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鲤颜回卒年考》—钱穆古籍研究第65卷

《孔鲤颜回卒年考》—钱穆古籍研究第65卷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俊标钱穆于《先秦诸子系年》卷一第二六条“孔鲤颜回卒年考”中详为论辩颜回卒年当为四十一岁[1]。而《孔子家语》对颜回生卒年有明确记载。则与《史记》、《公羊传》所载颜回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年七十一或七十二相矛盾。由此明确可知,孔鲤死于颜回之前。一者,以钱穆为代表,其于《先秦诸子系年》中反驳毛氏所言:惟少三十可以为少四十之误。钱穆首要解决之问题,即如何解说历代史料公认之颜回“短命”。

《孔鲤颜回卒年考》—钱穆古籍研究第65卷

李俊标

钱穆于《先秦诸子系年》卷一第二六条“孔鲤颜回卒年考”中详为论辩颜回卒年当为四十一岁[1]。今旁参典籍,似有未妥,故略以商榷之。

有关颜回生卒年之资料最早见于《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2]

又《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 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

《史记》虽未明确记载颜回卒时何岁,但此处已确切言其卒于鲁哀公十四年,这与《公羊传》所记相同。[4]而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如此,颜回卒于孔子前两年(前481)。孔子生年,依照《公羊传》、《穀梁传》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则孔子年七十四。如此,颜回卒时,孔子年七十二[5]

而《孔子家语》对颜回生卒年有明确记载。《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贞《索隐》引《孔子家语》载:

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6]

列子·力命篇》所记:“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亦与之相同[7]。今传本《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则记载: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二十九岁而髪白,三十一岁早死。[8]

如此,颜回卒时,孔子或六十一、或六十二岁。则与《史记》、《公羊传》所载颜回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年七十一或七十二相矛盾。

参照《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所载:

颜回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由此明确可知,孔鲤死于颜回之前。再推究孔鲤之生卒年,《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记载: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9]

《孔子家语》卷九《本姓解第三十九》明确记载:

至十九,娶于宋之并官氏。一岁而生伯鱼。[10]

如此,孔子二十岁生孔鲤,孔鲤年五十而亡,则其卒时,孔子年六十九。而如上文所述,颜回卒于孔鲤之后,亦乃孔子六十九以后之事。由此可知,《史记》、《孔子家语》所记“少孔子三十岁”、“三十一(三十二)岁早死”,则必有一处记载有误。

然而,对于《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此段记载颜回卒于孔鲤之后,后人更有他议。此由孔子对其子孔鲤之称呼“鲤”而引发。此论最早见于《礼记》卷四《曲礼下》:

《异义》:“《公羊》说臣子先死,君父犹名之。孔子云‘鲤也死’,是已死而称名。《左氏》说:既没,称字而不名。桓二年,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先君死,故称其字。《穀梁》同《左氏》说。许慎谨案:同《左氏》、《穀梁》说,以为《论语》称‘鲤也死’时,实未死,假言死耳。”郑康成亦同《左氏》、《穀梁》之义,以《论语》云“鲤也死,有棺而无椁”,是实死未葬已前也。故郑驳许慎云:“设言死,凡人于恩犹不然,况贤圣乎? 然鲤也死,未满五十。鲤死称伯鱼,案《冠礼》二十已称伯某甫,未必要五十也。但五十直称伯耳。”[11]

此涉及人故去后,称谓之问题。《公羊传》以为当称名。而《左传》、《穀梁传》均与之相左,以为当称字。许慎赞同其言,遂以为孔鲤此时“实未死,假言死”。此论影响深远。《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12]

《索隐》注曰:

《家语》亦云:“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王肃云:“此久远之书,年数错误,未可详也。校其年,则顔回死时,孔子年六十一。然则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时,孔子且七十也。今此为顔回先伯鱼死,而《论语》曰顔回死,顔路请子之车,子曰‘鲤也死,有棺而无椁’,或为设事之辞。”按:顔回死在伯鱼之前,故知《论语》为设词。

王肃唱之、司马贞和之,此“设事之辞”,即许慎所谓“实未死,假言死”。如此则颜回死于孔鲤之前,《史记》、《孔子家语》所载“少孔子三十岁”、“三十一(三十二)岁早死”并非矛盾。然而,郑玄对此却有不同认识。其虽赞成《左传》、《穀梁传》所言,但驳斥许慎之论,以为实乃荒谬,当是“实死未葬已前也”。此说颇近人情,然亦有未确之处。此沒后称字,即《礼记》卷十《檀弓下》所言“卒哭而讳”:

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自寝门至于库门。[13]

正义》以为:

“卒哭而讳”者,“讳”谓神名也。古者生不相讳,卒哭之前,犹生事之,故不讳。至卒哭,乃有神讳也。

而此乃言“卒哭”,又非郑玄所言“未葬已前”。《礼记》卷四十三《杂记下》记载:

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14]

由此可知,非仅未葬以前,卒哭之前,均可称名。

故而,《史记》、《孔子家语》所载少孔子三十岁”、“三十一(三十二)岁早死,”自是矛盾,两处“三”字必有一误。

一者,以毛奇龄为代表,其《论语稽求篇》卷五以为:

则必《弟子列传》所云“少孔子三十嵗”者原是“四十”之误。[15]

