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宽巷子改造后的独特魅力

成都宽巷子改造后的独特魅力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葺后的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小洋楼广场是井巷子中最具特色的建筑,这座法式风情的小洋楼展现了成都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以小洋楼为核心的广场成为井巷子的中心节点。

成都宽巷子改造后的独特魅力

随着成都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进入新千年后,宽窄巷子渐渐褪去往日的浮华。年久失修的宽巷子、窄巷子不仅建筑大多十分破败,而且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拥入,昔日的四合院已经变成了大杂院。居民没有天然气,没有厕所做饭烧蜂窝煤,许多居民还利用自家房屋、院落相继开起了茶馆、小吃店、旅社等,零散、自发地开展着民间经营。改造前的宽窄巷子成为危房多、环境差、安全隐患突出的典型。

2003年,在成都市政府打造“休闲之都”的背景下,启动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主体改造工程,并确定该区域将在保护老成都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整个项目的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之后,政府先后投资6.3亿余元,本着“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原则,完成了核心保护区周边楼房及建筑风貌的协调整治。2008年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作为成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和成都市文化旅游的“名片项目”和“ 5·12”地震后成都旅游业复苏的标志性旅游项目,整体改造后的宽窄巷子正式开街。在开街的当天,就有10万人拥入,在初夏的阳光里,成都人以一种惊艳的眼神,打量、欣赏、抚摸着这里的每一道门栏、每一块青砖……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它将最清雅的古韵和最前沿的时尚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打造后的宽窄巷子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

重新梳理后的宽窄巷子,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院落文化,也使整个街区肌理更加清晰,根据宽、窄、井三条巷子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了不同的业态定位,为宽窄巷子梳理出更清晰的气质:将“宽巷子”定义为成都的闲生活、“窄巷子”定义为成都的慢生活、“井巷子”定义为成都的新生活,可谓“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每个院落都依据各自的业态和风格进行整体包装和打造,而这种院落间风格的多样和差异,本身也是一道风景。表1所示为宽窄巷子定位。

宽巷子——老成都的闲生活。修葺后的宽巷子代表了最成都、最市井的民间文化:原住民、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客栈……构成了宽巷子独一无二的吸引元素和成都语汇。宽巷子呈现了现代人对于一个城市的记忆。老人在老茶馆门口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院落里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在宽巷子中,老成都原真生活体验馆成为宽窄巷子的“封面”和游览中心,它集中展现了宽窄巷子所代表的成都生活精神。体验馆里展示着“民国时期”一户普通成都人家一天的生活场景,用一个院落复原这个家庭的厨房书房、堂屋、新房等,向参观者呈现老成都的生活状态。

表1 宽窄巷子定位(www.xing528.com)

窄巷子——老成都的慢生活。改造后的窄巷子展示的是成都的院落文化。院落,上感天灵,下沾地气。这种院落文化代表了一种精英文化,一种传统的雅文化。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式的院落梦想,也是窄巷子的生活梦想。通过改造,窄巷子植物绿化主要以黄金竹和攀爬植物为主,街面以古朴壁灯为装饰照明,临街院落透过橱窗展示其业态精髓。窄巷子主要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位区。

井巷子——成都人的新生活。井巷子是宽窄巷子的现代界面,是宽窄巷子最开放、最多元、最动感的消费空间。它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场、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在成都最美的历史街区里,享受丰富多彩的美食;在成都最精致的传统建筑里,享受声色斑斓的夜晚;在成都最经典的悠长巷子里,享受自由创意的快乐。小洋楼广场是井巷子中最具特色的建筑,这座法式风情的小洋楼展现了成都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以小洋楼为核心的广场成为井巷子的中心节点。同时,这里也成为婚恋主题的消费场所。

如今宽窄巷子早已成为成都的城市形象名片、成都的文化名片,更被评选为“成都新十景”,成为各地游人来成都后必去的旅游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