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全球最大光伏治沙项目助黄沙变黄金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全球最大光伏治沙项目助黄沙变黄金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2017 年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库布齐沙漠建设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光伏发电站基地全部采用双面光伏板和跟踪式支架,同时吸收太阳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实时跟踪太阳位置自动调整方向,可提高发电量约20%。生态好了,当地农牧民便成为光伏治沙的受益者。目前,该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项目正在建设。2018 年8 月18 日,库布其二期光伏治沙项目正式开工。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全球最大光伏治沙项目助黄沙变黄金

1)项目简介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 个小时,发展光伏产业得天独厚。在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背景下,2017 年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在库布齐沙漠建设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该基地总规模200 万kW,分三期完成,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40 亿kW·h,年减排二氧化碳320 万t。同时,这里还是中国荒漠化治理的试验场,探索出“光伏治沙”新模式,可有效治沙20 万亩。光伏发电站基地全部采用双面光伏板和跟踪式支架,同时吸收太阳直射光和地面反射光,实时跟踪太阳位置自动调整方向,可提高发电量约20%。基地一期项目的发电量超9 亿kW·h,实现产值约3 亿元。

光伏基地不光能发电,还能治沙。一方面,基桩能固沙,光伏板能遮阴,为植物生长明显改善环境条件,治沙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绿化治沙能减少风沙侵袭,降低光伏项目的管护成本,光伏企业自身也有治沙积极性。因此,国家电投、中广核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巨头在投资建设中,每亩专门配套3000 元治沙资金,用于栽植沙障、防护林经济作物等。

光伏发电站建设正让沙漠变绿洲。一期项目已完成生态绿化工程2 万余亩,光伏板间隙种满了黄芩黄芪中草药,一些区域还种植着红枣等经济林木,草丛中开始出现小型啮齿类动物的足迹和粪便。生态好了,当地农牧民便成为光伏治沙的受益者。在生态修复中,不少农牧民参与承包经济林养护工程,按照“谁养护谁受益”原则进行利益分配。同时通过沙漠旅游、光伏板保洁物业服务等工作,当地每年可吸纳就业1200 人,人均增收4200 元。目前,该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全容量并网发电,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从防沙治沙到科学利用并举,一度死寂的库布齐沙漠正重焕生机。

基地还创造了一项“世界之最”,由国家电投集团建设的“骏马”光伏电站,于2019 年7 月9 日成功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

图4-6 “骏马”光伏电站(图片来源:搜狐网)

2)项目优势

(1)采用先进设备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采用PERC 单晶高效双面双玻组件及跟踪式支架,截至2019 年9 月30 日,基地发电量突破8 亿kW·h,比申报预期目标提前3 个月达效。在运维方面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5G 通信、无人机巡检等智能运维手段,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同时,通过就近利用集中处理、回收煤矿疏干水,不仅保障了光伏项目生产用水,而且有效减轻地方环保压力

(2)政府组织调度进行项目建设

在政府的支持及组织调度下,国家电投用133 天完成30 万kW 的项目建设。前期,政府成立工作组牵头协助项目完成前期审批文件,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建设过程中,同时有千辆工程车辆进场作业,由政府组织调度,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展。在光伏建设的最后并网环节,也是由政府协调电网公司投资建设全部的送出线路工程,为项目节约了前期投资成本。

(3)模式创新

库布齐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在当地创建了光伏治沙的新模式,并以“平台+插头”的合作机制,多年来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到库布其投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绿水青山”“金山银山”。项目成功探索出了“治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光伏治沙新模式,在获取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同时,实现了沙漠土地治理改良,从而带动周边农牧民脱贫致富,实现“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可持续发展

3)背后的故事

(1)一支不断刷新纪录的电力建设国家队—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

“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逃外村”——几百年来,这句顺口溜曾是库布齐沙漠的最真实写照,一代代人远离故土,只为给自己找一条生路。然而,今天,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创举,不仅助推沙海变良田,更为当地百姓找到了创收好途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2018 年12 月31 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太阳能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二期工程并网发电。45 万多块光伏板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安装完成,15 万千瓦光伏电站仅用130 多天就建成投产——在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建设纪录中,建设队与艰苦为伴,在挑战中笃行,书写了电力建设的传奇,也演绎出电力建设者精益求精、担当有为的精神与品质

图4-7 库布其项目建设中[图片来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加油!高质量如期完工的“使命必达”!

