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济建筑实践的社会广度与深度

同济建筑实践的社会广度与深度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新三届”在改革开放后的设计实践是时代的选择。同济建筑注重理性务实,鼓励个性创新,同济建筑“新三届”所呈现出的实践状态也反映了这一特点。“新三届”的建筑实践有着极大的社会广度与深度,他们在实践之外又成为后辈建筑师的指路人。作为上海及华东建筑实践的翘楚,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也有不少同济建筑“新三届”的身影。

同济建筑实践的社会广度与深度

建筑“新三届”在改革开放后的设计实践是时代的选择。这一群体自毕业起便融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逐渐成为技术、管理的领军人物。同济建筑注重理性务实,鼓励个性创新,同济建筑“新三届”所呈现出的实践状态也反映了这一特点。同济建筑实践以及同济“新三届”的建筑实践可以概括为“服务社会、理性审美、研究创新、博采众长”[9]

(1)学院建筑师

同济建筑系教师一直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的成立也正是出于建立实践平台的目的。1994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2004年都市建筑设计院成立,由吴长福任院长。都市院以服务社会、服务学科为导向,依托学院与设计院的整体学术优势,根据教师的不同专长设立多个专业设计所,为不同项目及业主提供针对性的设计服务,同时与多家国际组织、院校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都市建筑设计院陆续承担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5·12汶川地震灾后援建等颇具社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并获得数百项国家级、省部级设计表彰。除了都市建筑设计院这一平台,同济“学院型建筑师”的实践也分布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各个分院和独立工作室中。王伯伟、吴长福、钱锋、徐风(1979级)、魏崴(1979级)是这一群体的代表。

(2)“国有大院”掌舵人

同济建筑“新三届”中,超过70%的人曾有过“国有大院”的工作经历,这成为研究这一群体现象的语境。作为改革开放后参与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新三届”在这波洪流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前后代际建筑师所难以比拟的。“新三届”毕业时,很多人被分配进入国有设计院,之后他们又成为这些“国有大院”变革的亲历者。“新三届”的建筑实践有着极大的社会广度与深度,他们在实践之外又成为后辈建筑师的指路人。

在同为“新三届”毕业生的丁洁民(工民建专业)的主持下,同济“新三届”成为同济设计院的骨干力量,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培养了杰出的后继力量。张洛先(1979级)作为总建筑师,主持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并屡获工程嘉奖;车学娅(1977级)和王建强(1977级)作为副总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专业30余年,主持并完成了数百个建筑设计项目。此外,他们还作为专家和主要起草人,完成了多部规范、设计导则的编写工作,在多个专业技术委员会中担任专家委员。

作为上海及华东建筑实践的翘楚,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也有不少同济建筑“新三届”的身影。唐玉恩(1978级硕士研究生)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代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主持过50余项大、中型公共建筑设计及50余项方案竞赛等设计,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设计奖;沈迪(1978级)担任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经理兼总建筑师、上海世博会总建筑师,主持设计数十项重大工程项目;翁皓(1977级)和司耘(1979级)担任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武申申(1977级)和李军(1979级)分别担任现代都市设计院总建筑师和首席总建筑师。

在其他“国有大院”中担当要职的同济建筑“新三届”还有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云琪(1979级)、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罗继润(1977级)、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院孙廷荣(1978级)、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院长曹声飞(1977级)、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王洪礼(1978级)、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敏(1979级)、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宋希民(1977级)、苏州城市建筑设计院院长顾兆新(1977级)、南京民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钟容(1979级)、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潘忠诚(1977级)、福州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许依众(1978级)、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高级建筑师罗毅敏(1978级)、广州市番禺城市建筑设计院周志(1979级)、重庆市设计院陈荣华(1977级)等。(www.xing528.com)

依托同济城市规划系的背景及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实践平台,同济规划“新三届”广泛参与全国各地的城乡规划设计项目。李晓江(1978级)师承董鉴泓,担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主持了多项重大城市规划项目;夏南凯(1978级)曾任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3)民营设计机构探路者

与根植于“国有大院”的建筑师不同,同济建筑“新三届”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投身于民营设计的探索和实践中。在西南建筑界异军突起的基准方中创始人钟明(1978级)先后在两家大型国有建筑设计研究院任职,之后组建自己的合伙人事务所;乐星(1978级)曾任大型国有设计院主管,之后参与组建天华建筑,担任副董事长。此外,沈阳新大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郭旭辉(1978级)、翰时国际创始合伙人余立(1978级)、王恺(1978级)、李兴国(1978级)也都是民营设计机构的探路者。他们中的许多人的实践和定位依然会随着时代的洪流发展和改变,而他们对于时代的适应和找寻却不曾改变。

此外,同济建筑“新三届”中还有一部分人担任境外事务所在国内实践的管理者,比如RTKL副总王恺(1978级)、澳大利亚DCM董事龚耕(1979级)、王欧阳事务所上海代表处负责人李国平等。

(4)甲方建筑师

中国地产市场的发展培养了一批“甲方建筑师”。作为房地开发企业中的新兴力量,“甲方建筑师”为中国地产开发商树立了建筑观、为建筑师创造商业观。“甲方建筑师”现象标志着当今地产操作模式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也显示出设计专业在商业房地产开发全过程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这是行业的进步[10]。1988年,还是设计院建筑师的付志强(1979级)在万科的一个开发项目中夺标,之后与万科结缘20余年,身份也从乙方转换为甲方。

自大学时代起便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的“新三届”,在高速建设的30年中不断探索着建筑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具备建筑审美和空间感悟的他们,也成为甲方团队中的重要组成力量和创新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