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妃嫔传第五》:三国志中华历史揭秘!

《妃嫔传第五》:三国志中华历史揭秘!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吴景随同孙坚出征攻讨立下了战功,被任命担任骑都尉。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吴纂的妻子是滕胤的女儿,滕胤被诛杀,吴纂同时遇害。后十余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徐夫人以后因疾病去世。

《妃嫔传第五》:三国志中华历史揭秘!

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本吴人,徙钱唐,早失父母,与弟景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1]

破虏将军孙坚的吴夫人,是吴主孙权的母亲。本来是吴县人,以后迁居钱唐,早年失去父母,与弟吴景在一处居住。孙坚听说她才貌双全,想娶她为妻子。吴氏的亲属嫌孙坚轻浮狡猾,将要拒绝,孙坚深感惭愧、愤恨。夫人对亲属说:“为什么要顾惜一个女儿,使我们家族触怒孙坚而得祸呢?如果婚后不幸,这是我的命呢。”于是吴家便同意了这门婚事,以后夫人生育了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会为刘繇所迫,景复北依术,术以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共讨樊能、于麋于横江,又击笮融、薛礼于秣陵。时策被创牛渚,降贼复反,景攻讨,尽禽之。从讨刘繇,繇奔豫章,策遣景、贲到寿春报术。术方与刘备徐州,以景为广陵太守。术后僭号,策以书喻术,术不纳,便绝江津,不与通,使人告景。景即委郡东归,策复以景为丹杨太守。汉遣议郎王衔命南行,表景为扬武将军,领郡如故。

吴景随同孙坚出征攻讨立下了战功,被任命担任骑都尉。袁术上呈文书推荐吴景兼任丹杨太守,攻讨原太守周昕,便占领了丹杨郡。孙策与孙河、吕范投奔吴景,会合众军攻讨泾县的山贼祖郎,祖郎失败逃走。适逢被刘繇所逼迫,吴景又北去依附袁术。袁术任用吴景担任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道进军横江征讨樊能、于麋,又前往秣陵攻击笮融、薛礼。当时孙策在牛渚受伤,降贼又有反叛,吴景领军攻击,将反贼全部俘获。吴景随同孙策进攻刘繇,刘繇逃奔豫章,孙策派遣吴景、孙贲到寿春向袁术报告。袁术当时正在与刘备争夺徐州,任命吴景为广陵太守。袁术后来妄称帝号,孙策写信劝告袁术,袁术不接受,孙策便封锁了长江渡口,不与袁术往来,还派人告诉了吴景。吴景立即抛弃广陵郡,回到江南,孙策又任用他为丹杨太守。东汉朝廷派遣议郎王来到江南,上表请求任命吴景为扬武将军,依旧兼任丹杨太守。

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治军国,甚有补益。[2]建安七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属以后事,合葬高陵。[3]

及至孙权年轻继承父兄开创的基业,吴夫人帮助治理军国大事,对孙权很有补正裨益。建安七年,将死时,召见张昭等人,嘱托身后大事,合葬在孙坚的高陵。

八年,景卒官,子奋授兵为将,封新亭侯,卒。[4]子安嗣,安坐党鲁王霸死。奋弟棋嗣,[5]封都亭侯,卒。子纂嗣。纂妻即滕胤女也,胤被诛,并遇害。

建安八年,吴景在任所死去,子吴奋为领兵将领,封新亭侯,死。吴奋的儿子吴安继承爵位,后来吴安因阿附鲁王孙霸获罪诛死。吴奋弟吴祺继承爵位,封为都亭侯,死。吴棋子吴纂继承爵位。吴纂的妻子是滕胤的女儿,滕胤被诛杀,吴纂同时遇害。

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父,汉尚书郎、徐令。[6]权母吴,为权聘以为妃,爱幸有宠。后权纳姑孙徐氏,欲令谢下之,谢不肯,由是失志,早卒。后十余年,弟承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7]

吴主孙权的谢夫人,是会稽郡山阴县人。父亲,任职东汉朝廷的尚书郎、徐县县令。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为孙权礼聘她为妻,孙权对她很亲近、宠爱。以后孙权娶了姑母的孙女徐氏,要谢夫人的地位比徐氏低下,谢夫人不同意,因此不得志,早死。过了十多年,夫人弟谢承任命为五官郎中,逐渐升职为长沙郡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曾经撰著《后汉书》百多卷。