黄沙漫漫的库布齐沙漠腹地,湛蓝的太阳能板整齐阵列,在茫茫沙漠中汇成了一片海洋。而这一切,都来自建设工人130 余天的辛苦建设。

2018 年8 月18 日,库布其二期光伏治沙项目正式开工。八月的库布齐沙漠,太阳炙烤着大地,地表温度超过50℃,人必须要躲进屋子才能过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人员仅用了40 天就完成了光伏电站13000 多根混凝土桩的浇筑工作。

220kV 升压站扩建工程是决定库布其二期光伏电站能否顺利并网发电的关键。40 天的土建施工之后,已是深冬季节,工程也进入了重要电气设备安装阶段。

“一起风,气温马上就降下来。在现场待一小会,手脚都会不听使唤。但施工不能停,我们必须坚持。”库布其的项目部经理梁铁八感叹道。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如期投运,梁铁八带着他的施工队伍每天全副武装,从厚厚的棉衣、棉手套和棉安全帽,到室外临时搭设的保护棚,全力和暴雪抢时间。最终,经过25 个日夜的争分夺秒,不仅低温施工纪录屡屡被刷新,升压站也终于完成建设顺利投运。

挑战接踵而至。虽然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但并不能让大家松口气,因为供货延迟,光伏电站的设备安装时间又成了压在大伙儿心头上的一块石头。焦灼的等待日日重复,直到11 月下旬,454500 余块光伏板及支架等设备才姗姗来迟。(www.xing528.com)

工期不能拖延!面对年底全容量并网发电的“使命必达”,面对仅剩一个多月的施工时限,库布其项目部全体上阵,1600 余名施工人员每天奋斗在零下20℃左右的沙漠上,只为坚守如期交付的承诺。

2018 年12 月5 日,库布其项目的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首批8 个区的2 万kW 成功带电并网。12 月26 日,项目并网容量达到5 万kW,日均安装1 万多块的速度,再次刷新了光伏项目的低温施工纪录。12 月31 日,全部工程正式完工投产。

图4-8 库布其二期光伏电站(图片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更值得称赞的是,在战严寒、保投运的同时,工程质量也同样实现了高标准——全场60 台箱逆变一体机的基础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并制作圆角;混凝土立柱一次浇筑成型,外观优美;光伏板整齐排列,板顶对齐……

短短130 余天,工程队完成了库布其沙漠生态太阳能治沙发电综合示范项目454500余块光伏板的安装任务,其中饱含着每一位库布其项目建设者的艰辛付出。在清洁能源项目现场上,建设者栉风沐雨,不休不眠,守土尽责,战之必胜,完美实现了从原来的火电建设者到清洁能源建设者的华丽转身,让“中国能建”的品牌展旗亮剑,昂然屹立。

时代变了,生活变好了,环境变美了。这支电力国家队的付出和努力是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的顽强斗志、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更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农牧民治沙走上致富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曾经是寸草不生的千年荒漠,风沙肆虐,被称为“死亡之海”。农牧民在沙漠里靠着一点沙生植物,艰辛游牧,生活贫困。如今,这片面积1.86万km2 的大沙漠,1/3 已经得到治理,植被覆盖率已达到53%。同时,沙区农牧民们积极参与治沙,成功走上了致富路。

图4-9 库布其“光伏治沙”(图片来源:看点快报网)

①治沙扶贫两手抓。“清汤挂面碗底沙,夹生米饭沙碜牙”,流传于农牧民口中的这句顺口溜,正是之前沙区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如今,通过参与治沙,十多万沙区农牧民实现脱贫,成为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3000 多名农牧民把151 万亩荒弃沙漠转租给治沙企业,成为“地主”,人均收入16.6 万元。另有93 万亩农牧民承包的沙漠入股治沙企业,按固定比例分红。沙区农牧民还积极参与治沙产业,实现了从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仅在沙漠治理中,库布其就先后组建232 个治沙民工联队,5820 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人,人均年收入达3.6 万元。

