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案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过程描述-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个案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过程描述-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求生阶段该阶段是指教师D工作后的第1至2年。此阶段中,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和勤奋上进的敬业精神对教师D自身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自我发展的有力推动均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有教师建议我虽然合同文本语言正式程度高、术语复杂,但其实现在有很多现成的中英文对照合同文本可以参照。因此这几年教师D的教学能力基本稳定在之前水平。

个案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过程描述-翻译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教师D:

教师D硕士毕业后凭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她所供职的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由甘肃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百年老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先进的发展理念,在当地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所以能够留校任教让教师D感到非常荣幸和满意,因此她从任教第一天起就热心地投入教学事业并注重发展自身教学能力。

求生阶段

该阶段是指教师D工作后的第1至2年。为了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D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备课、查资料等教学工作中,也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她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越来越喜欢教学工作。

幸运地成为母校一名翻译教师确实让我很兴奋,工作的头两年,我除周末休息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我的教学和学生身上。为了能够上好课我经常备课到深夜,除了把教材内容吃透之外,我还从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大量补充资料,特别是自己还未完全掌握、学生又比较感兴趣的异域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有人问我如此投入地工作,也没时间找男朋友,到底值不值?我回答说找男朋友这样的事可遇不可求,每当看到学生渴望的眼神,领会到帮他们解决疑惑之后的满足感,都让我更加喜欢教师这一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

虽然我非常想把每节课都教好,但我感觉自己应对课堂的手段十分有限。很多时候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用的是何种教学方法,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不太关注学生的课堂反映,也没尝试临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虽然此阶段教师D翻译教学的热情较高,但由于教学经验有限,在教学方法方面比较单一刻板。幸运的是教师自己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和改进态度,开始观摩同事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总结和反思。

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我经常深入他人课堂去听课,有时是学院组织的,有时是我自己主动联系其他优秀教师的。有一次我去旁听一位老教师的翻译实践课,当时那位教师正在讲评学生的译作(汉译英)。让我意外的是,他没有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而是重在分析学生翻译时的心理过程,甚至从一些译文语句中判断出该学生是个健康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这种讲评方式我以前从来没见过,给我的感触很大。可惜的是,很快这位教师就外出学习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再也没有走进他的课堂。又一次,我去听一位女教师的课,她在讲西方翻译理论中操纵学派的基本观点,还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当时我觉得这些理论对本科生而言有些太深奥,实用性可疑,但没想到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足。

由热爱教学而引发的一系列的主动、自觉的努力和学习使教师D克服新手阶段的压力和困难,顺利度过了入门后的求生阶段。此阶段中,积极乐观的教学态度和勤奋上进的敬业精神对教师D自身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自我发展的有力推动均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主动发展阶段

从第三年起,教师D对教材内容已经较为熟悉了,她不再把大量的备课时间用于吃透和补充教材,而是有意识地全面发展自身教学能力。为此她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主动走进同事课堂去听课,有意阅读与教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并且开始有意识地把学到的优良经验和做法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学院每年都要举行几次有关教学的研讨,我特别喜欢去参加。刚开始时自己的主动发言少,主要是聆听老教师的经验。后来我开始有准备地去研讨,每次总是带着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去向其他教师求教。记得有一次我问到学生认为合同文本翻译难度高、责任大,他们因而缺少信心,该如何解决此问题。有教师建议我虽然合同文本语言正式程度高、术语复杂,但其实现在有很多现成的中英文对照合同文本可以参照。受其启发,我后来再讲述合同文本翻译时,总是先让学生自己查找各个行业的现成的中英文对照合同文本,建立自己的合同文本数据库,从中归纳出常见的合同文本常用句型,然后再自己完成翻译作业。这个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和工作后的头两年相比,教师D此时的听课更有针对性。当她对一些教学任务的组织形式有困惑时,或当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时,她就主动联系相关教师,深入课堂去旁听。“这个阶段我听课时观察更有目的、更加全面,不仅学到了更丰富、更实用的课堂组织形式,而且学会了一些老教师的课堂应变技巧。他们简单实用的教学经验往往能给我带来诸多启示。”

在听了一场有关教师发展的学术报告后,教师D深受启发,她开始主动阅读讨论如何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生命价值的学术论文。

