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湖上各类组织:道教派别、白莲教与帮会

江湖上各类组织:道教派别、白莲教与帮会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以后道教分裂出太一、混元、全真、净明、清微等派别,多数不被官府认可,但长期在江湖上流传。白莲教徒在元末参与起义,到明朝遭官府禁止,之后成为明清时期在江湖上势力与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教派。帮会较秘密教派尚武色彩要浓,匪气盗味要重,但二者作为江湖上的两大势力,在组织结构上有相同之处,如名称、宗旨、入教入会仪式、职务职掌、帮规戒律、辈分规矩、联络手段等等。

江湖上各类组织:道教派别、白莲教与帮会

大致说来,江湖人物在先秦两汉时期多是个人行为,汉末之后多是组织行为,有些江湖人物看上去独往独来,游离于社会,实际上他并没有游离于江湖上那个社会组织

武林 宋代以后,武术成为平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内容,民间武术团体纷纷涌现,据《宋史·兵志》载,在宋真宗时期出现的“弓箭社”到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达588个,到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这类组织的人数增加到24万。据《武林旧事》卷三记载,南宋时期民间武术团体又纷纷结社,如当时临安有专练相扑的“角抵社”,专练射箭的“锦标社”,专练棍棒的“英略社”等。此外,寺庙道观也有武术团体,如少林寺的武术在当时就名震天下。武林中的门派森严,一般是以师徒关系为纽带,以传授某种或某几种套路为内容,以秘密的纵向传授为方法。武林中师徒世系如同家谱,是用以区分武侠间彼此远近亲疏的尺度。武林组织有多种划分方法,有以山川将拳术分为武当、峨眉、少林等派;有以功力的重心所在将太极、形意、八卦分为内家,将少林等多种拳术分为外家;还有以地域特点区别拳种门派,如民间素有“南拳北腿”之说,一般认为南派以拳法见长,刚硬有力,讲究小部位动作,北派以腿法见长,舒展大方,跃扑激烈。

不同的拳路套数是划分武林门派的重要依据,如少林拳相传为达摩大师所创,他在“活身法”的基础上又创编了“罗汉十八手”。少林拳套路紧凑,攻防严密,招式多变,具有先发制人、以刚克柔、以动制静的特征。少林拳在流传过程中形成诸多拳路门派,有人将潭腿、花拳、洪拳、通臂拳、地趟拳、番子拳归为少林拳门类,也有称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为南派少林精华五拳。再如内家拳,相传为宋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创立,在流传过程中也形成众多门派,有人将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为内家拳的三大门类。内家拳主于御敌,以练气为本,其特点是以静制动,例如属于内家拳之一的“六合八法拳”(相传为道士陈抟在华山云台观时所创),即讲究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六合”和行气集神、骨劲内敛、化象模仿、圆通策应、顶悬虚空、往来反复、静定守虚、隐现藏机“八法”。武林中各门派之间虽然壁垒森严,拳术密不传外,但事实上各门派之间也相互取长补短,渗透融合,推陈出新,各门派除了练就拳术外,还要有选择地精通剑术、枪术、射术、棍术等所谓的“十八般武艺”。

秘密教派 中国古代除佛、道、伊斯兰等为官府认可的宗教外,还有一些是受官府敌视和压制、在民间秘密组成的教派。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往往借助秘密教派收拢人心,例如东汉末年张角兄弟组织的太平道,这一教派在张角的号令下,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在十几年间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头扎黄巾,呼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江湖组织发动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黄巾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分立。之后,又有张陵及其后代张衡、张鲁创立五斗米道,又称鬼道,后来发展为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雄踞巴蜀30年之久。

隋唐时期,民间秘密教派更是大规模发展,其中从波斯传入中国的摩尼教(又称明教)有极其严格的清规戒律,这一教派从宋代起在江湖上广为流传,尤其是在江苏、江西、福建、浙江一带,几乎每一乡村都有号称“魔头”的摩尼教首领,其组织严密有序,其成员互助互援,以致在宋徽宗时爆发了利用摩尼教的方腊起义