59 岁的吴直花,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的国家级贫困户。为了帮助吴直花脱贫,在政府的指导下,当地企业给她分了30 亩沙地种植有治沙改土和药用经济价值的甘草,企业包种苗,包培训,包技术,包收购。企业自创了让甘草躺着生长的技术,可以让1 棵甘草的治沙面积扩大10 倍,并把这项技术无偿传授给吴直花这样的农民。通过种植甘草,吴直花一家摆脱了贫困,住进了新居。截至目前,库布齐沙漠的甘草种植面积累计达220 万亩,每亩甘草可创收400~450 元,带动1800 多户、5000 多人成功脱贫。两三年后,沙漠土质得到了改良,可以种植西瓜、黄瓜、葡萄等有机果蔬。现在吴直花等农牧民搞起了电子商务销售沙地里出产的有机果蔬,无污染,价格高,在网店里供不应求。

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许多农牧民在发展沙漠特色旅游上动起了脑筋。

在库布齐沙漠腹地,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村的牧民斯仁巴布,曾经在沙漠里养羊和挖野甘草为生,每年收入才两三万元。随着沙漠绿了,路通了,游客多了,他在牧民新村开了一家“草原请你来”饭庄,单餐能接待80 人的旅游团。随着沙漠地区农牧民饭庄和沙漠旅游生意越来越好,斯仁巴布又趁热打铁,购买了20 多辆穿沙摩托车出租给游客,一年收入保守计算也有二三十万元。

在库布其,近1500 户农牧民发展起家庭旅馆、餐饮、民族手工业、沙漠越野等服务业,户均年收入10 万多元,人均超过3 万元。

②生态治沙走出去。库布其生态产业治沙扶贫模式让当地10.2 万群众摆脱了贫困,让900 多万亩沙漠变成绿洲与良田,让库布齐沙漠所在的杭锦旗成功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和自治区级贫困县的帽子。

库布其模式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强烈反响,众多深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都强烈呼吁中国分享库布其经验。库布其经验内容丰富。它建立了一系列世界先进的示范中心,包括旱地节水现代农业示范中心、生态大数据示范中心、智慧生态,以及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建的“一带一路”沙漠绿色经济创新中心等,为其他地区治沙提供广泛借鉴。

甘草治沙改土扶贫、沙漠生态光伏扶贫,这些在库布齐沙漠创建的生态治理和脱贫模式,已经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毛乌素,新疆塔克拉玛干、甘肃腾格里、西藏山南、青海祁连山等几大荒漠化地区悄然落地,并且沿着“一带一路”款款而行。

30 年来库布其还创造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治沙技术,走出了一条科技治沙、产业化治沙的新路子。他们首先研发了沙柳、柠条、杨柴、花棒等1000 多种耐寒、耐旱、耐盐碱的植物种子,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创了豆科植物大混交植物固氮改土等多种沙漠生态工艺包。库布其在实践中创新出气流法植树、水冲沙柳种树法、无人机植树、“微创”植树技术、甘草平移栽种和精准浇灌技术等200 多项沙漠生态技术成果。

在工业上,库布其主要利用生物、生态,工业废渣和农作物秸秆腐熟等技术,发展土壤改良剂、复混肥、有机肥料等制造业。

在能源利用上,库布其充分利用沙漠每年3180 小时日照的资源,大力发展沙漠光伏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羊、板下种草”的方式,利用光伏板生产绿色能源,通过光伏板间草林种植防风治沙、光伏板下养殖羊及家禽形成的天然生物肥反哺种植,实现了良性互动。

通过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在当地群众和亿利集团等沙区企业的艰辛努力下,库布其的农牧民实现了世世代代的脱贫夙愿,同时,这种生态产业扶贫的模式也成功走出内蒙古,走出中国,为其他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如今贫困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已经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改善了生活面貌。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多丰硕的成果,是因为做到了“四个”始终:一是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三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我们也相信在新时代库布其的农牧民们一定会书写更多的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