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蜀瓷烧制工艺魅力

成都蜀瓷烧制工艺魅力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代表性的是邛窑。五代时期,成都制瓷技艺仍有提高。(二)宋代蜀瓷两宋蜀瓷在生产规模、制造工艺、瓷器质量方面都超过前代。因此瓷器口沿皆有釉,这是与其他窑装烧工艺的主要区别。上述手工业已充分表明,这一时期成都地区手工业已相当发展,生产规模很大,技艺进步,产品产量和质量均有相当大的提高。

成都蜀瓷烧制工艺魅力

成都地区远自东汉晚期就有了瓷器生产,新津县、大邑县、成都、郫县、灌县、邛崃市、金堂县、双流县,均曾发现东汉至南北朝瓷器和窑址。[20]

(一)隋唐前后蜀瓷器

隋代成都瓷器生产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成都青羊宫、灌县金马窑、邛崃市固驿窑、双流县牧马山窑发掘的瓷器中,虽仍以单色青瓷为主,但却有灰白釉下饰黑色纹饰的瓷器。这类瓷器,多为敛口钵,其上饰以釉下黑色联珠纹,这种釉纹的出现,实为唐瓷使用的釉下彩的先河。

唐代和五代时期,成都瓷器有了很大发展。著名诗人杜甫在《于韦处士乞大邑瓷碗》中赞美大邑县瓷器说:“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于此可见,成都唐瓷之妙。成都瓷窑主要分布于大邑、邛崃、灌县、郫县。具有代表性的是邛窑。邛窑瓷器胎质坚硬,色呈灰白,其釉色种类繁多,具有深浅,浓淡不同的青、黄、绿、蓝、紫、褐、灰、白等20余种,造型多样,凡生活日用器皿,如罐、壶、碗、钵、杯、盘、碟、盏等,无所不有;工艺品和玩具花色品种齐全,造型美观,有砚、水澄、笔洗、狮、龙、虎、猴、狗、牛、羊、龟、豚、象、兔、鸡、鸭、鱼、铃响等。小型陈设品和玩具,采用手捏、范印或雕塑等方法制成;雕塑以人物雕塑最为出色,形象逼真,情趣多样。其中,三彩器由褐、绿、蓝三色彩斑,构图和纹饰精美别致。一件三彩人物水澄,为一体态丰腴、深目高鼻少妇,身穿折领短袖衫,怀抱一角杯,颇似唐代胡人,反映了蜀瓷造型艺术中的外来文化影响。生活用器皿中,凡碗、盘、杯等由隋代的小平足改为圆圈足,中唐以后,又改为太平足,稍后则为玉璧底。壶、罐耳系由圆环耳或桥形耳改为复式系。壶流有八绫短流、管状短流两种。壶身略呈圆柱形,盘式已有花瓣形,造型稳重大方。灌县玉堂窑青瓷,经分析化验烧成温度为1240±20℃,与越窑相同,其胎釉质次于越窑,而与江苏宜兴窑相近。[21]在窑具上,邛窑已独创匣钵装烧,在大量出土匣钵碎片中,一残片刻有铭文“贞元六年润”(790)。晚唐成都瓷窑,又特创三角形圆孔垫,灌县玉堂窑三角形圆孔垫上,刻有“咸通十年”(859)铭文,这些圆孔垫根据不同需要做成大小不等的锯齿形。

五代时期,成都制瓷技艺仍有提高。蜀王建向后梁贡寿的金棱碗极为精美,据文献记载:“金棱含宝碗之光,秘色抢青瓷之响。”这种秘色青瓷碗,沿边还镶嵌金银。重庆博物馆藏品中有秘色青瓷碗,从工艺特色看,应是成都青羊宫烧制。当时蜀瓷形制亦有变化,壶多长流、弯柄,器身呈椭圆形,器足多方圈足。郫县大坟包窑出土两件盘口长颈带把执壶把柄上,印有“郑家造”三字楷书,可见当时已有民窑的出现。(www.xing528.com)

(二)宋代蜀瓷

两宋蜀瓷在生产规模、制造工艺、瓷器质量方面都超过前代。成都地区瓷器已分为青白两系。青瓷以邛崃十方堂、灌县玉堂窑、成都硫璃厂、金堂金锁桥窑为代表。以成都硫璃厂窑为例:该窑产品既有陶器,又有瓷器,品种繁多,有瓷塑、砚、炉、瓶、碗、盘、碟、灯、杯、壶、盆、罐、钵,还有各种建筑构件和明器。釉色分单色,多色两类;单色釉基本色调有青、黄、赭三种,每色又依深浅、浓淡而小有区别。青色有青白、粉青、虾青,黄色有米黄、橘黄,赭色有深棕、酱色等。多色釉为绿、黄、褐三色配制,绘制的牡丹、菊花纹,具有唐三彩的效果。一般纹饰常以青釉地或赭色、橘黄地绘绿、白色花枝、鱼纹、水藻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瓷碗碗底大多留有标记。一类如:○○○、◇◇◇、*、卍、#、★、玉、席、太、九、吉、利、五、旺、吴等;另一类如:王造、窦造、范造、易造等。两类标记可能分别代表商标和制造者,这是社会商品经济繁荣,以生产和销售瓷器为目的的民窑产品的特征。[22]

白瓷以彭县思文、瓷峰窑和灌县玉堂窑为代表。其中瓷峰窑遗存丰富,是研究宋代成都白瓷生产的宝贵资料。瓷峰窑生产规模特别大,在100平方米窑址内,发现了南北长8.32米,东西宽5.76米的马蹄形窑炉,比五代定州马蹄形窑炉大约1/2[23],同时发现了直径70厘米的拉坯石质辘轳,研磨釉药石磨、石臼、铁杵以及各种大小不等的匣钵。更为重要的发现是,测试炉温“火表”(又称照子)瓷片的出土。过去学术界认为,测温“火表”首先使用于南宋晚期(13世纪)耀州窑。[24]北宋早期(10世纪),瓷峰窑“火表”的发现,将我国发明瓷窑测温技术的时间,提前了200年左右。瓷峰窑出土瓷器,均胎质薄腻,釉色莹润,上满釉,釉下饰白色化妆土,釉白带牙黄。造型端巧,棱角足,线条挺拔,美观秀丽,纹饰生动。花纹有绘花、刻花、印花三种。绘花简朴,以洁白瓷浆,钩六条平分线于器内壁,表示六出花瓣。刻花内容广泛,大多花鸟虫鱼,生活气息浓厚,刀法豪放生动,富有艺术性。印花秀丽工整,布局谨严,疏密有致,表现出诗情画意。其装烧工艺亦具独创性,主要方法是口沿悬空叠烧或复烧,器件间采用支托、瓷石珠或石英砂粒作介质,避免粘连。因此瓷器口沿皆有釉,这是与其他窑装烧工艺的主要区别。其种类有碗、杯、盘、盒、香炉、奁、钵、瓶等,这是宋代成都瓷器生产创造性产物。

以上手工业仅是隋、唐、五代、两宋成都手工业的一部分,其他制糖、酿酒乐器、矿冶等尚不在内。上述手工业已充分表明,这一时期成都地区手工业已相当发展,生产规模很大,技艺进步,产品产量和质量均有相当大的提高。在经营方面,民营手工业数量增多,产品也优于官营手工业。总之,成都手工业生产在向社会化和商品化方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