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九一八事变前的学生抗日斗争

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九一八事变前的学生抗日斗争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月18日,吉林女中的学生利用农俗旧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庙会群众聚集的机会,组织“游艺会”进行演唱,声讨日本的罪行,声援上海人民斗争。柳河县人民的示威游行持续了3天,有力地声援了临江人民的斗争。学生们的斗争迫使齐齐哈尔日本商人停业一天。吉林女中、女师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场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吉林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也参加了这次反日斗争。

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九一八事变前的学生抗日斗争

反帝爱国是青年学生的一贯传统。在声援五卅运动、反对日本修筑“五路”的斗争中,女学生们都始终积极参加。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东北各地学生掀起了罢课行动。6月5日,在共青团北方区委的授意下,奉天各大、中学校(不包括东北大学)的进步学生代表在小河沿医专秘密召开会议。到会的女代表有奉天省立女子师范学生张光奇、顾晋文,坤光女中王佳文,医专吕淑娴等。6月10日,1000多名学生走上街头,张光奇、顾晋文等人不顾校长的阻拦,带领同学冲出校门,加入游行队伍,声援五卅运动。6月初,吉林省柳河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大钊寄来的有关介绍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宣传品后,立即制作传单,召开大会,号召学生声援上海工人,会后进行了示威游行和罢课、散发传单。6月18日,吉林女中的学生利用农俗旧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庙会群众聚集的机会,组织“游艺会”进行演唱,声讨日本的罪行,声援上海人民斗争。

1927年5月,日本为加紧侵略中国,在临江强租民房,设立领事馆,遭到东北人民的强烈反对,各地青年学生纷纷组织起来,举行各种抗议活动。此时,作为1926年9月入党的东北地区第一位女党员,张光奇正在柳河县立女师师范班当教员,以教书为名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她是1927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到柳河县做地下工作的。日本在临江设领的消息传来,张光奇组织柳河县立女师150多名学生与当地中学联合举行了示威游行。她们高呼“反对侵略、反对临江设领”的口号,在第一小学操场上集合,进行反日宣传演讲,号召群众不能甘心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后进行了示威游行。当队伍游行到日本警察署时,愤怒的女学生将警察署门窗玻璃砸碎,警察吓得慌忙逃窜。为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柳河县的商人、农民,不卖给日本人日常所需的米、油、菜、柴等生活用品,抵制日货,不经销日本产品,并纷纷参加示威游行。柳河县人民的示威游行持续了3天,有力地声援了临江人民的斗争。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法政师范、工农、商业各学校男女学生1000多人举行集会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一路散发传单,这次集会坚持了3天。学生们的斗争迫使齐齐哈尔日本商人停业一天。10月,在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下,日本终于被迫取消了在临江设领事的决定。

在1928年反对日本修筑“五路”的斗争中,女学生表现得更加英勇。

1928年5月13日,张作霖与山本条太郎正式签订了出卖东北路权的《满蒙新五路协约》,内容是由日本贷款,在东北和内蒙古境内修筑五条铁路,即从吉林至朝鲜会宁的吉会路、从长春至大赉的长大路、从吉林至五常的吉五路、从延吉海林的延海路、从洮南至索伦的洮索路。日本要修筑这五条铁路,是为实现侵略中国东北,将其势力伸进吉林、黑龙江腹地,全面控制东北、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同年6月4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后,进一步逼迫张学良实现《满蒙新五路协约》。消息传出,引起各界群众的愤慨。为反对日本侵略,维护路权,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满洲告同胞书》,号召东北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修筑铁路,“取消日本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东北各界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青年学生积极行动起来。5月27日,吉林女子师范学校、吉林女中、毓文中学、吉林一中等校学生,各派出2名代表参加江南农场会议,反对建筑“五路”,呼吁民众起来实行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并到省议会门前集会,请求“立即实现南北统一,以资抗日”,反对日本侵略东三省。女中学生会代表高景芝、午凤兰、黄绍岩及女师学生王逢春等人,分别带领本校学生参加了集会游行。10月,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修筑“满蒙五路”的抗路运动。吉林女中、一中、女师、毓文中学等校学生纷纷举行集会演讲,进行反日宣传。10月26日,省城学生联合会召开了有学生、市民2万余人参加的保路大会,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吉林女中、女师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场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女中学生代表黄绍岩、李延琴(李萍)、李万新及女师代表于慕莲等人积极把女学生组织起来,参加示威游行。其他学校也纷纷行动起来。吉林(今吉林市)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们也参加了这次反日斗争。当时,在女子师范附属小学读书的李则只有13岁,她也和同学们一起加入了示威游行的队伍。

