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与政府:不协调关系分析

农民与政府:不协调关系分析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民与君主政府是君主社会对立统一体中不可能协调的双方。次后写了宁国府对农庄劳动者的掠夺及地租在宁府开支中的地位。但是曹雪芹对主佃关系着墨不多,没有进一步揭示他们间的矛盾关系。(第二回)女子好是因为她们是洁净的,势利观念少,不像男子那样为权利而害人。他对奴仆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藕官违禁在大观园内烧纸钱,彩云偷窃玫瑰露,宝玉怕她们受惩罚,主动为她们遮饰和承担责任。

农民与政府:不协调关系分析

平民与君主政府是君主社会对立统一体中不可能协调的双方。曹雪芹关注到了,一开笔就写出来——甄士隐的家乡“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次后写了宁国府农庄劳动者的掠夺及地租在宁府开支中的地位。但是曹雪芹对主佃关系着墨不多,没有进一步揭示他们间的矛盾关系。不过作家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深知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综上所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艺术的手法,反映中国传统君主社会晚期的主要特征:以皇帝为首脑的国家,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行残暴的统治,官吏营私舞弊,为少数富贵者服务;官方哲学儒家学说、程朱理学严密控制人们的思想,致使“以理杀人”比“以法杀人”还要残酷;国家实行的科举制度和民间的义学,都很不像样,窒息人才的生长;包办的门第婚姻制度,制约着青年男女,是他们婚姻自主的最大障碍,造成无数青年人的不幸;社会上层穷奢极欲,道德沦丧;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激起平民和奴仆的反抗等等。曹雪芹形象地告诉人们君主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统治集团的作恶,统治阶级在精神上已经萎糜到什么程度,在力量上已经消耗到何等地步,它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曹雪芹对这种现实极其不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痛恨某些不合理的君主专制制度和残暴的统治者,继承了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民主性思想,从而写出君主专制社会的悲剧。

然而曹雪芹不只是用古代民主思想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用超越前人的思想进行创作,这就是:

(一)同情女子,批判男子压迫女子的思想意识

曹雪芹在书中写的青年女子,或美丽天真,或聪明能干,对她们或者尽情讴歌,或者褒贬相当,比对男子的描写好得多,特别写贾宝玉尊重妇女,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女子好是因为她们是洁净的,势利观念少,不像男子那样为权利而害人。

(二)主张建立在具有新思想成分基础上的爱情观点

曹雪芹写宝黛恋爱,不同于前人文艺作品的男女之爱,即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式的爱。那些作品也有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斗争的,但归结为男子出仕、女子诰封,这就大大减弱了思想光彩,而宝黛恋爱突破了这种模式。曹雪芹写宝玉讨厌讲仕途经济的话,黛玉十分理解他,支持他,“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第三十六回),宝玉因而把她认为知己,称赞地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她若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第三十二回)他们有共同思想,即不追逐功名富贵。正是这个思想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并达到生死不渝的程度。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歌颂,反映出他对以思想因素为基础的恋爱的赞美。他提出这样的恋爱观,是前辈文艺家、思想家所没有的。

(三)对奴仆的某种同情

宝玉是贵族公子,也摆臭少爷架子责骂奴仆,但曹雪芹着重写的是他同情奴仆的一面。他不讲究主仆名分,常与僮儿“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奴仆“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有人怕他”(第六十六回)。他对奴仆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藕官违禁在大观园内烧纸钱,彩云偷窃玫瑰露,宝玉怕她们受惩罚,主动为她们遮饰和承担责任。更有甚者,宝玉常说,他屋里的丫头,无论是家生的,外买的,都要让王夫人“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

曹雪芹在书中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一些新因素的憧憬,但对君主专制制度并不是决裂的态度。他笔下的贾宝玉是不满现状、想要改革而又无能为力的人,作者给他八个字定性:“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给他的偈语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第一回)脂批在那个偈语和八字旁边写道:“书之本旨。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惭愧之言,呜咽如闻。”告诉读者,曹雪芹也是要补天的,并以无能补天为恨。曹雪芹的思想融注在他创造的艺术形象里了,我们可以认为,《红楼梦》流露了曹雪芹的无才补天意识和遗憾。曹雪芹对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不满,但对君主专制制度还持保留态度,并不否定君权和亲权;他同情民人的不幸遭遇,但对民众试图用暴力手段改变自己的处境,则又持反对态度,故而令宝玉写出反对农民暴动的《姽婳词》。他对平等的向往,非常朦胧,即远未形成新的世界观,也就是找不到新的出路。因此我们说曹雪芹看到君主专制社会的弊病,但还不想同它决裂,希望它能好起来。他是要给这个社会补台,而不是拆台,但是他又没有能力补台,并且这个台也不是能够补的,所以就有无才补天的懊恼。

《红楼梦》中还有着历史循环论、宿命论、色空观念等唯心主义观念。如《好了歌》和“注”是宣扬出世观念的,曹雪芹最终让宝玉出家,反映他也或多或少地具有出世思想。曹雪芹不满现状,寻找出路,没有找到,有时不得不寄托于佛老,冒出出世思想。

归结起来,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描绘了一幅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晚期社会生活的画面,揭露和了君主专制主义的某些内容。

(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1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2019年2月28日改定)

【注释】

[1]中华书局先后于1974年、1986年梓行。

[2]《南开学报》1983年第6期。

[3]原载冯尔康主编:《雍正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年。(www.xing528.com)

[4]原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10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5]关于曹雪芹的身世生平,以及他是否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高鹗是否为后四十回的续作者,红学界多有争论,我这里多系采取一般说法而已。

[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5年,第125页。

[7]《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第185页。

[8]关于查抄曹家的原因,流行一种曹家因允禩案而牵连的政治原因抄家说,本文认为不合史实,不取其说。笔者观点,见《江宁织造曹家的被抄及其原因》,《雍正皇帝全传》,学苑出版社,1994年。

[9]一粟(周绍良)编:《红楼梦卷》(《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4年,第8页。

[10]《红楼梦卷》第14页。

[11]《红楼梦卷》第8页。

[12]《红楼梦卷》第2页。

[13]《红楼梦卷》第8页。

[14]《红楼梦卷》第1页。

[15]《红楼梦卷》第7页。

[16]《红楼梦卷》第1页。

[17]《红楼梦卷》第1页。

[18]另有根据其他脂批和抄本的抄写状况,推测为一百回、一百零八回的。

[19]《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3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