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研究

大学生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研究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德教育也存在着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取向问题。同时,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争论古已有之。在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注意:一是要考虑崇高道德人格,其中包含有哪些卓越品质能抵制与改变不良非道德的影响。其二,人的卓越道德品质极具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扬了人的道德品性,可以最大可能地抵御环境的威胁和干扰,鲜活地保持自身的道德品性。

大学生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研究

道德教育也存在着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取向问题。同时,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争论古已有之。由于规范伦理更多的是在生活世界层面上对人的行为予以约束,但对于精神领域、意义世界领域的行为动机却难以真正奏效,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非道德事件,出现了现代犬儒主义、个人主义和否定道德的现象,社会道德生活中如此严峻的道德危机,更多体现了人美好德性的丧失,而规范伦理本身对人性内在规范无力的内在缺陷背离了古典犬儒主义德性伦理,消解了价值的普遍性,直接背离了道德应有的价值规范,正是引发这种道德困境的主要因素,这种困境引发了人们对规范伦理反思和德性伦理回归渴望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育要求,从德育内容看,对人格品质方面的要求表现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这些高贵品质的培养是从人的内心塑造卓越的品质,对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极为重要。

在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注意:一是要考虑崇高道德人格,其中包含有哪些卓越品质能抵制与改变不良非道德的影响。二是这些卓越品质是经过生活的实践反复验证过的。三是要看针对这些卓越品质,需要选取什么样的相关内容才能被教育者接受,选取哪些内容才适宜被受教育者内化成自己的道德品质,构成个人的德性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觉的道德生活,抵制非道德品质的侵袭。之所以主张加强培养卓越品质的选材,用人的卓越品质的典型事例来组织教育,是因为加强培养卓越品质的选材具有以下优势:其一,人的卓越道德品质是经过生活的长期锤炼形成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的良好品质,并经过生活的反复证明是合理的、正确的。这些品质对人的群体存在、发展和延续极为必要。其二,人的卓越道德品质极具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扬了人的道德品性,可以最大可能地抵御环境的威胁和干扰,鲜活地保持自身的道德品性。人的卓越道德品质包含着人对生存的追求、对生存意义的理解,凝聚着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与意志,是人类群体道德实现不可或缺的特质。(www.xing528.com)

我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融会了儒家道家法家等文化流派对道德的理解,他们的主张虽然有较大差异,但是还包含着一些对道德和人生理解共通的地方,比如:重视人的价值、重视大义的道德修养、重视理想人格和情操的建构等。传统美德对人的要求异常丰富;个人品质中的崇高志向、诚实守信、刚正不阿、重道贵义、自强不息、节俭不奢等;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尊老慈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朋友有信、邻里互助等;职业关系中的敬业守职、尊师重教、公平交易、救死扶伤等;社会公德中的奉公守法、友善爱人、礼貌谦让、造福乡里、助人为乐等;政治生活中的敬法保民、勤政治国、为政清廉、任人唯贤、执法严正等;国家民族关系中的自尊自强、爱国御侮、反虐抗暴、民族团结;等等。所有这些传统美德有其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仍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力量。对这些传统道德要求进行分析,我们需要在众多道德要求中找到一个脉络,用以形成我们对卓越道德品质的思考。这种思考既然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对人性的分析自然成了我们立论的基础和依据,既然我们是从传统道德要求的思考入手,我们就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对人性的思考切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