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祖父真,与权父坚相亲,坚以妹妻真,生琨。琨少仕州郡,汉末扰乱,去吏,随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薨,随孙策讨樊能、于麋等于横江,击张英于当利口,而船少,欲驻军更求。琨母时在军中,谓琨曰:“恐州家多发水军来逆人,则不利矣,如何可驻邪?宜伐芦苇以为泭,佐船渡军。”[8]琨具启策,策即行之,众悉俱济,遂破英,击走笮融、刘繇,事业克定。策表琨领丹杨太守,会吴景委广陵来东,复为丹杨守,[9]琨以督军中郎将领兵,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后从讨黄祖,中流矢卒。

吴主孙权的徐夫人,是吴郡富春县人。祖父徐真,与权父孙坚的关系亲密,孙坚将妹许嫁徐真为妻,生子名琨。徐琨从青年开始便在州郡担任官职,汉朝末年社会动乱,他放弃了小官职位,随同孙坚转战各地,立下战功,授官偏将军。孙坚死,随同孙策到横江征讨樊能、于麋等,到当利口进攻张英,因为缺少渡船,打算让军队停驻下来再设法寻找。徐琨的母亲当时在军中,她对徐琨说:“恐怕州刺史会多调水军来阻击我们,那渡江就更不顺利了,怎么能让军队停驻不前呢?应该多砍芦苇扎成大筏,配合、帮助船只装载军队渡江。”徐琨将母亲的意见一一报告了孙策,孙策立即施行,众军全部顺利渡过长江,打败了张英,赶走了笮融、刘繇,胜利完成任务。孙策呈请任命徐琨兼任丹杨太守,适逢吴景抛弃广陵来到江南,又担任了丹杨太守,徐琨任督军中郎将领兵,从孙策打败了庐江太守李术,被封为广德侯,升任为平虏将军。后又随孙权征讨黄祖,被飞箭射死。

琨生夫人,初适同郡陆尚。尚卒,权为讨虏将军在吴,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后权迁移,以夫人妒忌,废处吴。积十余年,权为吴王及即尊号,登为太子,群臣请立夫人为后,权意在步氏,卒不许。后以疾卒。兄矫,嗣父琨侯,讨平山越,拜偏将军,先夫人卒,无子。弟祚袭封,亦以战功至芜湖督、平魏将军。

徐琨生徐夫人,最初嫁同郡陆尚。陆尚早死,孙权在吴郡任讨虏将军时,礼聘夫人为妃,要她像生母一样抚养长子孙登。后来孙权离开吴郡,因为夫人妒忌,将夫人贬弃在吴县居住。过了十多年,孙权封为吴王直至称吴帝,立孙登为太子,众文武大臣请求立徐夫人为后,孙权心中想立步夫人,直到最后也没有同意。徐夫人以后因疾病去世。兄徐矫,继承父亲徐琨的侯爵,讨平山越,授官偏将军,在徐夫人去世以前死,没有儿子。弟徐祚继承封爵,因有战功官至芜湖督、平魏将军。

吴主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与丞相骘同族。汉末,其母携将徙庐江,庐江为孙策所破,皆东渡江,以美丽得幸于权,宠冠后庭。生二女,长曰鲁班,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后配全琮;少曰鲁育,字小虎,前配朱据,后配刘纂。[10]

吴主孙权步夫人,临淮郡淮阴县人,与丞相步骘同族。汉朝末年,母亲带领她移居庐江郡,后来庐江郡被孙策攻占,她同母亲渡江来到江南。因为美丽得到孙权的亲幸,受到的宠爱居后宫第一。她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名鲁班,字大虎,原先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后又改嫁全琮;小女名鲁育,字小虎,原先嫁给朱据,后又改嫁刘纂。

人性不妒忌,多所推进,故久见爱待。权为王及帝,意欲以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十余年,然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及薨,臣下缘权指,请追正名号,乃赠印绶,策命曰:“惟赤乌元年闰月戊子,皇帝曰:呜呼皇后,惟后佐命,共承天地。虔恭夙夜,与朕均劳。内教修整,礼义不愆。宽容慈惠,有淑懿之德。民臣县望,远近归心。朕以世难未夷,大统未一,缘后雅志,每怀谦损。是以于时未授名号,亦必谓后降年有永,永与朕躬对扬天休。不寤奄忽,大命近止。朕恨本意不早昭显,伤后殂逝,不终天禄。愍悼之至,痛于厥心。今使使持节丞相醴陵侯雍,奉策授号,配食先后。魂而有灵,嘉其宠荣。呜呼哀哉!”葬于蒋陵。

