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的创办与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的创办与发展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2009年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开办于1999年,由北京联合大学与北京市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联合建立。后经校党委讨论,决定与对方合作办学,建立北京联合大学分校,并决定从1999级开始,把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两个本科班、两个专科班放到分校学习,进行办学试点。1999年9月14日,学校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1999级本专科新生156人,作为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的第一批学生,入驻分校。

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的创办与发展

1999—2009年

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开办于1999年,由北京联合大学与北京市外国企业服务总公司联合建立。分校地址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云鹏道58号的东方大学城内。

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校党委根据国家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结合学校实际作出“积极创造条件、适度发展”的决策,北京联合大学的生源不断扩大。各学院采取多种形式挖掘潜力,解决校舍不足的问题。1999年,校本部首先向廊坊东方大学城寻求发展空间,以克服教学行政用房相对紧张的困难。

1999年2月,受学校党委委托,曹传福等人到外企服务总公司联谊中心(位于廊坊市,以下简称“外企联谊中心”)商谈合作办学事宜。4—5月,校党委书记熊家华、副校长高林分别到外企联谊中心考察。后经校党委讨论,决定与对方合作办学,建立北京联合大学分校,并决定从1999级开始,把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两个本科班、两个专科班放到分校学习,进行办学试点。5月24日,副校长高林代表学校,与廊坊爱心日语学校(该学校依托外企服务总公司办学),在外企联谊中心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根据此协议,由外企服务总公司出资在外企联谊中心建设教学楼1座(四层5000平方米)、计算机室2间、语音室2间。7月,党委副书记韩宪洲带领曹传福等人到廊坊武警学院商讨聘请管理干部和任课教师事宜。武警学院选派4名教员负责分校外语和体育两门课教学,其余课程由学校教师自行承担。至此,分校开学的基础工作基本落实。

1999年9月14日,学校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1999级本专科新生156人,作为北京联合大学廊坊分校的第一批学生,入驻分校。9月15日,分校开学典礼举行,市领导汪统,教育部、市侨联、廊坊市的有关领导以及日本驻华使馆一秘等出席。9月20日,市教委副主任耿学超来廊坊分校视察办学情况,就分校的办学方向、校企合作、后勤社会化、学生工作等作出指示。

分校地处河北廊坊技术开发区的东方大学城,占地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在初进东方大学城时,分校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时值东方大学城成立伊始,部分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特别是供暖设施未完全建好,到了冬天办公区域非常寒冷,教师们不仅要穿上军大衣,还得在腿上盖上一件大衣才能办公。当时,学校为教师办公室、学生教室都准备了电暖气,为了让学生上课更暖和一些,教师们都把办公室的暖气拿到教室让学生使用,中午再拿回办公室取暖。

2000年5月10日,校党委第40次常委会决定进一步加强分校建设,发布了《关于加强联大分校建设的意见》(京联党〔2000〕25号),提出分校实行联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分校校长、副校长由校党委任命,各部门管理人员由学校选派,分校下设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在分校的各学院学生由分校统一领导;成立校务委员会,由校长、副校长、三个办公室负责人、团委书记和基础部、外语部、社科部等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在分校校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分校工作。学校提出,分校要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搞好学风建设、打好基础为重点,以东方大学城为后勤保障,将分校办成新生教育管理和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办学基地

2000年6月1日,校党委第42次常委会(京联人字〔2000〕12号文件)任命副校长张铃兼任分校校长,曹传福、宋淑卿为副校长。

2001年7月6日,校党委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北京联合大学分校工作的几点意见》(京联党〔2001〕24号),进一步提出分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目标、领导体制和运行管理机制等。提出在北京联合大学党委领导下建立分校党委,分校党委与分校校长对分校全面工作共同负责,各学院和校机关派往分校的人员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加强合作,实现对教学工作、学生工作、行政工作的统一领导。分校对在分校办学的各学院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分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讲团结、顾大局、齐心办好分校为基础;以讲政策、促发展、发挥联大整体优势为前提;以讲统一、严管理、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讲成本、出效益、资源共享为手段,在分校建立行政管理统一、各学院教学相对独立的办学管理机制;建立能融合各学院优势、突出基础教学任务、强化学风建设的运行机制,把分校办成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办学基地。”