我硕士毕业时的专业方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因此工作后自己发表的文章和喜欢阅读的期刊都是关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讨论的,但有次学院请来一位知名专家做了一场有关外语教师发展的报告,里面的一些观点让我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要不断总结和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成长。这次报告之后我也开始关注和阅读有关外语教师发展的文章,不仅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更深入理解了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也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虽然一直没有机会出国学习,但通过阅读我也了解到了国外翻译教学的一些优秀做法,例如他们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等。遗憾的是现在讨论翻译教学和翻译教师发展的学术文章相对较少,不过我还是努力通过各种平台及时了解翻译教学的前沿信息。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阅读翻译教学论文的习惯,并且还会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不断的阅读中,我对翻译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现在认为一个优秀的译者不仅要有高超的翻译技能,更要有良好的翻译道德。因此现在我课堂上也注重学生翻译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主动邀请个别翻译职业人员进入课堂,为学生讲述完成翻译任务的亲身经验。还向外地访学归来的同事请教其他学校翻译教学方面的优秀做法,必要时也请他们进课堂。

稳定阶段

工作后第五年教师D有了小孩,不仅休了半年产假,而且由于其丈夫工作太忙,她在其后的两年内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在照顾小孩上,这也使其业余时间无暇去过多思考教学问题。因此这几年教师D的教学能力基本稳定在之前水平。

这几年虽然偶尔我也会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但由于家庭原因,总是无法系统和深入思考。另外我现在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了,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有时只是按照以往经验完成教学内容,没有主动追求进步和成长。

受家庭因素的干扰,教师D在此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升并不明显,这一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有明显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复杂性。翻译教师教学能力并不是完全顺序发展的,有时会出现阶段性的停滞。

更新阶段

自己的孩子入托之后,教师D再次把热情投入到教学事业中。她不再为教学内容所困,而是多在教学方法方面下功夫,且能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内外她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倡师生平等对话,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念。

以前在课堂上我讲授的内容教多,总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现在我的教学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仅时间充裕,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我比以往更加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学生则比以前更加乐于学习,乐于讨论。最明显的是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敢于发言,敢于依据某些翻译原则来评价别人的译文和解释自己的译文,甚至敢于就我提供的参考译文的不足之处进行客观评价。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这种变化一方面源自我自己经过长期的阅读和请教访学归来的同事后的观念转变,另一方面也因为现在的学生外语水平比过去有了明显进步,更便于我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所以我也能适度地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翻译兴趣,自己不太擅长的诗歌翻译技能也在学生特殊需求的推动下有了一定的提高。

课堂观察也发现,经过不断的自我学习与发展后,教师D现在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更加自如,教学的理念更加先进,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样,不仅能顺利自如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能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难度不同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比现在与之前的教案发现,她现在准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篇幅明显长于准备教学内容的篇幅,说明教师D已经彻底掌握了教学内容,她的备课重点已经从教学内容转向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能力已达到较高标准。

教师L:

教师L父母均是英语教师,受家庭环境影响她从小热爱英语学习,其英语语言水平一直是同级学生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听说能力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上大学时她就积极参加老师的翻译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硕士阶段更是完成了不少于两万字的翻译实践任务。在父母职业及本人翻译经历的作用下,教师L特别满足于成为一名翻译教师。工作以来,热爱翻译教学的她特别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一直在采取必要的行动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入职和摸索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L全力以赴投入到自己热爱的翻译教学工作,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但一方面受自身外语学习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对本科翻译教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教师L在教学任务制定和教学方式选择方面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

成为一名翻译教师,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所以我从第一天上课起就充满热情与兴奋。学院让带什么课我就带什么课,任劳任怨,从无怨言。受自己本科阶段翻译实践经历的影响,刚工作后的前两年我一直以为对本科生而言,学习翻译就是在语言能力全面提升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技巧和特定的语篇规范即可,学生也确实有不少的语言问题,所以当时我的翻译课主要从语言精确性和语篇规范性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我也注重提升自己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工作之后,我还保持着一直以来看英文电影、听英文广播的爱好和习惯,而且会主动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资料提前观看,这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