步夫人不妒忌,生平多有推举进荐,长期被孙权宠爱。孙权为吴王、称帝号,想要立她为皇后,但群臣的意见却在徐夫人,孙权迟疑不决有十多年时间,可是宫内都称她为皇后,内外亲属上呈的文书也称她为中宫。死后,臣下顺着孙权的意愿,请求对去世的步夫人追封正式名位封号,于是授予皇后的印章,在封授的策命中说道:“赤乌元年闰十月初一日,皇帝命令:啊!皇后,只有皇后辅佐我,我们共同秉承天地的大德。你日夜虔敬、恭谨,与我分担劳苦。对后宫的教化完备修明,礼义没有缺失。宽厚容忍,慈爱贤惠,有美善的品德。庶民臣下延颈仰望,远人近侍倾心归向。我因为时世动乱尚未平定,四海统一大业还未完成,又因皇后有高尚的情怀,遇事谦虚、退让,因此未能及时授予名号。还认为皇后将享高年,可以长久与我一同答谢称颂天赐的福佑。不料人生短促,大命最近终止。我深恨自己没有向皇后明白表示我的本意,为皇后去世伤心,未能享有天赐的福禄。哀怜追念的深情,悲痛在我的心中。现在派遣使持节丞相醴陵侯顾雍捧送策命授予封号,配祭皇太后。魂如有灵,你应该赞同、接受这种尊崇和荣誉。啊!悲痛啊!”安葬在孙权的蒋陵。

吴主权王夫人,琅邪人也。[11]夫人以选入宫,黄武中得幸,生和,宠次步氏。步氏薨后,和立为太子,权将立夫人为后,而全公主素憎夫人,稍稍谮毁。及权寝疾,言有喜色,由是权深责怒,以忧死。和子晧立,追尊夫人曰大懿皇后,封三弟皆列侯。

吴主孙权的王夫人,琅邪人。夫人以推选入宫,黄武年间得到孙权的宠爱,生育孙和,受的宠爱仅次于步夫人。步夫人死后,孙和立为皇太子,将要立夫人为皇后,但全公主平时厌恶夫人,逐渐在背后对她诬陷诽谤。直到孙权重病卧床不起,全公主还说夫人脸有笑容,因此使孙权怒责夫人,夫人忧愁而死。孙和的儿子孙晧登帝位,追尊夫人为大懿皇后,封她的三个弟弟为列侯。

吴主权王夫人,南阳人也,以选入宫,嘉禾中得幸,生休。及和为太子,和母贵重,诸姬有宠者,皆出居外。夫人出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遣使追尊曰敬怀皇后,改葬敬陵。王氏无后,封同母弟文雍为亭侯。

吴主孙权的王夫人,南阳郡人。被推选入宫廷,嘉禾年间得到孙权的宠爱,生育孙休。待到孙和封为皇太子,孙和的母亲也因儿子而更加尊贵,凡是被孙权宠爱的众多侍妾,都移居外地。王夫人外迁到公安县,死,便埋葬在那里。孙休即位,派遣使臣追尊王夫人为敬怀皇后,改葬于敬陵。王氏没有后人,孙休封夫人的同母弟王文雍为亭侯。

吴主权潘夫人,会稽句章人也。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亮。赤乌十三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袁夫人等甚众。[12]权不豫,夫人使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权寻薨,合葬蒋陵。孙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谭绍为骑都尉,授兵。亮废,绍与家属送本郡庐陵。

吴主孙权的潘夫人,会稽郡句章县人。父亲是一个小官,因违法处死。夫人和她的姐姐都被遣送到为皇家织造丝帛衣物的官府做苦工,孙权遇见后惊奇她容貌出众,命令送入后宫。夫人得到孙权的亲幸,怀有身孕,她梦见有人将一个龙头给自己,自己用护膝的围裙接受了,于是生下孙亮。赤乌十三年,孙亮立为太子,夫人请求出嫁她的姐姐,得到孙权的许可。第二年,立夫人为皇后。夫人生性阴险妒忌,容貌娇媚,从进宫直到死,诬陷伤害袁夫人等多人。孙权重病期间,夫人派人向中书令孙弘询问汉初吕后专权的旧事。她侍候病中的孙权疲惫劳累,因而患上了类似风痹的疾病。宫女们窥伺她在昏睡的时候,共同用绳索将她勒死,借口说她突然发了急病。以后事情败露,因此处死了六七个宫女。孙权不久死去,夫人合葬在孙权的蒋陵。孙亮即位,任命夫人的姐夫谭绍为骑都尉,让他统领军队。孙亮贬废,谭绍和他的家属都被遣送回归原籍庐陵郡。