2001年8月,分校在东方大学城东门拥有了独立的校区,大学城为分校建立了四栋教学楼。但是,9月24日新生开学时,教学楼建设没有完工。为此,分校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流动地点教学。23日晚,分校召集班主任开会,公布第二天各班上课地点,要求安排学生举牌引导教师到相应教室上课。以后,每天晚上都要根据随时完工的可用教室和第二天的课程调整上课地点。连续20多天,校园里都有这样动人的场面:早上8点,三辆班车陆续开进校园,早已列队等候的各班班主任、班长、学委立刻举起前一天晚上刚刚做好的指示牌,上书“××老师,您辛苦了,请随我们到××教室上课!”大家互致问候,热情相拥进入教室。在20多天的日子里,没有办公室(办公室已用作临时教室),教职工们背着书包办公。全体工作人员白天在校园内、教室里巡视,晚上留在分校,为第二天正常上课忙碌。特殊的情况没有难倒分校的师生,大家强化服务意识,凝聚联大集体精神,辛苦工作,克服了硬件条件的困难,保障了教学的正常进行,为分校后来的全面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分校距离北京城区60多公里,往返交通不便。为了保障教师到分校上课,分校租用了三辆教学班车,每天往返廊坊和北京城区。为了保障学生每周安全返京(返校),分校联系了大学城车队和校本部车队为学生发班车。当时分校各学院的负责老师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周送班车、接班车,关注着学生这周谁回家了、周日返校没有,发现没有跟着班车回来的,第一时间联系其了解情况。借此学生跟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毕业多年后还会回来看望老师。除了路途遥远,天气因素也时时给分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每到大雾弥漫和雨雪天气,京津高速都会封路,影响老师到校上课。一次大雪天,高速路天津段封路,大量车辆堵在廊坊,分校的班车在离廊坊出口3公里处无法前行。分校领导和综合办公室人员踏雪步行至班车现场,在查看了周围环境条件后,当即决定调用分校值班小汽车,走田间小路按一、二节有课教师,三、四节有课教师及其他同志的顺序分批接至分校。还有一次雨雾天气,为按时赶到,班车绕道104国道,在采育镇陷入泥地里,班车上的老师都下来推车,被车轮飞溅了一身泥水,到校后无需任何人安排,他们快速脱去脏衣服,赶去给学生上课。

学校也不断完善对廊坊分校的管理,2002年在工作要点中,学校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分校稳定规模、继续试点、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分校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形成新的工作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三个养成”为重点,通过“教、学、管”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使学生把良好的学风、班风和良好的基础课学习成绩带回校本部和各学院;把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和一批党员带回各学院;使在分校学习的同志经过第一线锻炼,把工作经验和收获带回校本部和各学院。经过不断探索与总结,分校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工作思路:通过两级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任务、分工负责,实施部门首长负责制,涉及几个部门的任务,确定主负责部门,其他部门协助,不搞“齐抓共管”;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建设,进行程序化、制度化管理;做到工作有秩序、管理有规范、忙而不乱、杂而有序;倡导“服务、协调、合作”的分校作风,以及“团结、进取、奉献”的分校精神;加强与各学院的沟通,尊重各学院意见,尽可能发挥学院的作用;加强与校本部各职能部门的交流沟通,尽可能多地争取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www.xing528.com)

2003年“非典”时期,分校要求全体辅导员、班主任每天都到宿舍给学生做体温监控、消毒通风,行政机关24小时值班,并配备了5套安全防护服以备不时之需。有一天晚上11点左右,获知一名学生发烧后,宿舍区值班老师和司机没有退却,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把学生送往医院。后来又出现了5次学生发烧的情况,老师们都冲在前面,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

2003年下半年,学校先后投入160余万元,为分校更新了6个多媒体教室,新建了3个多媒体教室和2个大机房,对6个语音室进行了维修,并对机房的电源、网线全部进行了改造,使分校的教学设备有了明显改观。

针对大学城娱乐场所众多、商业气氛浓厚、缺少人文学术气息的特点,分校注重自身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追求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举办学术文化讲座,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全体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分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为学生大二回本校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7月,北京联合大学对所属院校进行整体调整,撤销了廊坊分校。分校自1999年8月建立,到2009年7月撤销。期间,不管是在办学试点与探索阶段(1999—2001年),还是在逐步规范与提高阶段(2002—2009年),在学校和分校党委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在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分校注重抓基础教学,规范教学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造出许多符合分校特点的教育管理方法,特别是在大一学生中发展党员的经验,为各学院的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借鉴;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大额度资金使用审批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教学工作一系列制度、学生工作一系列制度、后勤管理工作一系列制度等,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努力改善办学环境,从最初临时租用的几十间房屋,发展成后来有固定校舍、教学设施配套、有一定后勤保障的办学实体,基本满足了办学需要。分校累计为北京联合大学各学院培养大一学生1万余人,圆满完成了办学任务。

资料主要来源:

①《北京联合大学志(1978~2000)》

②《北京联合大学志(2001—2010)·学院篇》

③《北京联合大学志(2001—2010)·学校篇》

④《校址的故事》

(整理:王岩 审核:姜素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