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坑石雕: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记!

西坑石雕: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记!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县镜岭镇西坑村的西坑石雕就是一项在西坑青石里注入了西坑人情感及思想的民间传统艺术,该项目于2006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列入绍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宋时期,贾似道在西湖建筑园苑时也用过西坑石,这使西坑石雕更为出名,被誉为“江南第一石”。西坑村石宕自然村村民祖祖辈辈以采石雕刻为生,造就了一代代的石雕艺人。如今“西坑石雕”已经盛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了。

西坑石雕:新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记!

石头是冷的、平凡的,但雕刻过的石头却是形象生动的,它融入了人们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审美情趣,有着鲜活的灵魂。我县镜岭镇西坑村的西坑石雕就是一项在西坑青石里注入了西坑人情感及思想的民间传统艺术,该项目于2006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列入绍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坑青石具有色似翡翠、质地细腻、遇水微绿的特点,非常适宜精雕细刻。据《新昌县志》记载:青石(碧石)产于西坑乡(现为镜岭镇西坑村)的石宕村(石宕自然村),呈浅蓝(绿)色,适于雕刻石碑、石狮、石鼓、廊柱、石槽等,称江南名石。

西坑村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村民居住。而西坑石雕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就源于这一历史时期。据《绍兴群文大观》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为建造“馆娃宫”,下旨派大臣寻找一种须由名石雕刻的工艺造型品置于宫中。使臣翻山越岭觅道而行,一路来到新昌西坑村。闻听山中有叮当之声,原来有雕刻石匠在作业,即求艺人将所雕产品送往姑苏“馆娃宫”。南宋时期,贾似道西湖建筑园苑时也用过西坑石,这使西坑石雕更为出名,被誉为“江南第一石”。

西坑村石宕自然村村民祖祖辈辈以采石雕刻为生,造就了一代代的石雕艺人。20世纪80年代初,全村发展到有66位雕刻艺人,是有史以来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随着新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石雕产品更是供不应求,促进了采石、雕石业的发展。

西坑村石雕艺人们的石雕工艺极为精湛,他们在雕刻过程中匠心独具,为纯净如水、质地细腻的青石构思,创作出许多造型各异、巧夺天工的石雕产品。如沃洲湖真君殿内的蟠龙石柱、杭州四季青的仿古塔、奉化溪口蒋母墓道的墓碑石柱等,大大小小的石狮产品更是不胜枚举。如蹲坐在嵊州市城东大桥头的4只大石狮,长11.5米,宽0.9米,高2.3米,气势之雄伟,令过往行人无不赞叹其工艺的精湛和神态的栩栩如生。(www.xing528.com)

据介绍,石雕产品的制作工艺流程大致有十道工序:一、首先准备工具:烧制石蟹和钢钎,制石蟹20—30只;钢凿(即钐子)20—30根;8磅、6磅、4磅等各种规格的大、小榔头、碗锤、钢钐篮、钢钐筒、磨刀石、锯石机、刨石机等手工和机械工具。二、到山上寻岩采石,观察宕石质量。三、选定岩石爆破后,再按产品要求的大小破石块取料。四、将取好的毛石经过锯石机锯石、刨石机刨石。五、在经过锯、刨的石料上凿出产品的毛坯。六、在初步定型的毛坯上按产品要求绘画、写字。七、在毛坯上进行雕凿:根据产品图案的设计要求,对产品毛坯进行施工。八、产品在精雕细刻后成型,并通过检验。九、擦磨:将产品由清洗到砂光。十、最后将产品包装起运。十道工序,十分用心,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需倾注石雕匠们十分的心血。

时光穿梭,岁月更替,无论哪朝哪代,西坑村石宕自然村几乎家家有石匠,都能雕刻出大大小小形态逼真、产品各异的精美作品,雕刻的石狮、石桌及“梅、兰、菊、竹”等产品销往宁波、杭州、上海、南京等。石雕工艺在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来自新昌山野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珍品。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西坑的灵山秀水,以及西坑人对民间艺术的孜孜追求,孕育了“西坑石雕”这朵散发着山野泥土芬芳的艺术奇葩。如今“西坑石雕”已经盛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了。

(刊登于2013年8月13日《今日新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