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名大噪,中山客追寻祖根

声名大噪,中山客追寻祖根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里孙、欧、阮三大姓交相辉映,均出了不少名留青史的大人物。欧姓族人主要聚居于左步村的西面,数百年来他们继承“敦诗说礼、阖族团结”的祖训,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欧氏族人还在宗祠内开设了民俗展览,成为当地重要的乡土教育基地。左步村欧氏宗祠面积约200平方米偏安一隅,岁月无声南朗左步村相形之下,左步村的欧式大宗祠落成的时间要晚一些,不过保存得较为完好。

声名大噪,中山客追寻祖根

对于中山而言,南朗左步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村里孙、欧、阮三大姓交相辉映,均出了不少名留青史的大人物。欧姓族人主要聚居于左步村的西面,数百年来他们继承“敦诗说礼、阖族团结”的祖训,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岁月无声,且让咱们注目淡雅古朴的欧氏历史建筑,追忆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那些风情往事。

三派分支齐辉映

在中华民族成百上千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他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譬如欧、欧阳、区都是春秋时期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裔。欧、欧阳、区三姓当中,欧氏和欧阳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现这两个姓氏,区氏是在汉朝才出现的。因此,区氏族人谦称是小区,称欧氏为大欧。据《姓氏考略》记载,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

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1900多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国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那么区姓始于何时,源自哪一位祖先?据广东新会《区渭泉祖家谱》记载,汉朝的欧氏族人欧安是一位富商,他乐善好施,深得乡民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就变成了区氏族人。史料显示,不论是欧氏、欧阳氏或区氏,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原南下,经过莆田,分支于福建、广东各地。时至今日,欧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两省多此姓。

具体到左步村欧氏的来历,可以从村内欧氏大宗祠的对联一探究竟:“宗开岭海,派衍平阳。”原来,“岭”指的是东区土瓜岭,“海”则是指古镇海洲,左步村欧氏一族实际上是由土瓜岭区氏与古镇海洲欧氏迁徙并繁衍而来。史料显示,其开村先祖为欧官清,是一名陶瓷商人,后来也是他出资召集乡邻建造了欧氏大宗祠。

岁月流淌的痕迹

作为左步村欧氏的重要发源地,古镇海洲一直以来聚居着不少欧氏族人,欧姓是当地的大姓,这里也遗存有一间欧氏大宗祠。该祠建于明末至清初,历史悠久,位于海洲北海村西隔圹18号,坐西朝东,原建筑为两进三间,现仅存头进。进深7.3米,面阔11.5米,建筑面积为84平方米。前些年,该祠仅存的头进有过一次重修,保留了硬山式顶、灰塑博古脊、镬耳山墙、灰碌筒瓦、素胎瓦当青砖外墙、红砂岩基座等岭南传统祠堂的建筑风格。欧氏族人还在宗祠内开设了民俗展览,成为当地重要的乡土教育基地

左步村欧氏宗祠面积约200平方米

偏安一隅,岁月无声

南朗左步村

相形之下,左步村的欧式大宗祠落成的时间要晚一些,不过保存得较为完好。该祠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含左右两路,左路三间两进、右路两间两进。祠内的青砖墙、硬山顶、博古脊,门廊处的石檐柱、花鸟木雕、山水诗词壁画,呈现出典型的清代建筑特色。其实,外人来到左步村很容易便可找到这间祠堂,从村委会往前走不到50米,赫然可见植有三棵大榕树的广场,广场一头即是欧氏大宗祠。在绿意盎然的枝叶掩映下,门楣上出自欧初之手的“欧氏大宗祠”那五个大字更显几分古雅。

2001年,欧式大宗祠有过一次重修,里头的祖宗牌位、楹联、石柱联等完好如初。祠内楹联上印有祖训:“派衍平阳溯本寻源怀旧德,地依仁里敦诗说礼振文风。”而墙壁上赫然写着“海洲瓜岭脉同流,宗派宏开左步头,肯构肯堂锦世系,光前裕后享春秋”之类的纪念诗句,意在提醒族人勿忘根本、同心同德。时光回溯至七八十年前,在那烽烟四起的年代,这间祠堂曾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宣扬革命的场所,成为五桂山游击队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的基地。诸多种种,只因一个人——欧初,一个左步欧氏一族中极其重要的红色英雄人物。