宋以后道教分裂出太一、混元、全真、净明、清微等派别,多数不被官府认可,但长期在江湖上流传。南宋初年在江浙一带出现的佛教派别白莲社和白莲宗,到了元代成为鼎盛一时,与佛教、道教三分天下的白莲教。白莲教徒在元末参与起义,到明朝遭官府禁止,之后成为明清时期在江湖上势力与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教派。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单县刘佐臣正式创立八卦教,教徒要把“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写于白绢,供于暗室,每晚诵读。教派之内,等级森严,教徒之间则以隐语和暗号联络,同门教徒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一张嘴吃遍天下。清代光绪年间,山东青州人王觉一又创立一贯道,宣扬“万教归一”。王觉一传教主位给刘清虚,刘传路中一,路传张光璧,张光璧自称济公活佛转世,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等级森严的江湖组织,七七事变后,张光璧投靠日寇,将大汉奸褚民谊、周佛海、王揖唐等拉入一贯道,1947年张光璧死后,其妻与妾分为两派继续进行传道活动。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同时也是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也具有浓厚的秘密宗教色彩。洪秀全在接触了西方基督教以后创立了“拜上帝会”,排斥佛教、道教等正统宗教,以上帝为独一真神,认为天堂有大小两种,大天堂在天上,“是灵魂归荣上帝享福之天堂”;小天堂在人间,“是肉身归荣上帝荣光之天堂”,也就是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耶稣胞弟,由上帝派遣下凡作救世主。1851年起义后,太平天国以恢复上帝纲常为号召,声讨不敬上帝的清朝统治者的罪行,举凡军政大事、日常行政,莫不以上帝为名而行,朝中军中经常的宗教活动有每日祈祷、礼拜日祈祷等等,还通过“讲道理”的活动向军民宣传宗教和政治

秘密教派的发展往往非常迅速,任其发展可能会危及当朝的政权甚至取而代之,所以历代统治者往往把这些秘密教派视为“邪教”,都特别重视对秘密教派的严厉打击。(www.xing528.com)

帮会 帮会由民间结社发展演变而来,到明清时期发展为黑社会性质的江湖组织。帮会较秘密教派尚武色彩要浓,匪气盗味要重,但二者作为江湖上的两大势力,在组织结构上有相同之处,如名称、宗旨、入教入会仪式、职务职掌、帮规戒律、辈分规矩、联络手段等等。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帮会主要有洪门天地会哥老会、青红帮。

天地会的宗旨是反清复明,口号是“明大复心一”,倒着念就是“一心复大明”。传说天地会为郑成功所创,开山祖师叫洪英,会内成员名义上不讲尊卑辈份,实际上还是等级严明,首领称大哥、大总理,二首领称二哥、香主。入会有一套隆重的仪式,入会后发给称作“宝”的证书,并接受严格的训练。天地会有《三十六誓》《二十一则》《十八律书》《十禁》《十条》《十款》《议戒十条》及《十刑》等规矩,会员宣誓时歃血为盟,违犯规矩依律处置。天地会有联络暗号,如“见人伸三指,口称五点二十一(洪)”,即表明是自己人。

哥老会俗名“咳皮”,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称“袍哥”,原是天地会中的一支,清末发展为洪门系统最大的帮会,民国时期演变为江湖上瞩目的黑社会组织。哥老会起初对会员资格要求极严,会员需三代人都没做过坏事方可入会,必须讲义气、扶正气、兄弟相亲、患难与共,并能打抱不平,保一方安宁。哥老会下各组织均有字号旗帜,分别冠以“仁、义、礼、智、信”等,其中以“仁”字旗为最高,以下依次低一辈。哥老会内又有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之分,清水袍哥多是由社会贤达组成,虽人在江湖,但绝少匪气;浑水袍哥则武夫居多,以劫富济贫之名,行打家劫舍之实,有些浑水袍哥是地地道道的土匪。哥老会内有十条戒律,违者由龙头老大临时在“茶馆”召集会议,视情节与性质分别给以挂黑牌(名誉处罚)、赔礼道歉、矮举(跪地认错改过)、传堂训诫、跑转转头(向在场的人一一磕头)、搁袍哥、放河灯(将奸夫淫妇四肢钉在门板上,放入河中任其漂流)、草坝场(极刑,龙头老大将匕首交给犯事者逼其自杀,且必须胸、心、腹对穿,三刀六眼;或者自己挖坑跳下去活埋)。此外,哥老会成员外出还有一些暗号和隐语。