由于是新手教师,所以我非常乐于参加学院组织的观摩学习和教学研讨,而且还主动就各种教学问题与同事交流、向老教师求教。在观摩与研讨中,我逐渐意识到别的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比我的更加丰富,翻译教学不能仅限于语言学领域。从第二年起,我对本科阶段翻译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翻译工作,职业翻译绝不仅限于语言学范围内,翻译过程中各种内、外在因素均会影响译者的抉择。每次翻译情境不同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就不一样,导致不同译文的产生。所以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把自己的教学重点从分析语言问题、总结翻译技巧转向创设翻译情境。给学生布置翻译任务时,我会设置各种不同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去翻译,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出他们是怎样应对不同翻译情境的,并把不同学生的应对方式相互比较,让他们自己总结和借鉴。同时,我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此启发,我备课时不只满足于理解教材内容涉及的语言和文化,还要花大量时间准备一些有助于创设不同翻译情境的资料。

工作之余,我也非常关注专门讨论翻译教学的文章,我发现许多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和我对翻译教学的新理解基本是一致的,我可以直接借用他们的许多教法来进一步丰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慢慢地,我感觉翻译教学变得越来越容易,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国外学习阶段

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教师L赴加拿大约克大学翻译系访学,虽然没有从事翻译教学实践,但这次经历对教师L翻译教学能力提升相当重要,不仅提高了其语言运用能力,更是极大地改变了其教学观念,丰富了其教学内容和方式。(www.xing528.com)

国外学习经历当然能提高我的外语能力。除休息时间外,随时都在使用外语交流,这对于我外语交际中的应变能力、词汇、惯用语等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的西方文化知识也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这对于翻译教师或职业翻译人员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他们的翻译教学理念和方式。我感觉他们遵循的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创造力培养的、市场导向的翻译教学理念。和其他课堂一样,学生课桌呈U字形排列,教师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可以走近任何一位学生鼓励其思考和对话。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而且往往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的,因此学生的观点普遍被重视,他们也乐于思考,乐于发言。他们非常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课堂上随时会发起互动游戏,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头脑风暴、思维流畅、思维发散、视角转换等是课堂上常见的训练创造力的方法和目的。国外的翻译课堂和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为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不仅被要求进入翻译公司参与一定程度的真实翻译实践,而且职业档案法、卷宗写作法等与市场、客户紧密相连的翻译教学法也被引入课堂,专业译者所需要的言外素质如灵活性、创造性、团队精神、资源搜集能力等的提升都是翻译教学的核心任务。

学习之余,我经常反思自己在国内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认为和国外相比,我自己的翻译教学任务过于简单,方法过于单一,虽然我也曾注重解放思想、创新翻译教学方式,但和国外相比,显然还有更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改进和研究阶段

国外学习让教师L视野更加开阔,也更加明确了国内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回国后她大胆创新,及时反思,突破了自己之前的教学习惯。虽然碰到了新问题,但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她让自己的教学能力登上一个更高台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教师L把翻译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真正做到了教研相长,解决了很多翻译教师教学和研究脱节的矛盾。

回国后,我再次承担翻译教学任务,决定把国外所学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更多翻译职业市场的元素被我引入课堂,编译、校审等职业翻译的必要环节而今成为我的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我还要求学生做大量翻译日记、自己寻找各种资源。头脑风暴、热点辩论等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成为我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常态。但是这些新的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一些学生难以达到这些新模式的高要求,表现出一定的抵制和消沉。有些学生的翻译日记不够真实,有应付之嫌,有些学生对课前要求的资料准备不够充分。为此,我在了解学生真实需求与感受的前提下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在认识到国内的翻译教学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后,我在向其他教师请教、观摩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国内翻译教学改革的文章,甚至就一些课堂操作的具体细节问题通过E-mail和作者交流。在虚心向他人学习、努力改善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同时,我的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由于经常思考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翻译教学逐渐成了我的研究领域之一。我已经发表了两篇有关翻译教学的文章,一篇讨论课程设置,一篇讨论翻译教师知识。文章的发表让我更加喜欢翻译教学,更加关心翻译教学。和其他教师不同的是,我把教学和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效地相互促进。未来我肯定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课堂观察表明,现在教师L对翻译的理解已经超出了学校课堂的范围,她讲课中经常提到职业翻译的特点,还会在课堂上组织、模拟职业翻译翻译流程。看得出教师L对职业译员的素养非常重视,她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微观的翻译技巧,还要掌握一定的宏观翻译实践流程。她教案中的翻译实例也大多来自于真实翻译任务,每项翻译作业都有类似于翻译委托方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生成多种译文的能力”,她曾这样说。

教师C:

教师C是所在学院公认的教学能手之一,其教学成果多次获学生好评。由于任职以来从事不同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C的教学能力发展意愿一直比较强烈。为了改进教学,他绝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也都用于辅导学生及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方面,致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己的职称晋升。按照主要工作和学习经历,教师C的教学能力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外语系任教阶段