祖籍在左步村的欧初1921年生于广州,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他辗转回到故乡左步村教书。没多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转战珠三角敌后战场,出任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参加并指挥了大小战斗140多次,威名显赫。中山沦陷期间,欧初经常带着战友从五桂山根据地回到欧氏大宗祠,打探情报,唤起乡亲们的抗日爱国之心。欧初与珠江纵队第一支队的抗战,得到了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四姐孙妙茜以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的支持,还在澳门发动各界筹得不少经费,采购了弹药等军需品。由于欧初的功绩,欧氏大宗祠成为中山革命的摇篮之一,因此,2004年11月它被中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www.xing528.com)

凝聚乡邻成气候

一场家园梦,回首少了谁

尽管与热闹的南朗镇中心距离只有一公里左右,但一条两旁种满榕树的乡间小道,阻隔了外界的纷扰,为左步村保留了偏安一隅的宁静。乡间小道两旁的细叶榕,成行成列,绿荫清凉,天晴的时候,透过枝叶洒落的光线斑斑点点,在道路上织作抽象的图案。到了村里欧氏大宗祠前那个村民们休憩闲聊的开阔广场,繁茂的榕树同样茁壮,周边祠堂之类老建筑的灰墙也仿佛滋养出恬静的生机,那些昔日精雕细刻的屋檐窗框处,竟也长出零星几片的嫩草或小花。

眼之所见,左步村的绿化让人印象深刻。村后的风水林中,大伞般绿枝斜展的秋枫、棱角分明的皂荚以及苍劲斑驳的枫树樟树等,种类繁多。据说,这儿还有一棵独特的合生树,由须髯遒劲的榕树环抱着一棵龙眼,两树枝叶缠绵,绿意簇生。村内还有一间对外经营的农庄,建在鱼塘边,满是乡间野趣田园之乐,周末引来不少前来摘菜、捞鱼、烧烤、煨番薯的城里人。

当然,如今的左步村还蕴含着肉眼看不见的风云往事。民主革命时期,孙中山认为“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基于这一思想,粤汉铁路修筑之际,左步村人欧庚祥担任总监,他派人回乡招聘乡民修铁路,左步村的欧氏、孙氏及崖口陆氏、谭氏族人参与最多。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欧氏一族团结乡邻、凝聚民心的精神风貌。据史料显示,在中国铁路建设初期,包括欧庚祥在内的大批中山人在线路开拓、施工管理中起骨干作用,形成中国铁路系统一大特色。几乎所有铁路的终点站、管理站及机车维修工段所在的地区都有中山籍员工,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浮生流年

宗祠一角,安静恬然

前文中提及欧氏与欧阳氏源出同一脉,在此也以大岭村为典型代表,概括介绍一下本土欧阳氏的情况。大岭村位于城区东南8公里处,聚落在大岭山北麓,现属火炬开发区管辖。该村现有村民1000多,绝大多数为欧阳姓,其先祖南宋时期从江西太和迁此建村。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华侨村,旅居海外侨胞与港澳同胞差不多有2000人。多年前,笔者曾在村内老人活动室里看到了一张罗列有以下数字的红帖:美国805人,加拿大101人,澳洲142人,日本25人,秘鲁7人,墨西哥60人,香港411人,澳门154人……很明显,它指的是侨胞的分散地概况。数百年间,该村涌现出了4位外交官、5位博士、5位硕士。村内的庆余坊,是条长约百米的不起眼小街道,但此处曾先后出了4位外交官,被村民称为“领事街”。庆余坊两旁的建筑并无显赫之处,其中有不少已空置多时,倍显冷清。止步凝视,一间间平房自北向南纵横而去,仿佛也在追随着远去侨胞的足迹。墙壁的灰雕上,刻有“落日放船仔,轻风生浪迟;行深留客处,荷际纳凉时”的诗句,此乃当年侨胞们离乡时真切的写照。

——氏族名流——

欧 初:南朗左步人,1921年在广州出生,革命家、书画家。他曾在左步村教书,是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长、人民解放军粤中解放区的主要创建人、领导人之一。曾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常务副市长、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退休之后,致力于慈善助学。

欧庚祥:南朗左步人,修筑粤汉铁路时任粤汉铁路总监,他带动了附近各村的亲朋好友投身中国的铁路事业。

(本章图片 余兆宇 夏升权/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