川省宜宾市。

[32]氐,dī。古代部族名。

[33]zuó,指筰都,今四川汉源一带。

[34]xī,古代部族名,羌族系统的少数民族,住地在今云南西部的保山县以北。

[35]古代部族名,羌族系统的少数民族,住地在今云南洱海南面。

[36]铢,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37]汉武帝时鼓励告发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

[38]秦汉时主管全国财政经济的最高长官,大致相当于今日财政部长。

[39]腹诽,指内心不满,有意见却不说出来,只在心里嘀咕。

[40]官名,秦汉时主管首都治安。

[41]官名,负责掌管山海地泽收入和手工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