虽然此阶段教师C还不是一名翻译专业教师,但其经历对翻译教学所必需的外语语言能力、外国文化知识、师生沟通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各项子能力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从1998年起接下来的四年,通过对一些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讲授、备课等教学工作,我的英语水平有明显的提升。首先,通过上不同类型的课程,我需要接触很多不同类型的语料,对这些内容的解读、备课极大地扩充了我的阅读量。其次,作为教师,备课的时候,对很多问题都要求甚解,这使得自己对语言的领悟要非常准确和深入。这样日积月累的学习,的确让自己的外语能力提升明显。因为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围绕专业英语,个人感觉上课本身对母语的提升作用有限,但不同类型的课程准备与讲解使我的西方文化知识有了明显改善。

英语专业的教学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课外交流有时更为重要。那时我经常把学生召集到家里来聚会,大家一起备餐、就餐、玩游戏、唱歌;课余我也经常参加学生的活动,比如英语角、联欢会等。这些交流带来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得我的课堂不仅学生出勤率高,而且积极性、参与性更强。这种师生沟通的好习惯一直被我保留到现在,对我后来的翻译教学也有明显提升作用。

英语专业教学是我教学生涯的起始阶段,很多新手教师要面临的紧张与困惑、对教学工作的认知、对教学环境的适应等常见问题都在这一阶段得到克服与解决,因此我还在此阶段提升了自己的课堂管理、课堂应变、灵活运用教材等基本教学能力,并认识到了听课、研讨、阅读等对于自我发展的重要价值。

翻译系笔译教学阶段

由于其所在学院新组建了翻译系,教师C在读完研究生返校后被调入翻译系任教。该段经历使其翻译教学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双语语言能力、翻译能力、课堂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均取得了明显的提升。

2002年至2005年,我在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校自愿调入本院刚刚组建不久的翻译系任教至今。这段经历使我的外语和母语能力同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翻译本身就是双语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外语好,中文更要过硬,这样才能算是翻译教师的基本功。因此,接下来近十年的翻译教学,我给自己的双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自己不断地充电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自己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双语新闻,了解最新的国内外事件,捕捉新词汇的双语表达。

翻译理论对于翻译教学是有意义的,它能够帮助教师去理解翻译活动中的一些规律,让教学变得有章可循,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我对翻译理论的学习和重视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学的反拨作用,当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自己无法解释或者把控的情况,去查找阅读文献,寻求理论解释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是源于高校的科研要求,自己必须得主动去阅读科研文章、书籍。这两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是提升自己翻译理论素养的主要动力。

一方面要承担不同的翻译专业核心课程,另一方面2005年的时候国内开设翻译专业的大学凤毛麟角,也没有充足的翻译课程教学参考书目,课堂设计方面可供参考的范例非常有限。因此,备课过程中自己不得不查阅、补充新的教学资料,同时积极与他人探讨、互相观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后来,我又认识到好的翻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至少源于两方面的需要。一是教学的内在需要,设计出能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目的的课堂实施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多花工夫认真备课。二是得益于教学反思,当教学中出现种种问题需要寻找到解决方案时,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答案。正是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当然,自己早在作为师范生的学生阶段就初步接触了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但真正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并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是在做了教学工作之后。

教学之余我也承接一些真实的翻译任务,这让我在短期内迅速积累了一定的翻译职场知识、主题知识、运用翻译软件能力。比如说笔译中对翻译软件trados的使用,便是翻译技术课程的必学内容之一,同时,在做真实的翻译任务时,借助翻译软件的确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对教学和翻译实践都有帮助的知识和能力,自己是非常愿意学习和掌握的;翻译能力的提升最直接的就是做大量的翻译实践任务,自己无论在国内教学还是在国外学习和访学期间,都积极接触和参与各种翻译实践活动,国内有生意洽谈、外国访问团体接待等方面的翻译任务,国外做过医学和法律资料的翻译。这些真实的翻译实践让自己的翻译能力不断地进步。