“三”与“四”确多易混淆。如澹台灭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少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为“少孔子四十九”。有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少孔子四十三”,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为“少孔子三十三岁”。一者,以钱穆为代表,其于《先秦诸子系年》中反驳毛氏所言:

惟少三十可以为少四十之误。则寿三十一又何弗可为寿四十一之误耶?[16]

由此,力证“三十一岁早死”有误。(www.xing528.com)

钱穆首要解决之问题,即如何解说历代史料公认之颜回“短命”。《论语》曾两处言及之,《论语·雍也篇第六》: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另如《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淮南子》卷七《精神训》:

颜渊夭死[17]

对此,钱穆援引《尚书·洪范》“一曰凶短折”《孔传》所注:“短未六十,折未三十也。”由此证明其所论颜回四十一岁而卒仍属于短命范围。并再以所谓四十多岁的颜回方能与孔子如此“师弟子之情感既深”、颜回追随孔子去鲁周游应当年岁更大为宜等为佐证。然而对于《孔传》此解释,《尚书正义》早有说明:

《传》以为“寿”为百二十年,短者半之,为未六十;折又半,为未三十。……郑玄以为: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龀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18]

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八,昭公十九年,“札瘥夭昏”,杜预注:“短折曰夭”[19]。故而,钱穆所言,实无据。后世也罕有推测颜回之短命以致四十者,反而是依据郑玄所言“未冠曰短”,更推测其卒年为二十以内。如《淮南子·精神训》“颜渊夭死”,高诱注:“颜渊十八而卒,孔子曰:‘回不幸短命矣!’故曰‘夭’也。”《抱朴子·逸民篇》“昔颜回死,鲁定公将躬吊焉。”[20]后汉书·郎顗传》“昔颜子十八,天下归仁。”[21]均夸张记载颜回年十八左右即夭折。

钱穆坚信《孔子家语》为王肃抄袭《史记》之伪作,然《孔子家语》此条“三十一岁早死”,《史记》今本并无。钱穆为证成其说,更假言,《孔子家语》此条,乃抄自《史记》之佚文。其认为史书记载,应当是颜回比孔子小四十一岁,由此,更假言,王肃所抄者乃版本错误之《史记》佚文:“王肃不知其为讹文,故既袭取以入《家语》。”对于《列子》所载,钱穆以为“《列子》出张湛,在王肃后,四八之说,正袭《家语》。”对于《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孙登传》记载孙登三十三岁临终前所言“周晋、颜回,有上智之才,而尚夭折”,[22]则以为“或其时伪《家语》已出,故孙登据以为说”。如此论证,多为臆测,实难为据。年岁至四十余,于先秦,难有“短命”、“夭死”之论。

故而,有关两处“三”字之正误,自当为《史记》及《孔子家语》“少孔子三十岁”乃“少孔子四十岁”之讹。由此可知:颜回少孔子四十岁,生于公元前511年(鲁昭公三十一年),卒于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时年三十一岁。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释】

[1]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二六《孔鲤颜回卒年考》,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60—62页。

[2]《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第2187—2188页。

[3]《史记》第1942页。

[4]《春秋公羊传注疏(繁体字版)》卷二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5页。

[5]孔子生年,另依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孔子年七十三”。若依次,则颜回卒时,孔子年七十一岁。

[6]《史记》,第2188页。

[7]杨伯峻著《列子集释》卷第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93页,则为“而寿十八”。其校勘言:“《藏》本、《四解》本、吉府本、秦刻卢《解》本作‘四八’,今依北宋本、世德堂本作‘十八’。”其另据《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后汉书·郎顗传》,《抱朴子·逸民篇》,均言颜回卒于十八岁左右。故而,其案语:“颜渊之寿,古代传说不一,虽曰短命,若以《左传》及《史记》诸可以凭信之资料证之,其年不仅十八,可以断言。但此文既属寓言,无妨从其最短者。”今依《藏》本、《四解》本、吉府本、秦刻卢《解》本作“四八”。

[8]杨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家语通解》,齐鲁书社2009年版,第431页。毛奇龄《论语稽求篇》卷五,在引述《孔子家语》此条之后,自注:“旧《家语》本原是三十一岁,坊本讹作二字。今俗传三十二岁,谬也。观《索隠史记注》,夫子六十一岁颜渊死。《集解》、《正义》亦云颜渊卒时孔子年六十一。若三十二岁,则孔子年六十二矣。”毛奇龄此语有误。《索隐》所言夫子六十一岁,颜渊死,非司马贞自己所论,乃引述王肃语。而《索隐》引述《孔子家语》即为“三十二而死”。

[9]《史记》,第1946页。

[10]《孔子家语通解》,第457页。

[11]《禮記正義(繁體字版)》,第125頁。

[12]《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第2187—2188页。

[13]《礼记正义(繁体字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版,第359页。

[14]《礼记正义(繁体字版)》,第1418页。

[15]毛奇龄著《论语稽求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二六《孔鲤颜回卒年考》,第62页。

[17]何宁撰《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49页。

[18]《尚书正义》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78—479页。

[19]《春秋左传正义(繁体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3页。

[20]杨明照撰《抱朴子外篇校释》,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100页。

[21]《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70页。

[22]《三国志》,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6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