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院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激励机制设计

职业院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激励机制设计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各职业院校贷款过多、欠债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职业院校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激励机制设计

(一)基本结论

经过由学者、江苏省人大等有关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根据各指标的标准值,对照各校业绩的实际值打分,四校的平均得分为65.56分,而按理论计算法,四所职业院校的平均得分为52.62分。这一结果表明,专家评价结果与理论法的评价结果有一定差异。这与笔者对指标的重要性判断,及各业绩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区分度设定有关。为此,理论法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参考,绩效评价最终应当以专家评价结果为准。当然,事实上我们应当更注重的是第二年评价,即通过同一指标的纵向对比,评价单位绩效的改善程度。

这一结果也说明,四所职业学院的办学业绩尚不高,而关键是就业率偏低。这说明职业院校的绩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职校应该设法提高绩效。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也可以肯定四所职院的办学成绩:①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对四所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核查结果,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率为78.16%,明显高于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为60%的水平。②对四所职业院校的“两个满意率”调查表明,学生满意率问卷的10项指标平均满意度达到70%,除“学术活动”指标较差外,其余各项的平均指标的满意度均在60%以上。在教师满意率调查的8项指标中,平均满意度率为80.07%,表明教师在办学条件、教学科研管理、民主办学等方面的总体较满意。③从办学条件看,四所职业院校生均占地面积达到108.368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达到15.67m2,两相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标准,反映四所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可以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绩效评价,我们也发现职业教育办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1.财务收支结构不合理,银行贷款建设性支出占比过高

从表5-1的汇总数据可以看出,各试点职业院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学杂费等事业收入,其比重平均分别占到全部收入来源的47.2%和22.4%,其中,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银行贷款比重为75.6%,已进入财务风险高危区;而财政拨款社会服务收入的比重很低,甚至有点学校的社会收入来源为零。收入来源结构说明了财政对职业院校投入不足,而学校的创收能力不强,只能依靠学杂费收入和向银行贷款,以满足学校的支出需要,这种以债务为主的收入来源结构严重制约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而支出结构中,用于学校基本建设的资金约占全部支出资金的2/3 (为66.2%),用于教育事业和社会服务的资金只占全部支出资金的1/3(为33.7%)。而用于基本建设资金又主要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说明各职业院校因为以前大搞基本建设,欠下了大量银行债务,现在已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甚至依靠借贷款还利息的困境,财务状况严重恶化。

2.贷款和过度建设问题突出

试点高校财务状况恶化与建设规模盲目扩张,盲目贷款有关。据统计(见表5-5),到2005年底,四所职业院校银行和非银行借款累计余额为7.31亿元,其中,银行借款为6.44亿元,生均建设性负债为2.66万元。

表5-5 2005年末四所试点职业院校借款余额统计

虽然从经常性经费结余来看,四所职业院校在2005年末节余了8824万元,但这笔钱尚不足支付借款合同到期应付利息。因此,各职业院校贷款过多、欠债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造成职业院校高额贷款的原因是高校的建设规模过度扩张,超过了实际需要。据统计,2005年底4所试点职业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平均达108.75m2(见表5-6),超过了教育部标准83.67%,生均房舍面积达15.67m2,相当于国家标准的2倍,等于花了2所职业院校的土地和资金办了一所职业院校。此外,一些职业院校过分地追求校舍豪华也是重要原因。这些说明,试点职业院校贷款使用上浪费问题比较突出。而建设性支出过多,必然导致教学和学科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

表5-6 四所试点职业院校生均占地面积和教学用房面积

3.科技研发和获奖能力弱

职业院校除了搞好教学,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还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进。因为现代技术是日新月异,如果不能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就不能及时紧跟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不能教授学生最新的技术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通过开展一些科研活动,进行技术创新,就可以在全国性、地区性或行业性的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扩大职业院校的知名度,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发展。但是从四所职业院校上报的2005年的数据来看,职业院校进行科技研发的项目很少,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奖励的次数也很少,凸现了职业院校科技研发的短缺,培养具有独特技能、能参加行业大赛并获奖的能力不够,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发展特色。