国外学习阶段

工作以后,教师C有两次国外学习的经历,对其翻译教学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2007至2008年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学习过一年;之后于2013至2014年在英国的阿斯顿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访学一年,导师是欧洲翻译界非常知名的博士生导师Christina Schäffner。这两段时间的国外学习和生活对我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能力提升较大。把自己放在纯英语的国家,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每天接触的都是英语,因此无论是生活英语还是学术英语,这一阶段的影响和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辅修Christina Schäffner的研究生课程期间,我亲身体验了这样的翻译专家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的,从中深受启发。国外的课堂设计都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授在上课前,早已经布置下去一堆要读的书籍和文章,上课主要来讨论一些重要的观点和认识,课下再布置反思性的写作任务。这种任务型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主动学习,非常值得借鉴。

国外的翻译教学很注重学生的真实翻译实践,每学年都有一定量的真实翻译实践任务。任务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己联系的真实项目,也可以是导师推荐的项目。任务有独自完成的,也有合作完成的。其基本理念是“做中学”的学习模式,学生在独自或合作完成真实翻译实践任务的过程中,既检验与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转换技能,也掌握了真实翻译项目的实施流程、平行文本及数据库的查找与应用、相关翻译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学生在完成真实翻译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遇到的翻译困难,也被要求带入课堂,成为翻译课堂教学讨论和学习的内容之一。此外,教师还要求学生参加各种翻译学术会议,以便更准确、及时地了解语言、文化及市场的运作机制和最新变化。这些课内、课外的实践与学习不仅促进了我本人翻译能力的迅速提升,而且也对我的翻译课堂设计与实施有重要启发意义。

通过课堂观察,明显发现教师C的教学风格有了很大变化。以前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而且讲得也比较拘谨,现在他的课堂以学生实践和讨论为主,有时还会运用小组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设计,理论讲解多以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甚至会坐在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讨论。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给每位学生都起了英文名字,而且能随口叫出每位学生的英文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感,学生上课的参与度更高。

教案检查发现教师C此时的教案不像最初那样有固定的版式和内容,他现在写的教案比较随意,但他准备的教学资料非常丰富:经常背一个大大的双肩包进入教室,里面装满了学生作业、给学生散发的学习资料或活动安排、讨论主题等,有时还有硬盘、闪盘等视频资源。发现学生精力不佳时,他会先播放极具震撼力的音乐或其他视频来调整学生状态,而后再导入新课。

翻译系口译工作阶段

回国后因工作需要教师C主要承担口译教学工作,在努力提升自己口译教学技能的同时,他认识到了反思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通过与口译教学的对比,他对笔译教学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回国后我主要从事口译教学工作,这对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面对诸多的新问题,我不得不不断地学习和反思。在自己最初接触口译教学时,学生反映口译课难度太大,非常有挫败感。这样的学生反馈让自己必须反思课堂设计,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后,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我没有按照口译技能的演进方式设计教学,在教学之初,直接进入交替口译的最终形式是不太可取的。虽然这样的反思是针对口译教学的,但反思的作用对于笔译教师及其所从事的笔译教学也是一样的。

加之这几年外语教学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教师发展,反思也成了外语教师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我比较认同这种自我发展方式,除了由教学倒逼的被动反思外,出于职业动力和个人兴趣,我也经常进行主动的学习和反思。我本人比较喜欢翻译教学,愿意去主动地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参加一些学术会议。比如2010年参加了第二届国际翻译教学研讨会和之后的一些会议,每次的参会交流都有很多启迪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除了对翻译教学的反思外,我还经常对自己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把这些实践案例带到翻译课堂上,增加翻译课堂的效度。总而言之,多维度的反思对于任何教师的任何教学工作都是有益的。

由于以前有笔译教学经历,所以在口译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对二者进行比较。由于时间限制,口译员所用的句子结构简单清晰,更侧重于意译,不讲求严格遵循和过分拘泥原话的语言形式、结构甚至语言特点与风格,在日常口译和一般性会务口译中对语法也常常有较多忽略,不会刻意追求语法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地道性。笔译更侧重于直译或者说直译与意译的结合,讲求信、达、雅兼顾的效果,不仅要高度忠实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与结构,甚至要追求译出原作者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来。也就是说,笔译译文不仅要准确地表情达意,还要译出文采和韵味,讲究文学修辞技巧和语言表达的地道性。鉴于这样的要求,笔译教学必须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句法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下功夫,因此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特别是对一些长句、复杂句结构的分析和对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掌握。有些同学口译实践量大了以后,反而对其笔译造成了一定的负迁移,口译中常见的各种语法不规范现象也反映在了其笔译实践中,这是不可取的,也是应该杜绝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