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家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成果

石家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成果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石家庄市已初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式于一体,联系京津,沟通东南、西北,辟通港口,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石家庄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效率稳步提升,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交优先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石家庄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229 条,营运车辆4 403 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2.8%。

石家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成果

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因此,石家庄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是一个涉及对接区域发展背景、落实省域发展政策,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规划工作。案例通过背景现状分析和需求预测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结合对未来石家庄市交通发展方向和形势的研判,分别从交通通道和交通网络两个方面提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策略和布局方案。

1.石家庄交通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1)发展基础

(1)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石家庄市已初步形成集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方式于一体,联系京津,沟通东南、西北,辟通港口,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截至2017年底,石家庄市铁路通车里程约697公里,面积密度为4.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8862公里,面积密度为11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11 公里,面积密度为3.9 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1 853 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7.7%;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6 128 公里,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柏油(水泥)路。

(2)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完善。石家庄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效率稳步提升,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铁路枢纽衔接京广、石德和石太3条铁路干线及京广、石太、石济客专3条客运专线,已形成高速普速“双十字”形枢纽,形成“一主一辅多点”客运站布局和“一主多点”货运站布局。拥有1 个运输机场(正定国际机场)和1 个通用机场(栾城通用机场),运输机场旅客吞吐能力2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5万吨,是国内民航运输干线机场。到2017 年底,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共开通运营航线137条,旅客吞吐量达到958.3万人次;公路枢纽衔接9 条高速公路、4 条普通国道、33 条普通省道。拥有公路等级客运站43个,公路货运场站(物流园区)14 个。

(3)城市交通供给明显增强。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展开,石家庄市迈入“地铁时代”。2017年6 月26 日,地铁1 号线一期、3 号线一期首开段开通运营,日均客流量达到21 万人次。石家庄市快速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了二环路、三环路东西南段、和平路及槐安路,快速网密度为0.38 公里/平方公里。公交优先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石家庄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达229 条,营运车辆4 403 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2.8%。同时积极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应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占公交车总数比例达到83%。交通出行品质逐步提升,全部道路均有独立的人行道,快速路、主干路和自行车专用道比例基本达到100%,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慢行出行比例达到65.4%。智能化出行不断完善,出行便捷性有所提高。石家庄市政府推进“互联网+”行动,目前在公交、实时路况等多方面进行了整合,开发了APP,公交智能化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2)存在问题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的高度,审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及所处的重要区位应发挥的作用,石家庄市交通运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对外综合运输通道能力不足,布局有待完善。特别是与西北、西南、东北方向便捷联系通道有待进一步加强。

(2)市域交通网络有待完善。公路网分布不均衡,高等级公路比例相对偏低,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布局不尽合理,有效供给需进一步加大。

(3)枢纽地位有待提升,功能有待优化。2009年后,石家庄站客运量占全国比重随着高铁大规模的建成开始逐步下滑,由1.1%下降到0.9%;正定机场客运保持增长,但货运量逐年下降。

(4)城市交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大运量、高服务水平的公共客运系统建设滞后,主城区内快速路规模小、标准低、衔接差,现状快速路网密度0.38公里/平方公里,低于规范值,二环范围内全互通立交仅有8处、多为分离式立交;停车设施总量不足、缺口大;步行设施与环境较差;立体过街设施严重不足,利用率低。

(5)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缺乏统筹整合,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欠账多。

2.需求分析与预测

1)客货运输总量预测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石家庄市经济社会指标发展进行分析与预测,采用弹性系数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等不同预测方法,对石家庄市客货运输总量进行预测,结合客货运输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取值。预测结果(表7-20)。

2)客货运输方式分担率预测

经济新常态下,铁路受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及市场化改革等综合因素影响,客运量份额仍将保持上升,但货运量份额将继续下降;公路客运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份额,货运量所占比重略有上升;民航客货运量将出现快速增长。石家庄市特征年客货运输方式分担率预测(表7-21)。

表7-20 石家庄客货运输总量预测

表7-21 石家庄市特征年客货运输方式分担率预测

3)各方式客货运量预测

根据石家庄市客货运输总量以及客货运输方式分担率预测结果,计算出各运输方式在特征年的客货运输量(表7-22)。

从运输总体需求看,预计未来20年客货运输量将稳步增长。协同发展带来的区域城际客运(特别是与京津之间)、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乡短途客运需求更加旺盛,舒适、便捷、快速的客运需求越来越多。货物运输过境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传统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继续保持较大份额,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快件、电商包裹等创新性物流需求迅猛增长。(www.xing528.com)

从运输方式分担构成看,经济新常态下,铁路客运量份额仍将保持上升,但货运量份额将继续下降;公路客运量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份额,货运量所占比重略有上升;民航客货运量将出现快速增长。

表7-22 石家庄客货运量预测

3.布局规划

依托现状、需求分析,充分考虑石家庄市的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原则和方法,提出石家庄市未来一段时期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等重点领域方案。

1)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以现有通道为基础,进一步加密通道,到2030年形成石家庄市“两纵、三横”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两纵”即京港澳综合运输通道、张石邯综合运输通道;“三横”即石津综合运输通道、石太—石黄综合运输通道和青银综合运输通道(图7-31)。

图7-31 石家庄市综合交通运输通道

2)综合交通网络

以现有市域路网为基础,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40年形成便捷通畅、衔接高效的市域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1)“米字形”高速客运铁路网。南北向:京广客专及京雄—雄石—石邯城际,东西向:石太客专、石衡沧港城际。东北向:津石城际,东南向:石济客专,西北向:石(张)大客专,西南向:石太昆高铁(图7-32)。

(2)“三环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络。一环:南绕城、青银、黄石、新元;二环:青银、张石、北绕城、京港澳;三环:衡昔、太行山、石忻、京港澳、津石、清新、衡昔;五纵:太行山、张石青银、新元、京港澳、清新;五横:衡昔、南绕城石衡、黄石太、津石北绕城石太北线、石忻(图7-33)。

(3)“六枢三港多站”综合交通枢纽。“六枢”:石家庄机场、铁路石家庄站、正定新区站、石家庄北站、石家庄东站、北乐乡车站6 个客运枢纽。“三港”:承担货物转运分拨的“一主二辅”物流港。“一主”,即全面建成运营位于正定的国际综合物流基地,包括新安村铁路物流园、正定工业园区和保税区;“二辅”,即行唐的青岛保税区和高邑的冀中南公铁联运智能港。“多站”:合理布局城际铁路站、地铁站、通用机场、市域铁路站、公路客运站、物流配送中心等多层次枢纽站场,加强枢纽转换效率,强化对“六枢三港”主枢纽的分拨枢纽功能,形成分级分层枢纽发展新格局(图7-34)。

图7-32 “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图7-33 “三环五横五纵”高速公路网

图7-34 “六枢三港多站”综合交通枢纽

(4)“两环十射”都市区快速路体系。两环:二环作为核心区保护环,组织功能区之间和进出二环内的交通;三环作为疏解通过式交通的重要通道。10 条放射线:承担中心区和外围地区的快速联系。其中:正定及机场方向:中华大街、解放路、太行大街、东三环北延;藁城方向:世纪大道;栾城方向:东三环南延、体育大街、红旗大街;鹿泉井陉方向:和平路、南二环西延(图7-35)。

图7-35 “两环十射”都市区快速路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