孙亮全夫人,全尚女也。从祖母公主爱之,每进见辄与俱。及潘夫人母子有宠,全主自以与孙和母有隙,乃劝权为潘氏男亮纳夫人,亮遂为嗣。夫人立为皇后,以尚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代滕胤为太常、卫将军,进封永平侯,录尚书事。时全氏侯有五人,并典兵马,其余为侍郎、骑都尉,宿卫左右,自吴兴,外戚贵盛莫及。及魏大将诸葛诞以寿春来附,而全怿、全端、全祎、全仪等并因此际降魏,全熙谋泄见杀,由是诸全衰弱。会孙废亮为会稽王,后又黜为候官侯,夫人随之国,居候官,尚将家属徙零陵,追见杀。[13]

吴主孙亮的全夫人,是全尚的女儿。堂祖母全公主喜爱她,每次入宫朝见孙权,常常带着她同去。待到潘夫人母子受到宠爱,全公主自己认为与孙和的母亲有仇怨,于是劝孙权替潘夫人所生的儿子孙亮娶夫人,孙亮成了孙权的继承人。全夫人封为皇后,任命全尚担任城门校尉,封都亭侯,替代滕胤为太常、卫将军,晋封为永平侯,总管军国大政。当时全氏有五人封侯,都统领兵马,其他授官侍郎、骑都尉,值宿宫廷,随侍皇帝左右,自从吴国兴起,外戚的尊贵兴旺,没有谁人可与全氏相比。直到魏国大将诸葛诞占据寿春归降吴国,而全怿、全端、全祎、全仪等人在这时投降魏国,全熙也因谋诛孙事前泄露消息被杀,因此全氏的势力衰弱。恰巧孙又废孙亮为会稽王,后又降谪为候官侯,全夫人随同孙亮前往封国,居住在候官,全尚同他的家属迁居零陵,追下诏令被杀。

孙休朱夫人,朱据女,休姊公主所生也。[14]赤乌末,权为休纳以为妃。休为琅邪王,随居丹杨。建兴中,孙峻专政,公族皆患之。全尚妻即峻姊,故惟全主佑焉。初,孙和为太子时,全主谮害王夫人,欲废太子,立鲁王,朱主不听,由是有隙。五凤中,孙仪谋杀峻,事觉被诛。全主因言朱主与仪同谋,峻枉杀朱主。休惧,遣夫人还建业,执手泣别。既至,峻遣还休。太平中,孙亮知朱主为全主所害,问朱主死意?全主惧曰:“我实不知,皆据二子熊、损所白。”亮杀熊、损。损妻是峻妹也,孙益忌亮,遂废亮,立休。永安五年,立夫人为皇后。休卒,群臣尊夫人为皇太后。孙晧即位月余,贬为景皇后,称安定宫。甘露元年七月,见逼薨,合葬定陵。[15](www.xing528.com)

吴主孙休的朱夫人,是朱据的女儿,孙休的姐姐朱公主所生的。赤乌末年,孙权替孙休娶朱夫人为妃。孙休封为琅邪王,她随同在丹杨郡居住。建兴年间,孙峻专擅朝政,孙氏皇族都畏惧他。全尚的妻子是孙峻的姐姐,所以只有全公主袒护孙峻。当初,孙和封为皇太子的时候,全公主在背后诬害王夫人,想要废太子孙和,立鲁王孙霸为皇太子,朱公主不听从,因此全公主与朱公主结下了仇怨。五凤年间,孙仪谋杀孙峻,事前被孙峻发觉诛死。全公主便向孙峻说朱公主与孙仪同谋,孙峻冤枉杀死了朱公主。孙休感到恐惧,遣送朱夫人回吴都建业,互相拉着手、流着眼泪分别。朱夫人到了建业,孙峻仍然送她回到孙休的住地。太平年间,孙亮得知朱公主是被全公主害死的,便向全公主询问朱公主被杀死的缘故,全公主感到害怕说:“我实在不知道,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揭发的。”孙亮便杀了朱熊、朱损。朱损的妻子是孙峻的妹妹,孙更加猜疑孙亮,于是贬废孙亮,迎立孙休为帝。永安五年,立夫人为皇后。孙休死,群臣尊称夫人为皇太后。孙晧即帝位一个多月以后,贬为景皇后,称为安定宫。甘露元年七月被孙晧逼死,合葬在孙休的定陵。

