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产权学科十年建设发展-《足迹》

知识产权学科十年建设发展-《足迹》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次既有偶然又有必然的学校内部人事调动,促使选择知识产权法为法学专业特色,成为知识产权学科发展的先河。不久黄少援老师调入学院,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开始起步。黄少援、我、胡卫萍、邹开亮和教务处的肖海成为最早的团队成员,黄少援为知识产权学科最早的负责人。至此,学校、江西省和国家三级知识产权学科平台齐全,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产权学科十年建设发展-《足迹》

2001年初,我在起草申办法学本科专业材料时,就曾思考华东交通大学法学专业应该有什么特色。当时只是认为我校法学本科专业应“以学校理工学科背景为依托”,要求学生“精法律、通外语、晓科技、善交流”,至于突出理工什么特色并未完全确定。一次既有偶然又有必然的学校内部人事调动,促使选择知识产权法为法学专业特色,成为知识产权学科发展的先河。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黄少援老师,因为工作缘故,在20世纪80年代接受过知识产权培训,并取得了国家“专利代理人”资格。1986年,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他开设了“知识产权”公选课,自编过知识产权方面的教材,对知识产权有一定的实践和研究。2002年学校实行机关人事制度改革,不再保留专业职称待遇,在科研处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黄少援副教授,离退休不到四年,有了转岗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的愿望,学校领导也支持他的想法。他与学院几位领导交换了想法,当时我分管学院专业建设,同时也是专科、本科、辅修三个层次“知识产权法”课的主讲教师,对知识产权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因此非常支持黄老师的想法,并把本科的“知识产权法”课让给他上。不久黄少援老师调入学院,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1.组建学科团队

人文社科学院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是从组建学科团队开始的。一方面,鼓励现有法学教师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来,另一方面,吸引校内外具有知识产权专长的人士加入学科团队。黄少援、我、胡卫萍、邹开亮和教务处的肖海成为最早的团队成员,黄少援为知识产权学科最早的负责人。2005年7月,南开大学专攻知识产权法的应届硕士生谢乒老师加入学科团队。2006年7月,肖海老师由教务处调入人文社科学院,专职从事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2007年1月,接近退休的黄少援教授,任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成为知识产权学科负责人。

2.打造学科平台

为了更好开展知识产权研究,学院决定成立知识产权研究所,为此专门向学校打了报告,2003年1月7日,学校下文,批复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随之学院聘任黄少援为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这是人文社科学院第一个研究所,也是国内高校成立较早的知识产权研究机构之一。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开展对外合作工作,扩大研究所的社会影响,2004年6月24日经学院申请,学校将研究所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并明确工作职责:知识产权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服务、指导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活动等等。

针对江西省知识产权事业基础薄弱,在职科技管理人员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知识的状况,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与黄少援老师多次向时任江西省专利局局长、江西省知识产权局(由原专利局升格)局长和总工程师、江西省知识产权协会会长等江西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领导汇报,争取成立“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挂牌在华东交通大学,由学院知识产权团队承担全省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任务。最终2006年6月8日经江西省编委批准(赣编办文〔2006〕99号),由江西省知识产权协会、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华东交通大学等联合组建,设立“江西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挂靠在华东交通大学。

2006年1月,以知识产权法研究为特色的民商法学获得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成功升格为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近十年努力,人文社科学院知识产权学科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成果,2012年以知识产权与科技法为特色,培养围绕“科技类法律卓越人才”,成功申报设立“江西省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华东交通大学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此后,开始集中力量向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冲击。

早在2009年下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决定在全国设立若干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我要求肖海所长跟进并积极申报。2010年底按申报程序,向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申报书,然后再无进展。2013年江西省知识产权局领导班子变更,学院抓住时机,频繁地走访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向时任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副局长汇报情况,他们也先后到学校,对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研究和场所进行考察调研,对学校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给予大力支持。2013年8月25日,在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带领下,陈梦成副校长和我,专程到北京拜访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领导,就华东交通大学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做了汇报。9月7日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带领下,陈梦成副校长和我,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拜访了正在参加培训学习的副局长,就华东交通大学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江西)培训基地再次汇报,并邀请其到华东交大检查指导。2014年3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一行来校,对我校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进行考察指导,雷晓燕校长、陈梦成副校长及相关人员介绍了学校情况,就学校筹建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江西)工作做了汇报,国家知识产权领导充分肯定了学校知识产权工作。一个月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国知发人函字〔2014〕37号),同意在华东交通大学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

与此同时,2013年学院多次走访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科技开发办,就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申报,高校知识产权宣传、竞赛、培训和服务等事宜作汇报、沟通,取得了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支持。2014年1月,迎来了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实地走访评审,此时我已转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但仍以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身份汇报基地建设。2014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至此,学校、江西省和国家三级知识产权学科平台齐全,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www.xing528.com)

3.开展学术研究

自2003年以来,学科团队先后承担了《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证券化研究》《江西地方土特产品牌战略研究》《江西知识产权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商标保护战略研究》《交通运输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江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江西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制研究》《江西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相关问题研究》《商标反淡化保护研究》《江西高校校名资产商标保护研究》《红色旅游景区商标保护的策略研究》《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研究》《江西省科技人员知识产权知识与能力培训平台的构建》《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研究》《高校“2011计划”协同创新项目知识产权问题研究》等国家软科学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国家知识产权局科研、江西省社科规划、江西省软科学、江西省教育规划等等项目数十项。

在《知识产权》《电子知识产权》《新华文摘》《求实》《求索》《江西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了《关于江西省专利战略的几点思考》《江西省商标战略思考》《借鉴欧洲经验开展中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对策》《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及中国发展策略》《红色旅游资源的商标保护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著作权侵权及其对版权产业、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企业提高专利质量的对策分析——以江西汇仁集团为分析范例》《驰名商标的反淡化策略》《论地理标志及其法律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应对——基于对江中集团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证分析》等学术论文。

特别是借江西省制定《江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契机,承担了江西省知识产权局、国资委、工信委等单位的11个知识产权专题报告的调研写作工作,开展了《江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论证工作,充分发挥了知识产权学科优势作用。

4.加强教学与培训工作

鼓励团队成员开设更多的知识产权类课程,我、黄少援、肖海、谢乒、胡卫萍、邹开亮先后为法学本科生、辅修生和研究生开设了“知识产权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工业产权研究”“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研究” 等10多门课,还为全校学生开设了“知识产权法”“科技法学”等公共选修课。2004年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设立了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远程网络教育总站华东交通大学分站,我校是继北航、西北农大、华中科大之后全国第四所开通“知识产权法律基础”远程网络教学,作为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的院校。黄少援老师接手“知识产权法”本科专业课后,不仅注重理论教学,而且还把多年知识产权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去,深受学生欢迎,2004年,“知识产权法”专业课被评为学校精品课;2005年,由他领衔申报的“知识产权‘十点’教学法”教学成果,获江西省第十批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他主持的省教育规划课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与改革》,获江西省第二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7月6日由我主持申报的“知识产权法”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在江西省知识产权局指导下,定期举办江西省地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江西省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培训等多种层次类别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班,对江西省内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培训。通过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与地市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以及培训中心自己开设培训班等四种方式,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学科团队成员也经常受邀为江西大讲堂、高校、企事业单位开设知识产权讲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这些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培训中不断积累经验,紧跟知识产权发展的步伐,使知识产权学科水平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