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正值中日战争白热化之际,日本东京商业区新宿挂出横幅,上书“支那空军之勇士阎海文”,橱窗内陈列着阎海文的飞行服、降落伞、手枪、子弹壳等遗物。参观的日本民众络绎不绝,持续了20余日。崇尚武勇的日本人对这位不相识的敌方军人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阎海文,1916年6月出生于辽宁北镇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养成了刻苦耐劳的习惯,耿直刚毅的性格。他仰慕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嫉恶如仇,渴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他在自传里写下了这样的律己之道:“要修成高尚的人格、洁白的心地、健旺的体魄、坚韧不拔的精神,丰富的知识,有纯正品行和奋斗的精神,以礼待人,讲义气,重节操,讲信用,做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这正是他为人的真实写照。
▲阎海文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十几岁的阎海文目睹敌人的残暴,痛感国土的丧失,虽怀有满腔愤慨,无奈赤手空拳。他忍痛抛家来到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时光在流逝,他不能忘记家乡发生的一切,暗下决心,一定要报仇,把敌人赶出国土。于是,他努力锻炼自己的体魄等待时机。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武装侵略上海,看到日本的飞机对我国狂轰滥炸,他领悟到了“无领空便无领土”的思想,决心投笔从戎。1934年,他报考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航空学校,竟同时被录取了。为能驾着神鹰痛快地歼灭敌人,他决定进航空学校,做一名神勇的飞将军。在航校学习飞行期间,他加倍努力,胆大心细,各科目都完成得很好,甚至在睡梦中还在背诵教官指示的飞行技术。在打靶射击考核中,他获得过空军军校训练史上首次百分之百命中的最佳成绩。
1936年10月,从航空学校毕业后,阎海文被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五中队当见习官。1937年4月被任命为少尉飞行员,驻守南昌。
七七抗战后,长江下游形势日趋紧张。8月初,空军第五大队由南昌移驻江苏淮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第五大队驻扬州,承担着战场空军支援和首都空防的任务。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守军士气旺盛,斗志高昂,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www.xing528.com)
当时的战场集中在虹口、杨树浦市区一带日军占据的阵地周围。在虹口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堡垒建筑,非一般武器所能攻破,日军所占据的江山码头一带大厦林立,易守难攻,使装备和技术都处于劣势的中国军队进攻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8月17日,指挥部下达命令,要第五大队轰炸虹口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阎海文主动请战,他说:“我是东北人,是流亡者,我要打回老家去,要为东北三千万同胞报仇!让我去吧!”大队批准了他的请求。第二十五中队八架霍克机在副队长董明德的率领下,满载着仇恨,从扬州直飞上海虹口。11时到达目标,投入战斗,俯冲投弹。敌人阵地上的高射炮火猛烈异常,在飞机四周炸开,以致机身不时震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阎海文和他战友们的杀敌之心,他们将一枚枚复仇之弹向敌人倾泄下去,全部命中目标,严惩了侵略者,胜利完成了任务。正在这时,敌人的高射炮击中了阎海文的2510号座机,他渐渐脱离了队形,机尾慢慢冒出浓烟,飞机失去了控制,就要坠下了。他被迫跳伞降落。地面上我军阵地上观战的战士和民众都为他担心,希望他能平安地降落到我方阵地上来,可是因风向稍偏,着陆后的他竟落到了敌人的阵地上。
阎海文知道自己误落敌阵后毫不畏惧,拉脱降落伞的带钮,拔出腰间的手枪,跳到一个土堆旁边。数十名日军从四面八方奔来,他们叫喊着“支那飞行员投降!”“支那俘虏!”逐步逼近。年轻英武的阎海文愤怒了,“啪、啪、啪”三声,三个日本军倒地了,其余的敌人卧倒还击,双方坚持着。日军的翻译大声劝降,阎海文严词拒绝了,在又击毙了两个敌兵。当弹壳里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敌人包围上来,要活捉这位中国飞行员。
面前是如海潮一般的敌人,抬头是祖国的蓝天,脚下是祖国坚实的大地,年轻的战士心里一阵辛酸,一腔热血直冲脑门,他高呼“中国无被俘空军”,从容地举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射出了最后一颗子弹。
阎海文宁死不受辱的节操,使日军丧胆,也得到他们的深深的敬重。他们安葬了阎海文,并在墓前立了一块石碑,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
1937年9月1日,日本大阪《每日新闻》上登出了该报驻上海特派员关于阎海文事迹的报道,他由衷地慨叹道:“中国已非昔日之支那。”
阎海文的名字传遍了中国大地,激励着中国军民更英勇地抗击侵略者,他义不受辱的崇高节操,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