孙和何姬,丹杨句容人也。父遂,本骑士。孙权尝游幸诸营,而姬观于道中,权望见异之,命宦者召入,以赐子和。生男,权喜,名之曰彭祖,即晧也。太子和既废,后为南阳王,居长沙。孙亮即位,孙峻辅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与和母有隙,遂劝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赐死,嫡妃张氏亦自杀。何姬曰:“若皆从死,谁当养孤?”遂拊育晧,及其三弟。晧即位,尊和为昭献皇帝,[16]何姬为昭献皇后,称升平宫,月余,进为皇太后。封弟洪永平侯,蒋溧阳侯,植宣城侯。洪卒,子邈嗣,为武陵监军,为晋所杀。植官至大司徒。吴末昏乱,何氏骄僭,子弟横放,百姓患之。故民讹言“晧久死,立者何氏子”云。[17]

孙和的何姬,是丹杨郡句容县人。父亲名遂,本来是一个骑士。孙权巡视各地军营,当时何氏在路旁观看,被孙权看见,认为这个小姑娘不平常,命令随从宦官将她召进宫中,赐给儿子孙和。后来何氏生了个男孩,孙权很喜欢,取名彭祖,这便是孙晧。皇太子孙和被废弃以后,改封为南阳王,在长沙居住。孙亮即帝位,孙峻辅佐朝政。孙峻平时便巴结全公主,全公主与孙和的母亲有仇怨,于是劝说孙峻将孙和迁居到新都,派遣使臣命令孙和自死,孙和的正妻张氏也自杀。何氏说:“如果都随从孙和一道死了,哪个来抚养留下的孤儿呢?”于是活下来抚育孙晧和她的三个弟弟。孙晧即帝位,尊称孙和为昭献皇帝,何氏为昭献皇后,称为升平宫,一个多月以后,又被封为皇太后。封她的弟弟何洪为永平侯,何蒋为溧阳侯,何植为宣城侯。何洪死,洪子何邈继承了封爵,授任为武陵监军,以后被晋朝的军队杀死。何植官至大司徒。吴国末年,孙晧昏庸,朝政大乱,何氏家族骄横,超越本分,子弟凶暴放肆,百姓把他们看成是大祸害。百姓谣传说:“孙晧已经死了很久,当今的皇帝是何家的人!”

孙晧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胤夷灭,夫人父牧,以疏远徙边郡。孙休即位,大赦,得还,以牧为五官中郎。晧既封乌程侯,聘牧女为妃。晧即位,立为皇后,封牧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后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而夫人宠渐衰,晧滋不悦,晧母何恒左右之。又太史言,于运历,后不可易,晧信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升平宫。牧见遣居苍梧郡,虽爵位不夺,其实裔也,遂道路忧死。长秋官僚,备员而已,受朝贺表疏如故。而皓内诸宠姬,佩皇后玺绂者多矣。[18]天纪四年,随皓迁于洛阳

吴主孙晧的滕夫人,是原太常滕胤同族的女儿。滕胤被孙诛灭,夫人的父亲滕牧,因为与滕胤的关系疏远流迁到边远郡县。孙休即帝位,全国大赦,才得回到建业,任命滕牧担任五官中郎。孙晧封乌程侯以后,娶滕牧女为妃。孙晧即帝位,立为皇后,封滕牧为高密侯,授官卫将军,总管朝廷军国大政。后来朝廷官员因为滕牧是尊贵的外戚,大都推举他向孙晧劝谏与争议。可是滕夫人受到的宠爱渐渐衰减,孙晧越来越不喜欢夫人,幸亏孙晧的母亲何太后常常帮助她。又因太史宣称,根据天象测知的运命、气数,皇后不可以改变,孙晧迷信巫师,所以滕后没有被贬废,经常在升平宫奉养何太后。滕牧则被遣送到苍梧郡,虽说封爵官职没有剥夺,实际上是将他放逐到边远地区,滕牧在去苍梧的路上忧愁死去。皇后宫中有大小的官员,不过是充数罢了,只照例接受臣下朝见、庆贺的呈文。可是在后宫被孙皓宠爱的众多侍妾当中,执掌皇后印章的人可多呢。天纪四年,晋朝灭亡了吴国,滕夫人随同孙皓迁往洛阳。

评曰:《易》称“正家而天下定”。《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诚哉,是言也!远观齐桓,近察孙权,皆有识士之明,杰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由是论之,惟以道义为心、平一为主者,然后克免斯累邪!