青红帮中的青帮,起初是清政府办漕运时运河流域水手们的互助组织,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海运取代漕运,上万人失业,这些无业游民组成一个以贩卖私盐、拦路打劫为生的江湖组织——安清帮,其活动范围由苏北、皖北发展到苏南、浙江、华北地区,而后发展到大半个中国,其势力足与天地会相当。青帮的帮主称“老头子”,组织上设三堂六部,三堂即翁佑堂、钱保堂、潘安堂,系以青帮三祖姓名命名;六部是司劝人入帮之职的传道部,司接待外帮人员和介绍入帮人员之职的引见部,司管理入会凭证之职的掌布部,另有掌管印信的用印部,掌管礼仪的司礼部,专门稽查会员违章犯规的监察部。新成员加入青帮有一套繁琐的香堂仪式,帮内辈分严明,有十大帮规和《十要》《十禁》《十戒》《家法十条》《传道十条》等,并有各种酷刑。红帮即洪帮,亦即洪门天地会。红帮原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后来逐渐蜕化,到清末及民国时期,成为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江湖黑社会组织,且与青帮渐趋一致,合流而为青红帮。

此外,旧中国的帮会之中还有从民间秘密教派演变而来的大刀会、红枪会等等。帮会作为江湖上的一类组织,有打抱不平、劫富济贫等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情况是干一些危害社会的事,例如贩卖人口与毒品,倒卖军火,绑架勒索,庇护私商,强行垄断某地的某一行业(如设赌场、开妓院、占码头),包揽事件,包做人(秘密杀人)等等。

绿林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一些武士武侠流向绿林。《隋书·麦铁杖列传》载,隋初侠士麦铁杖,虽然目不识丁,但身怀绝技,勇武有力,又好交游、重信义,是当时有名的绿林好汉。《旧唐书·刘弘基列传》载,隋末武士刘弘基,亡命江湖,成为名震一时的盗马贼。《新唐书·李栖筠列传》载,唐肃宗、代宗之际苏州豪士方清流浪江湖,后占山为王,拥众数万。绿林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既有侠肝义胆的勇士、除暴安良的好汉,也有为非作歹的盗匪、鱼肉百姓的草寇。就其活动的地带而言,多是港汊交错、山深林密、地形复杂、地势险要的湖泊山脉,如闽西汀州地区,浙西建德一带,湘鄂接壤处的洞庭湖洪湖,闽粤赣交会处的虔州地区,东北的长白山,西北的陕甘宁一带,山东东平的梁山泊等等。

绿林中的人较武林中的人具有更浓重的江湖习气,盟誓仪式是绿林中的普遍现象,有歃血盟誓,有拜神盟誓,有对天盟誓,还有断物盟誓。一旦盟誓,终身约束,荣辱与共,休戚相关,虽非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亲密程度胜过亲兄弟。取绰号诨名也是绿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如《后汉书·朱俊列传》载:“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哂之徒,并起山谷闲,不可胜数。”宋代以后绿林中的人更是以诨名绰号代表身份或作为标识,如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108条好汉,人人都有诨名绰号。绿林中还流行的一种习气是文身刺字,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原本是图腾崇拜,后人以文身刺字凑美,但绿林人中的文身刺字,多是用来显示勇武,并据以标识身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