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始皇开凿灵渠:岭南统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岭南统一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始皇为何要在地处边陲的兴安开凿这条工程浩大的人工运河呢?于是,秦始皇便命令史禄征集士兵和民工,凿渠开道。此时,秦始皇加派名将任嚣、赵陀率援军南下,与被困的部队相配合,对西瓯部落进行迅猛异常的反击。灵渠的凿成,秦始皇统一了岭南,这是岭南地区越族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当年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时所料想不到的后果。

秦始皇开凿灵渠:岭南统一

韦文宣(壮族

在今广西东北境兴安县城附近,有一条终年绿水盈盈的河道穿流而过,蜿蜒于平畴沃野间,这说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一条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

灵渠因地处兴安县境,故又名“兴安运河”,它沟通湘、漓二江水系,也叫“湘漓运河”。这条水渠是秦始皇亲自下令开凿的,所以也称为“秦凿渠”,它的上游是零水,故名“零渠”。唐以后改称“灵渠”,全长34公里。

秦始皇为何要在地处边陲的兴安开凿这条工程浩大的人工运河呢?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

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以南的现今广东、广西地区,古称岭南。在先秦时期,这里是我国南方古老的百越族群中的南越、骆越、西瓯等支系的集聚之区。由于山脉的阻隔,交通闭塞,与中原地区联系甚微,南岭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特别是西瓯部落,所处地域、环境更为恶劣,山高林密,猛兽众多。险恶的环境,使西瓯人从小就培养出一种顽强剽悍的尚武精神,保卫部落不受他人侵犯,个个视死如归,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公元前221年,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刚刚横扫六国之后,接着便派大将屠睢统领50万大军,兵分五路,直取岭南,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登上第一任皇帝的宝座。讵料,西路秦军从兴安境的越城岭突进,以图直下桂林地,正好遇到了西瓯部落的顽强抵抗,受阻不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秦瓯之战”。这次战争,影响所及,大大超乎常人预料之外。

兴安、桂林一带,原是西瓯部落活动之区。西瓯人在首领领导下,披荆斩棘,过着宁静的生活。在古代,各氏族部落之间,都划分有相对的地域范围,不容侵犯,否则便会发生部落之间的战争。秦军大规模的侵犯,自然引起强烈的武装反抗。人人剽悍、个个尚武的西瓯人在秦军进犯的危难日子里,拿起武器,在首领译吁宋的统一领导下,为保卫部落安危而战。开始,秦军凭借人多势强、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优势,以迅猛的进攻,一下子就冲散了组织尚不严密的西瓯部落,并阵斩了首领译吁宋。西瓯人抵挡不住,溃逃深山老林,狼狈不堪。但是,西瓯人很快就清醒过来,认识到要跟强手死拼硬顶,势不能敌,必须改变战术,方可制胜。于是,他们迅速推举出新的领袖“以为将”,发挥自己善于爬山越岭,驾船荡舟的长处,并充分利用山高林密、河多谷深的有利地形,采取机动分散的游击战术,从各个隐蔽地点频繁发起对秦军及供应线的夜袭,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种战术实施的结果,西瓯部落居然以弱胜强,“大破”了秦军。不可一世的秦军统帅屠睢被击毙,兵士“伏尸流血数十万”,迫使秦军顿时陷入被动挨打、防不胜防、“三年不能解甲驰弩”、“粮食绝乏”,“进而不能退”的狼狈困境。他们只能龟缩在“秦营”里,动弹不得,死守待援。“秦营”就是后来史称的“秦城”,位于越城、都庞二岭孔道,地势十分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兴安境内,当年被围困的秦军“营盘”残垣,至今仍历历可见,这些古战场的遗迹,是“秦瓯之战”的见证。(www.xing528.com)

南进秦军受阻被困、弹尽粮绝的严重情况,很快飞报秦始皇。急于登上中国第一任皇帝座的秦始皇,闻讯后十分焦急,他饮食不思,睡卧不安,心想:我当今天下无以为敌的秦军,受天之命,荡平六国,威慑九州,你这小小西瓯蛮落,理当束手臣服,竟敢武力抗争,坏我一统大业,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如今自己的军队确实陷入困境,进退不得。冷静一想,骄横的秦始皇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受阻不前,固然有西瓯人奋死抵抗的原因,但交通不便、人力物力接济不上也是重要的原因。于是,秦始皇便命令史禄征集士兵和民工,凿渠开道。

湘江和漓江,虽然异源,但两江相距较近,水位相差不大,分水岭不高。史禄受命后,带着一批水利工程专家进行实地勘察,选定在兴安县城东南面的龙王山下,拦截湘江上游海洋河,构成分水岭;另劈北渠归湘江,开南渠通漓江。这样,湘、漓二江沟通后,即可直接联结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形成岭南和中原地区交通联系的纽带,从而解决交通运输的紧迫问题。方案确定后,史禄督领军民,日夜施工,当地一些西瓯人也大力支持,积极参加。

经过近4年的艰苦奋战,灵渠终于修通,秦军援兵及军需粮饷源源通过灵渠南运。此时,秦始皇加派名将任嚣、赵陀率援军南下,与被困的部队相配合,对西瓯部落进行迅猛异常的反击。最后,秦军终于击败了西瓯人,取得了统一岭南的胜利。由此可见,灵渠修成通航,对于秦统一岭南、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起了巨大的作用。数千年来,灵渠美名盛传不衰,动人的故事广为传播。

灵渠工程是由铧嘴、分水堤坝(即大小天平)和36个陡门组成的。这些工程各有各的作用,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陡门集中水头,提高水位,便于通舟,与现代运河上的船闸作用相同。可见我国在两千多年前,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灵渠的工程设计是古代中国各族人民治山治水实践经验的结晶。

灵渠的凿成,秦始皇统一了岭南,这是岭南地区越族历史的转折点。从此,岭南越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为一体,密不可分。通过灵渠的航道,中原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源源传入岭南,使西瓯人民逐步采用犁、耙、锄等铁制农具开荒垦种,提高了生产力,一改过去“刀耕火种”、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的落后状态。这是当年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时所料想不到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