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1893-2013年校部合作大平台搭建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1893-2013年校部合作大平台搭建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学校积极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共建科研合作机构,校部共建机构实行“共同建设、实体架构、开放管理、专兼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双方进一步合作筹建“中国质量大讲坛”。

武汉大学校史新编:1893-2013年校部合作大平台搭建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学校积极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共建科研合作机构,校部共建机构实行“共同建设、实体架构、开放管理、专兼结合”的运行机制。合校以来,先后与国家发改委共建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在外交部支持下组建武汉大学中国边界研究院,与国家质检总局共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与文化部共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与国家汉办共建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与财政部文化部共建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等。这些校部共建机构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领域,实现了学校科研、学科优势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拓展了学校与政府和社会深度合作的空间,有效提升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在校部共建机构中采取有效措施集成各方力量和资源,汇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开展跨学科的原创性研究,以发挥整体学科和科研优势。中国边界研究院集成学校在国际法环境法、历史、经济、测绘水利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办面向我国边海管理干部的培训班,为相关领域培养了大量的边界管理人才;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谈判等重大专项课题,提出了关于大国崛起的启示等一系列研究报告。中部发展研究院以项目为纽带,优化整合经济学、法学、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公共管理等相关学科资源,初步形成了围绕中部崛起等重大问题组织跨学科研究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关重大问题研究”等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委托的重大研究项目,并联合有关研究机构启动了中部地区发展《咨询报告》,向国家发改委和中部六省提交了多期有重要价值的政策咨询报告。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注重以合作方需求为导向,先后在湖北、广西、新疆等地建立了多个区域实证研究基地和企业质量研究观测站,科学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为合作方创造更多的效益与产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100个公共文化政策观测实验基地,为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研究提供数据和实证依据,努力建设成为领军中部、全国一流、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公共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研究基地。(www.xing528.com)

国家质检总局与我校共建的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成为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质量发展战略领域的“高级智库”。目前,双方进一步合作筹建“中国质量大讲坛”。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率先在全国设立了质量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班,专门面向我国质检系统和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招收20余个省市脱产学生,定期举办“宏观质量管理高级研修班”,为全国质检系统的领导干部提供宏观质量管理的培训;有关决策咨询先后被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兴鄂”、“质量兴桂”等工程采纳使用。中部发展研究院联合国家发改委有关专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协同攻关,在2009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计划征集中,该院研究成果“中国农业产业化方向探索”从全球500余份报告中脱颖而出,成为9个入选计划之一,该院也是我国唯一入选该计划的科研团队。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咨询报告分别获李长春、刘延东、蔡武、李鸿忠、王国生同志重要批示,主编的《中国文化创新年度报告》是我国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之一。中国文化传统研究中心教授冯天瑜先生提议,以长江文明传承发展战略引领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设想得到武汉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双方共建长江文明研究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