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放式创新推动大学生领导力发展

开放式创新推动大学生领导力发展

时间:2023-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引,以开放式人才培养为导向制订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开放式领导力人才培养的保证。培养方案涵盖了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形式、师资水平、外部教育资源的利用、外部实践资源的利用等各个环节,以开放式领导力开发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途径的确立,形成一整套的培养方案。

开放式创新推动大学生领导力发展

目标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引,以开放式人才培养为导向制订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开放式领导力人才培养的保证。培养方案涵盖了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形式、师资水平、外部教育资源的利用、外部实践资源的利用等各个环节,以开放式领导力开发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途径的确立,形成一整套的培养方案。

1.建立以开放式领导力开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确定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过程的结合,这是实施教学计划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这里的课程设置指的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某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相应的大类课程、可选的通识课程、个性课程、领导力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的课程内容等。以开放式领导力开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既包括理论课程,又包括实践课程,把领导力课程合理地纳入整个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需要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与国内高校长期以来注重的知识积累和记忆以及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同,开放式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体系,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又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Conrad(1978)就概括了围绕能力培养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3个关键要素:一是明确阐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的能力培养目标及要求;二是对于目标中的每一项能力,确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要求的相应课程和教学环节,以此构建课程体系;三是给出评价这些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标准和评价过程。针对这三个关键要素,高校需要考虑的是,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由哪些课程来培养,如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对评价课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Diamond(1998)提出了一个围绕能力进行课程体系设计的框架,用表格的形式将能力培养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开放式领导力的培养目标,就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的方法,将能力培养的目标细化并分解,这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集合多方的智慧,包括授课教师、管理部门、用人单位以及利益相关的机构,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讲授的课程并非是一个知识的“独立王国”,而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或环节,而且还可以使教师明确所授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巩建闵,萧蓓蕾,2011)

2.设立以开放式领导力提升为目标的培养机构

领导力培养机构的设立,是大学生开放式领导力培养成效的有力保证。根据上文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考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针对学生的领导力培养成立了领导中心,用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领导力培养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与各类校内外的组织协同合作。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领导力教育都处于起始阶段,甚至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感受到了社会、企业和学生对领导力的需求,基本上没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承担领导力培养的任务。高校的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以及教研科室一般都只是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对领导力的培养做些考虑。因此,需要调整组织结构,确定并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关系,根据本科生各个阶段培养特征,设立专门的领导力培养机构。

领导力培养机构的负责领导需要对教学非常熟悉,并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丰富的领导实践经验,能够与校内各行政部门以及各院系进行协调和促进,与校外各类组织机构进行沟通和资源利用配置,认真研究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师资、实践等总体规划问题。同时,领导力培养机构需要与国内外其他高校领导力培养的组织和机构积极沟通,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大学的项目实践,设立制度化的领导力项目,开展制度化的领导力教育。

领导力培训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对高校领导力教育的目标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进行总体的规划;二是加强并促使各院系对本科生开展领导力教育,进行学校与院系之间、院系与院系之间的协调,以期取得跨学科的成效;三是组织实施院系开发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领导力课程体系;四是联系校外机构及部门,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五是组织领导力项目研讨,对领导力开发过程中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3.配备良好的开放式领导力开发师资(www.xing528.com)

国外高校的领导力教育师资来源十分广泛,除了本校教师、行政领导人员以外,还包括来自企业界、政府部门、社区等的杰出人士,以及兼职的在校大学生,其专业范围涉及教育学、领导学、商学、医药学等文理工农医各个领域。个人的素质、知识、教育和技能等因素是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实践基础。(苏东水,2002)就国内高校本科生开放式领导力培养开发过程而言,专业领导力教师的知识教育,工商业界、政府部门的领导实践教育,接受过领导力教育的在校大学生的影响,都是领导力技能形成的重要环节。

高校内部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渊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本科生提供扎实的领导知识理论基础,而校内外党政领导人员和杰出人士的聘请,则为本科生开放式领导力的提升提供实践的体验。

4.设立以领导力实践培养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高校课堂教学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国外许多著名高校由来已久的做法。如耶鲁大学不设立专门的领导力教育项目,但却非常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小组去培养未来领导人素质的实验室,在专业教师及人员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实践情境中,采取跟不同的领导情境相匹配的领导行为,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提升领导能力。浙江大学针对课外活动专门设置了第二课堂,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完成教学计划内的必修、选修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外,还必须通过参加学校批准认定设立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获得第二课堂学分课程的成绩计入学生学业档案。通过确立第二课堂项目的目标,学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整合课内外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化、研究化、高效化、国际化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本科生领导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社会机构等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平台。与企业等校外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可以从校级层面和院系级层面同时着手,制订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5.加强提升开放式视野的国际交流

国际化是国际间联系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大学生将来必然在一个全球化环境里开展与他人的合作与竞争,在各种文化冲突和价值冲突中,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等技能成为必备的领导力素质。

国际交流在这些素质的培养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看,组织的外部环境也包括与其竞争或合作的各类组织。(陈勇,2012)国际交流的形式多样,包括校际、院际层面的交流生互派,实习科研项目的派遣,国际学生会议的组织和参与,学生的国际合作培养,围绕某一主题的研究考察,艺术团体和体育团体的互访等。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有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力,培养出具有宽阔胸怀和全球化意识的开放式领导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