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壮豪放的豪放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壮豪放的豪放词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场面威武宏大,又表建立功勋的雄心壮志,气势豪壮。《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壮阔的自然美中注入深沉的历史感慨,笔力雄健,意气纵横,开启了南宋豪放词的先河。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是多样的,但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壮豪放的豪放词

(一)独步天下的苏轼

11 世纪下半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苏轼从理论上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他还提出词“自是一家”的主张,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男女相思、花间酒下的柔情伤别之词扩展为抒发磊落襟怀、人格个性的豪放之词、性情之词。言情说爱、伤离念远、怀古咏史、说理谈禅、去国怀乡的感慨甚至日常交际、躬耕狩猎、自然山水等都写入词中,使词同诗一样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

苏轼填词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如《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有气吞山河之势。全词通过描写赤壁一带长江的雄奇景色以及怀念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的宏大境界和浩渺时空框架中,发出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叹,表达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雄浑壮阔的自然之美,又把人生挫折懊丧引向高远之处,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可谓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水调歌头》起句“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破空而来,一问一答尽显因月而生的奇想,而后一气奔放、挥洒自如,展开对天上世界的想象,暗含对自我身世的感慨。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人生挫折、亲人别离的懊丧引向了高远的境界,其奔放的情意和真情的祝愿反映出苏轼不甘沉沦的高傲性格。《定风波》也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慨叹中,交杂着悲凉苍劲和旷达坦荡的情致,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忧乐两忘的豁达胸襟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词以意为主,任情流泻,故其风格也随着情感基调的变化而变化。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场面威武宏大,又表建立功勋的雄心壮志,气势豪壮。《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壮阔的自然美中注入深沉的历史感慨,笔力雄健,意气纵横,开启了南宋豪放词的先河。而写恋情、伤感的词,则委婉细密,如悼亡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怀念亡妻情感沉痛之极,文笔却萦绕回环、细腻绵密,可谓至情深婉。《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拟人,浑成一片,情丝缠绵,柔肠千结,既描绘出烟雨朦胧的意境,又将一缕惜花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毫不逊于婉约词。王国维评为“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苏词逸怀浩气、举首高歌,以高远的气象、开阔的境界、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www.xing528.com)

(二)辛弃疾的英雄之词

辛弃疾(1140—1207 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诩,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他用词来表现自我的行藏出处和精神世界,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寄托着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表现了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

辛词在抒发报国之志时,常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自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英雄之气。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作以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刻画了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烘托为君王的赤胆忠心,也展示了豪情飞扬、气冲斗牛的自我英雄形象。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交织着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交融着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漂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有着深感岁月流逝、人生短暂、壮志成空的悲哀,但在词人的孤独和悲哀、痛苦和眼泪中,英雄的刚强、执着和愤慨依然是其底调,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也表达了以英雄自许,决不沉沦的精神。晚年所作大气磅礴、怀古咏志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报国壮志,又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全词豪壮悲凉,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

辛弃疾闲居乡野时,贴近自然与日常生活,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主要在于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600 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范围比苏词广泛得多。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是多样的,但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满江红·题冷泉亭》“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他所写的历史人物,也多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是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所以南宋词人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 “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扭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的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消磨的痛苦,因此,辛词比苏词主观情感更为浓烈。在语言上,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苏词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更显沉郁苍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