评论说:《易》称“整治好家庭而后天下才能安定”。《诗》称:“先要对自己的妻子树立好的榜样,再推行到自己的兄弟,进而用榜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确实正确,这些话啊!我们观察古代的齐桓公,近时的孙权,他们都有知人的英明、超人的大志,可是不严格区别正妻与侍妾的不同地位,致使后宫的尊卑关系错乱,被从古到今的人们耻笑,灾祸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后代。用这种观点来评论,只有那些心存道义、以平一为主的人,才有可能免除这种过失、祸患啊!

[1] 《搜神记》曰:初,夫人孕而梦月入其怀,既而生策。及权在孕,又梦日入其怀,以告坚曰:“昔妊策,梦月入我怀,今也又梦日入我怀,何也?”坚曰:“日月者阴阳之精,极贵之象,吾子孙其兴乎!”

[2] 《会稽典录》曰:策功曹魏腾,以迕意见谴,将杀之,士大夫忧恐,计无所出。夫人乃倚大井而谓策曰:“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策大惊,遽释腾。夫人智略权谲,类皆如此。

[3] 《志林》曰:按会稽贡举簿,建安十二年到十三年阙,无举者,云府君遭忧,此则吴后以十二年薨也。八年九年皆有贡举,斯甚分明。

[4] 《吴书》曰:权征荆州,拜奋吴郡都督,以镇东方。

[5] 《吴书》曰:祺与张温、顾谭友善,权令关平辞讼事。

[6] 子承撰《后汉书》,称幼以仁孝为行,明达有令才。弟贞,履蹈法度,笃学尚义,举孝廉,建昌长,卒官。

[7] 《会稽典录》曰:承字伟平,博学洽闻,尝所知见,终身不忘。子崇扬威将军,崇弟勖吴郡太守,并知名。

[8] 泭音敷。郭璞注《方言》曰:“泭,水中也。”

[9] 《江表传》曰:初,袁术遣从弟胤为丹杨,策令琨讨而代之。会景还,以景前在丹杨,宽仁得众,吏民所思,而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众,乃复用景,召琨还吴。

[10] 《吴历》曰:纂先尚权中女,早卒,故又以小虎为继室。

[11] 《吴书》曰:夫人父名卢九。

[12] 《吴录》曰:袁夫人者,袁术女也,有节行而无子。权数以诸姬子与养之,辄不育。及步夫人薨,权欲立之。夫人自以无子,固辞不受。

[13] 《吴录》曰:亮妻惠解有容色,居候官,吴平乃归,永宁中卒。

[14] 臣松之以为休妻其甥,事同汉惠。荀悦讥之已当,故不复广言。

[15] 《搜神记》曰:孙峻杀朱主,埋于石子冈。归命即位,将欲改葬之。冢墓相亚,不可识别,而宫人颇识主亡时所著衣服,乃使两巫各住一处以伺其灵,使察鉴之,不得相近。久时,二人俱白:见一女人年可三十余,上著青锦束头,紫白袷裳,丹绨丝履,从石子冈上半冈,而以手抑膝长太息,小住须臾,进一冢上便住,徘徊良久,奄然不见。二人之言,不谋而同,于是开冢,衣服如

[16] 《吴录》曰:晧初尊和为昭献皇帝,俄改曰文皇帝。

[17] 《江表传》曰:晧以张布女为美人,有宠,晧问曰:“汝父所在?”答曰:“贼以杀之。”晧大怒,棒杀之。后思其颜色,使巧工刻木作美人形象,恒置座侧。问左右:“布复有女否?”答曰:“布大女适故卫尉冯朝子纯。”即夺纯妻入宫,大有宠,拜为左夫人,昼夜与夫人房宴,不听朝政,使尚方以金作华燧、步摇、假髻以千数。令宫人著以相扑,朝成夕败,辄出更作,工匠因缘偷盗,府藏为空。会夫人死,晧哀愍思念,葬于苑中,大作冢,使工匠刻柏作木人,内冢中以为兵卫,以金银珍玩之物送葬,不可称计。已葬之后,晧治丧于内,半年不出。国人见葬太奢丽,皆谓晧已死,所葬者是也。晧舅子何都颜状似晧,云都代立。临海太守奚熙信讹言,举兵欲还诛都,都叔父植时为备海督,击杀熙,夷三族,讹言乃息,而人心犹疑。

[18] 《江表传》曰:晧又使黄门备行州郡,科取将吏家女。其二千石大臣子女,皆当岁岁言名,年十五六一简阅,简阅不中,乃得出嫁。后宫千数,而采择无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