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点突破|足迹

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点突破|足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8月29日召开的人文社科学院第二届三次教职工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学科建设与学位申报工作当作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参加全国第十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申报三个硕士点,保一争二,实现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没有学校领导、研究生处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人文社科学院的申硕工作也不会如此顺利。

人文社科学院硕士点突破|足迹

2003年3月我主持人文社科学院行政工作后,在加强已有法学、汉语言文学两个本科专业建设,继续积极开办新的本科专业的同时,启动了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个硕士点。在8月29日召开的人文社科学院第二届三次教职工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把学科建设与学位申报工作当作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参加全国第十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申报三个硕士点,保一争二,实现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

能否取得硕士学科授予权,关键在学科建设。人文社科学院由一个以公共课教学为主的社科部发展而来,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空白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学院采取了边申报边建设的路子。首先,内强自己。分析现有教师专业背景、科研状况和学院发展需要,以计划申报的学科硕士点为中心整合学科,要求所有教师必须融入某个学科之中,不允许游离于学院学科之外。通过政策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无论是学院科研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人才引进的层次和数量,都有了快速增长,如在省部级课题立项上,从2001年的1项增加到2003年的12项,2004年、2005年的17项、18项;2004年至2005年,学院新增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9人。同时充分利用好学校其他学院学术资源,将与学院申报学科硕士点研究方向相近的教师及其成果,纳入到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申报材料之中。其次,对外走出去请进来。先后邀请和走访了北大、人大、复旦、武大、西交大、厦大、华中师大、陕西师大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寻求他们对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申报工作的支持。专门拜访了原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孙一先教授,虚心请教他们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点的做法与经验。还分别于2003年12月、2004年8月在北京、武汉召开了人文社科学院学科建设与申硕座谈会,在北京邀请了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部长兼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伦理学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人大复印资料总编等7位人大马院、哲学院的博导、教授,在武汉邀请了全国重点学科带头人、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6位博导、教授,请他们为学院发展出谋划策,指导学科建设与申硕工作。在当时申报硕士点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聘请了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多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等学科队伍带头人或骨干,使学科团队更加合理,学术成果更加充实。

硕士点申报初期,只确定了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个硕士点,分别由我、官爱兰、洪英俊三位老师规划该学科建设,执笔填写相关申报材料,2004年至2005年又根据学院专业学科分布和未来发展需要,先后增加了民商法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学三个硕士点,分别由黄少援、徐紫云、赵爱国三位老师负责填写申报材料。从2003年3月开始收集起草申报硕士点材料,到2005年6月申报硕士点材料定稿的两年多时间,各位执笔人不辞辛苦,集思广益,不断优化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研成果,根据校内外专家、院内外教师多次论证和讨论提出意见,反复修改,一遍一遍打磨申请表,普遍写了15稿左右,力求最大限度将学科优势、成果亮点提炼并呈现出来。洪英俊、黄少援两位教授年近花甲,接近退休的年龄,但仍勇挑重担,一丝不苟,力求精益求精。

在申硕过程中,全国各地、各高校,能走访的,我们都尽力去取经,避免走弯路。2003年至2004年两年的寒暑假都在加班改材料、外出拜访专家,为硕士点申报奔波。2005年6月向学校提交了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材料后,我们仍做了最后的努力,由我、王君书记、丁佐湘副院长到北京、西安、武汉、长沙、广州等地拜访同行专家学者,争取他们对学院申硕工作的支持。(www.xing528.com)

人文社科学院申硕工作一直得到时任校党委书记张安哥、副校长雷晓燕、副书记徐朝亮的关心、指导和帮助。雷晓燕副校长在学校学位申报推进会和学科建设会上多次表扬人文社科学院申硕工作,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徐朝亮副书记则经常出面接待或带我们拜访同行专家学者。研究生处刘平处长、陈云萍处长助理给予了学院大力扶持,对申硕工作提出许多专业性的建议,解决了许多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没有学校领导、研究生处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人文社科学院的申硕工作也不会如此顺利。

2005年9月开学不久,全国第十批学位授权申报通讯评审结果出来,人文社科学院申报的6个硕士二级学科得分如下:政治经济学88.89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84.21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52.94分、民商法50分、中国古代文学42.11分、教育学原理31.58分。省学位办制定了评审规则:通讯评审得50分以上提交省学位委员会评审,其中超过75分的学科免评直接通过。我校申报硕士一级学科通过5个,都为67分以上,可返还6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分数在50分—74分,仅有6个,因此50分以上都可以过。这样人文社科学院申报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民商法、中国古代文学(特殊情况下获批)共5个硕士二级学科通过了省学位委员会评审,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最终2006年1月2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学位〔2006〕3号《关于下达第十批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人文社科学院获政治经济学、民商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等6个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硕士学科的数量、领域均位列江西省多科性大学同类学院第一,也远远超过了2003年制定的申硕目标——保一争二的目标,实现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零的突破,完成了人文社科学院从无专业到专科、专科到本科、本科再到研究生教育的第三步大跨越。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申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个硕士点,获批的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这是因为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二级学科,升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凡是原来已获或2005年申报通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位点,一律获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我们申报了一个,自然也变成两个点。二是申报的“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通讯评审未通过。当时考虑这个点对于中文系及其汉语言文学学科非常重要,在学校领导和研究生处的支持和帮助下,向当时分管教育的省领导请示,从促进理工院校文科发展和增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两方面考虑,恳请省政府支持和扶持华东交通大学申办“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二级学科,最终获得了批准,这样使得人文社科学院每个系部都有了硕士点,为学院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学院办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