4.与政府、企业合作的社会化服务不够

政府每年都要开展大量的技能培训,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培训等;企业也要举办大量岗前和在岗培训,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职业院校能够与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承办这些培训项目,既可以给职业院校带来培训收入,也减少了实训设备和师资的闲置浪费。但是,试点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得很少,仅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开展了4500小时和1841小时的社会培训,各职业院校取得的社会培训收入微乎其微,制约了职业院校获得社会支持的程度,不能保证职业院校收入来源的多元化,难以做大做强。

(三)相应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组提出如下建议。

1.采取适当措施化解债务风险,改善高校财务结构(www.xing528.com)

适度的贷款是支持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过重的债务负担和薄弱的学校自我创收能力形成矛盾,即从目前办学水平和能力看,通过学校自己的力量,难以承受庞大的债务风险。同时,要化解学校财务风险,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必须控制学校负债率,减轻现有贷款利息负担。政府与学校双方必须将负债率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财务风险的高压。

为此,建议职业院校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化解财务风险。

第一,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通过提高办学绩效节约教育资源,做好各项预算和审计,约束基建规模,严格控制新建基建项目。

第二,加强对负债职业院校的财务审计,对擅自扩大土地征用、建设规模的责任人启动问责机制。

第三,对目前问题突出的职业院校债务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化解风险措施:

(1)加快老校区的土地置换,用土地出让的钱来归还银行贷款。

(2)按现有的在校生规模计算,对土地多余的职业院校,应当限期要求其出让多余土地,必要时可通过政府行政方式回收,但回收的土地价格可适当高些。

(3)规范政府与职业院校的财政关系。公立职业院校属于公立非营利法人组织,在建设问题上,政府应承担土地等基础设施,而建筑物的建设资金应由职业院校自身筹措。为此,建议省财政对职业院校规划内的合理土地改贷款为拨款。通过这一措施帮助职业院校缓解部分财务危机。

(4)应用国库集中收付措施保障职业院校债务清偿。鉴于一些职业院校过度依赖于政府,“借新债,还旧债”等逃避债务责任,通过国库集中收付,对有基建债务的职业院校强制地按非政府性收入(事业收入,如学费等)20%用于归还债务,并由国库集中收付执行扣款。这一做法有利于纠正学校的非理性偏好,促使其长远发展。

第四,完善财政对职业院校的贷款担保制度,改“授信制”为逐笔核查制。同时,建议省教育厅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对财务高风险职业院校给予红牌警告。

2.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技能创新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获得资金来源、扩大社会影响、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途径。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办学优势,积极与当地企业开展项目研发、联合培训、订单式培养等合作项目,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项目攻关,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专业水平,了解市场需要,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打下基础。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解决职业院校的资金来源,扩大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增加学生实习实训机会。因此,各职业院校应该想办法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鼓励老师学生进行技能创新和技术攻关。对于取得良好成绩的老师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并加强对原创性成果的宣传,增加老师学生进行技能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院校还应该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开展政府委托项目的培养,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培训、军转干部培训等,以提高试验实训设备的使用率,扩大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

3.探索建立拨款与高校办学绩效挂钩的常态机制

职业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是政府管理的重大改革,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应该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通过持续评价,改变政绩观念,为提高职业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江苏省职业教育由“大省”向“强省”转变做出贡献。

同时,目前四所职业院校的生均拨款标准偏低,不利于吸引高级人才和人才培养,在目前无法提高学生收费标准的情况下,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标准,为绩效评价结果与拨款挂钩提供契机。

通过对四所试点职业院校的绩效评价,发现了职业教育办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虽然我们选取的样本只有江苏省的四所职业院校,但江苏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试点职业院校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国各职业院校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化解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1]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64-67.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1-43.

[3]填报数据中,如果四个试点院校都没有发生数或者发生数完全相同,我们把这样的三级指标不计入最后的综合评价中。因此,这里的三级指标个数与表5-1中的三级指标个数不完全相同。

[4]参照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4-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