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国家正式批准农、医、师三学院合并成宁夏大学。实际上农学院此前已陆续搬过来。当时,这里的楼房只有四栋:主楼(今研究生院,现在是后翻建扩大的),当时是“凹”字形,凹口朝东,北边以数学系为主,南边以物理系为主,楼的面朝西,高低呈“凸”字形,中间最高五层,两边为四层,还有拐角楼为教职工住地,以上两座楼房就是原师范学院的楼房。另外两栋楼在拐角楼东南方向(今怀远校区篮球场附近),一座叫大红楼(三层),一座小红楼(二层)。这两座是当时幼儿师范停办留下的。农学院迁来后,一切教学活动在大红楼进行,教职工住小红楼。稍远处(今宁大附中处),有一座灰楼,是宁夏交通学校停办留下的,学生就住在那儿。这就是师、农两院合并后的楼房状况。再往后,随着宁大的发展壮大,加上橡胶厂北边当时的银川第七中学迁来建成了宁大附中,那座楼就成了附中的建筑之一。
1.合并初期宁大的校内外状况
那时铁路以西是一望无边而又高低起伏不平、形如海浪式的沙漠,真如古诗所写那样“大漠横万里,萧条无人烟”,校园既无围墙,亦少有树木,道路不平,不时要受风沙之苦。主楼两侧窗外沙堆蒿草高达二层楼的高度,所以被称“西沙窝”。这一片沙漠中当时只有宁夏军区和宁夏大学两家遥遥相望。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宁夏军区政委江波将军来校给师生作报告时风趣地说:“这片大地只有我们两家,我们要和平共处,相依为伴。”话音刚落便引来师生们的笑声和掌声。今怀远校区前这条南北方向的路以前是无名土路,后按银川道路经、纬之分命名为经三路。因为我们宁夏大学在此,最后改名文萃路(街),以应文人聚集、荟萃精英之意。
2.艰苦建设美丽校园
全校师生利用节假日和闲暇时间,以愚公移山式的劳动为平直道路、除沙植树、美化校园和周边环境付出了人力和汗水。甚至可以自豪地说,宁大人为新市区(当时的称呼)建设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对那时的劳动,我还写了一首诗以讴歌大家的干劲。
3.自建游泳池
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教职工人数增加,大家利用课余假日时间,自发地组织起来,用拖拉机上山拉石头,并边干边学,调好水泥,建起了当时银川市的第一个露天游泳池。现在信息工程学院西侧的小湖就是原来的游泳池扩建成湖的。
4.宁大两农场
(1)实验农场。场子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场部机关地址在今宁大南校区(今民族预科学院处)。当时农场辖区面积北靠现在的黄河路,南到银新小火车铁路,东到农业学校、电视大学,西至今天的湖畔嘉苑。场内有农业队,队内有几台拖拉机,三驾马车,十多位农工,有大片自生自长的芦苇,每年冬天结冰以后收割出售收益不少。庄稼以水稻为主,兼种各种蔬菜,为农学系教学实验基地。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可随时去劳动。若到收获季节,大批师生去参加收割,所产稻谷除少量留作种子和自用以外,其余全部卖给国家粮食系统。有一段时间,还建起白酒厂,当时厂里的设备和器械还比较先进,酿出的少量的白酒还曾在银川老百货大楼免费试销过,有时也发放给参加农场劳动的人员。酒的品质反响不错,上级还派了白酒厂两位同志和当时的银川酒厂一同志一起去四川泸州学习。实验农场还设有畜牧方面的站点,如配种站(以配马为主)并兼顾牛、猪的配种和兽医的诊疗,服务周围的农业村镇。场内有多头奶牛,还有挤奶员和送奶人,困难年头所产牛奶专供给较高职称(当时的讲师以上)和所有患病人员及全校教职工的婴幼子女,后来多产时也向国营牛奶站小量销售。但是随着老城的向西扩展,我们的实验农场被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征用了。庆幸的是在农场场部处新建的宁夏教育学院(包括银川师专)后来又合并到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原场部一片又回到了宁夏大学,成为我们的南校区。
1994年,宁夏大学英语系第一次在银川市老城区宁园开展英语角活动时,王正华(图中)留影(www.xing528.com)
(2)机关农场。与实验农场同时期的还有机关农场,它位于今怀远校区的西北部,南边大约到学知园东西方向,北到宁夏军区。农场以栽种土豆为主,兼种少量小麦,同时还试种过两茬棉花。场内亦有农工和一些教职工的家属住房和劳动岗位,校内教职工和学生都常去劳动耕作。实验农场被占用后,奶牛也全部搬到机关农场,牛奶仍按以前的办法供应。后来农学院又从宁大分出迁往永宁县,奶牛等与农牧有关的设备设施随之搬到新建起的王太堡实验基地。在农学院第二次与宁大合并后,又再次回到宁大,王太堡实验基地又归于宁夏大学。但是我们的机关农场随着新市区(今称西夏区)的扩大,早就被征用了,现在的农场是以后之事。
总而言之,在宁夏大学以前的两个农场建设中,全体师生员工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而两个农场对宁大的教学科研和有关供应,特别是牛奶供应在三年困难时期,对当时一些体弱多病的教职工和教职工的婴幼子女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0年来宁夏大学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已屹立于西北乃至全国高校之林,这是宁大人的骄傲。最后我以我的一首小诗结束我这篇回忆。
庆祝宁夏大学建校六十周年
六十年间史业传,兴学建校历辛艰。
筑巢引凤抒宏愿,育李栽桃写巨篇。
文理并肩多俊彦,师生互励富英贤。
兰山河水同辉映,毓秀钟灵促梦圆。
(编校:张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