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创业导论:政策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大学生创业导论:政策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实施成效1.大学生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球创业观察对创业环境优劣的衡量有9个方面,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文化及社会规范。在全球的创业活动中,中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如若不重视,将会削弱创业政策实施的效果。正是这一深层含义,使得国家将大学生创业政策推广至今。

大学生创业导论:政策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一)我国大学创业政策的实施成效

1.大学生创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球创业观察(GEM)对创业环境优劣的衡量有9个方面,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文化社会规范。2002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是2.65,在37个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23位,处于中下水平。在上述9个方面中,突出问题是创业投资的比例很低,创业教育和培训相比西方非常落后,政府项目不多且提供组织服务比较弱,政府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的效率相对较低。

近些年来,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多项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教育政策、培训政策以及服务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4年1月18日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的数据显示,2002—2012年间,我国的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从2002年的2.69提高到2012年的2.8,在GEM参与国家(共69个)的排名为第36,处于中上水平。

2.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

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更加活跃,创业的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全球的创业活动中,中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2006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创业活动指数为16.2%,高于2002年的12.3%、2003年的11.6%和2005年的13.7%,在GEM参与国家中排名第6位,已远超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国等其他亚洲国家。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18~24岁的自主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的比重大幅提高,超过了20%。这说明,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较前几年更为活跃。此外,麦可思研究院发表的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5%,比2009届(1.2%)高0.3个百分点,比2008届(1.0%)高0.5个百分点。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15.9万人,比2010年增加47.2%。这表明随着创业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创业人数在逐年增加。

3.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与地区经济增长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积极意义还在于推动创业活动减少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繁荣,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就业,新企业还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人实现就业。2006年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数据显示,有50%的新企业生产了新产品,使用了新工艺,有29%的新企业在未来5年能提供2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有44%的新企业能提供1~5个工作岗位。2006年,我国的创业活动活跃程度高于创业GDP曲线,表明我国的创业活动对GDP贡献的潜力在增加,对未来经济稳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通过提供新颖的产品、新颖的工艺、更多的出口、更多的工作机会,创业活动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二)我国大学生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与不被理解,最终步上轨道,逐渐被大学生和各级政府所认同。但随着政策执行的深入,由于各地区对其诠释方式的不同,大学生创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执行偏差,使得政策的中心主旨发生了变异。如若不重视,将会削弱创业政策实施的效果。(www.xing528.com)

1.偏重减轻就业压力而忽视其深层含义

国家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初衷是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是在政策逐渐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又挖掘出其更深一层的执行意义——打破传统就业常规,唤起大学生的创造潜力,激发大学生不服输的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等。正是这一深层含义,使得国家将大学生创业政策推广至今。创业政策推行到现在,已经远远不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是为了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其远大的人生理想,唤起其活力和潜力等,其推行意义远远超过初衷。但是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往往遵循其提出的初衷而淡化了其后来衍生出的深层含义,导致各地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出发点往往是救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容易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产生浮躁心理,不利于其潜能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展现。

2.过于看重创业的结果而偏离了政策的导向性原则

由于大学生投资创业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并不是每一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都能够收获成功的,这是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前所顾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大多数毕业生宁愿降低身价去为别人打工而不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之一。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各地政府部门推出的创业优惠政策大多是针对一些低技能、简单化、可行性强的个体运营企业,如连锁餐饮公司、家政服务公司、货物运输公司,这种无形中引导准备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选择简单、零技术的投资方向的做法虽然很务实,也能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政策的导向性原则,忽视了大学生的潜能的激发,削弱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大学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难以得到应用。长此以往,会使大学在校生、即将升入大学的学生以及家长产生“读大学无用,还不如直接去经商”的错误看法,降低了年轻人的求学意识,影响社会的发展。

3.各项创业优惠政策难以真正实施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如简化相关手续审批流程、减免税收、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降低贷款利率、为毕业生免费保管档案、免费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为创业企业员工进行免费培训和测评等,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其中一些政策界定得并不十分明确,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些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者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优惠待遇。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国家下达的相关政策,对其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方式,即剔除不利于地方政府利益的政策,只执行一些优惠力度较小的政策等;或采取变身术,在政策地域化的过程中曲解国家扶持政策等。至今仍然有些地方向大学生创业者收取人事档案管理费用,而各大银行出于贷款安全方面的考虑拒绝为创业者提供信用贷款,某些地方税收机关虽然碍于国家政策而不得不减免大学生创建企业的税收,但为了不影响政府财政部门的税务收入而向其收取其他名目的费用以充抵税收,有些地方应国家要求所建立起来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心有名无实,里面的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并不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有价值的创业建议和创业风险评估,致使创业咨询中心徒有虚名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再加上户口、档案和职称评定等问题也成为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4.各大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偏离政策预期

受到大学生创业政策初衷的影响,各大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认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施行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这些误解大学生自主创业本质意义的看法使有些高校对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并不十分热衷,甚至偏于冷淡。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均是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机械执行,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这些课程大多只是创业知识的概述,缺乏对创业实践的讲解与操作,缺乏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现今高校创业教育方面相关课程大多由学院辅导员来讲授,他们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无法胜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授,授课质量无法保证;学校与社会企业联系不足,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并没有让学生进入到相应的企业中进行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