在黑龙江省,学生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尤其是东省特别区[8]第一女子中学的女生们。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哈尔滨从德女子中学,是1924年9月由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马忠骏的夫人刘秀颖倡导创办的。1926年改为东省特别区第一女子中学,日伪时期改名为伪滨江省哈尔滨女子国民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哈尔滨市第七中学,现为萧红中学。

第一女子中学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共产党人很早就在学生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6年初,楚图南受李大钊的委派来到哈尔滨,以教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在第一女子中学任教时,经常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革命宣传,他采取既策略又婉转的讲课方式,向学生介绍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的作品,还向学生介绍《社会科学概论》等,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女学生们产生了极大影响。沈玉贤曾是楚图南的学生,她回忆说:“1930年暑假后,楚图南老师到我们东省特别区第一女子中学教书,教高三班的教育学和高四班的社会科学、伦理学,兼我们的班主任。记得他一次给我们讲“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他说:“你们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要整天只知道笑啊,跳啊。人的一生,应该是不平凡的。要飞呀飞,飞上天堂,飞下地狱。不要像滑冰似的,‘刺’度一生。”楚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着向上,向下的弧线,画着长长的一条平线。可惜。就在我们思想刚刚受到一些革命启迪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初冬的一天,我们上完第一节课,高仰山老师说:“楚老师被警察抓走了。于是我便和王粟颖、张洁莲等许多同学冲向校长室,请校长孔焕书出头营救,其实这个自私自利、趋炎附势的人,根本没有营救一个进步人士的意思。”[9]

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深深地影响了女子中学的学生们。(www.xing528.com)

11月4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法政大学、医学专门学校和东省特别区立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女子中学等学生代表,在第一中学礼堂集会,组织成立哈尔滨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会上通过了《总罢课、游行示威、开展反筑路斗争的决定》,并定于次日组织全市学生示威游行。哈医专学生、黑龙江地区第一个女学生党员李昨非(刘景荣)是这次护路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1月4日午后,女一中学生会响应哈市学联的号召,召集各班代表开会,研究行动计划。会后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分头准备游行需要的东西,有的买彩纸、备笔墨,有的去找旗杆、打浆糊,制作小旗,书写标语。

11月5日,哈尔滨各大中学学生200余人,齐聚南岗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现南岗民益街铁路中学址)请愿。女一中各班学生集合在操场正准备出发的时候,校长派训育主任等出来阻拦,同学们根本不予理睬,像潮水般冲出校门,与等候在校门外的法大、工大等校学生汇成浩浩荡荡的人流,奔向南岗民益街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请愿,然后转向道里外交特派员公署,要求特派员蔡运升出来接见,并解答有关问题。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修五路”等口号。蔡运升不敢接见学生,从后门仓皇溜走。

11月8日上午,哈尔滨学生维护路权联合会在第一中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1月9日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总罢课和示威游行。

11月9日这一天,数千学生和市民上街示威游行,女一中全体学生同全市各校学生一起,在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门前广场召开反对日本强修五路群众大会。学联代表在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战斗激情。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女一中学生虽然走在队伍的后面,但却精神振奋,昂首挺胸,八人一排,手挽着手阔步前进。当队伍到达道外正阳街街口时,与前来阻拦的军警发生了冲突。女一中学生在激昂雄壮的口号声中前进,在搏斗中有的同学被警察打伤。最终冲进正阳街,继续进行游行示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时正在女一中读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萧红和学生们一起冒着凛冽的寒风,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萧红回忆:“组织宣传队的时候,我站过去,我说我愿意宣传。别人都是被推举的,而我是自告奋勇地。”在游行队伍中她大声地宣读传单。她还参加过学校的配花大会,同学们用绒线做了许多小花,跑到大街上募捐。通过这些活动,她接触了真实的残酷的社会。[10]

东省特别区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学生运动,打伤学生240多名,制造了“一一·九”惨案,其中受伤的女学生有李昨非、聂梅枝等。

惨案发生后,东北各界民众极为愤慨,纷纷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齐齐哈尔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等女教师学生也举行抗议活动。在社会舆论压力下,东北当局处分了镇压学生的有关人员,支付受伤学生的医疗费用,拒绝了日方的筑路要求。至此,以学生的胜利而结束。

192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第四期对学生们的斗争予以高度评价:“他们在最反动的军阀直接管辖之下,在反革命的国民党政府禁止民众运动之时,在军警荷枪实弹重重包围之中,竟敢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突破敌人的防线,达到示威的目的。虽受伤百余,然其奋斗牺牲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勇气,实与五四运动先后辉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