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新语:广东近年获奖电视剧简评

珠江新语:广东近年获奖电视剧简评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获奖的一部部电视剧,恰如它枝头上一朵朵怒放的花蕾。广东荣获电视的成就,离不开国内同行的支持。珠江文化意识的确立,使广东电视呈现出富有岭南风味和豪放的开放气派的美学风貌,这都可从一些获奖剧目的审美追求中看到。淡雅飘逸的诗意美追求,是广东获奖电视为观众所爱的一个奥秘,在国外多次获奖的优秀短剧《小船》,享有诗剧之称。广东获奖电视的成就是喜人的。

珠江新语:广东近年获奖电视剧简评

广东电视,是英姿挺拔于珠江文化沃土上的一株红棉。近年来获奖的一部部电视剧,恰如它枝头上一朵朵怒放的花蕾。它们沐浴着南海岸边时代的风雨,应合着神州脉搏的律动,给观众带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春讯。

无论是从这些获奖电视(包括飞天奖、金帆奖、广东省庆祝建国40 周年优秀作品奖)的题材选择看,或是从它们的创作实绩看,其所弘扬的珠江文化和执著的多元美学追求都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博采兼容、胸襟开阔的雄豪气度和雅俗共赏、瑰丽秀美的旖旎风采。

广东电视台的24 集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和广州电视台12 集电视连续剧《商界》,是全方位展现南国大都市改革开放时代风貌的两部力作。前者以一个香港爱国女士周颖为主角,以6 位禀赋、心态、性格各异的公关小姐为对比,多视点地观照了改革开放时代广州青年的心灵轨迹和理想追求,有力地扭转了人们对公关这一类改革开放的新事物的偏见和疑虑,展示了粤港经济合作共同振兴中华的美好远景。后者则给我们展现出经济发展规律与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张汉池、廖祖泉和曾广荣在商界金融领域的开拓、拼搏的成功或失败,深刻地昭示出改革开放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它们的认识价值和审美取向都是各有千秋的。当然,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表现了编导者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进入开放和更新时期的珠江文化的强烈关注,以及近距离地诠释生活的审美兴趣。这是社会主义文艺高奏的时代主旋律的动人乐章

广东是中国近代历史先行者。自150 多年前的鸦片战争至1979 年,可以说是珠江文化发展的“外引换质”期,这其中包括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引进马克思主义这两个阶段。这一时期的珠江文化,孕育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伟人。广东电视以宏大的气魄将“百日维新”和“太平天国”推上荧屏,与珠影拍摄的历史巨片《孙中山》鼎足而立。这是具有战略眼光和艺术眼光的,是对珠江文化吸纳外来的思想文化的一次艺术扫描。18 集的连续剧《康梁变法》,表现了粤籍维新志士感时忧国,变法图强,慷慨赴难的光辉业绩,塑造了被讥称为“康三癫”、美称为“新会神童”的维新领袖康有为以及梁启超的荧屏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为近代革命领袖摇篮的南国的历史风云,展现了在强大的封建统治势力镇压下必然出现的历史悲剧结局。

广东电视在表现近代史前期的悲壮史实时凝练厚重,而在表现近代史后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坎坷进程时,变得潇洒雄放,风格多样。这里面,既有表现红军时期在陈毅等领导下的南雄革命斗争的《血沃油山》,歌颂高雷人民抗日军军长张炎的英勇不屈的《铁血风尘》,描写智救身陷魔窟的友军高参的《紧急营救》,也有表现流落省港街头的不幸儿童觉醒的《虾球传》,描绘善良平凡的白衣天使的《丹姨》,以及表现“文革”中患难知音的《雾失楼台》,都以其壮怀之烈,意境之美,人情之浓,给观众以感染。

广东荣获电视的成就,离不开国内同行的支持。加强珠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使广东电视在题材、编导、演员各方面都能择优精选,这无疑促进了广东电视艺术的繁荣,获国际大奖的《小船》,题材来自江苏,景地却在白藤湖;《过埠新娘》的姑娘们生于南粤,颠沛流离却在南洋;《公关小姐》、《康梁变法》的主要演员分别来自塞北关外,而全剧的美学风格却是南方的。这种兼容并蓄,豪放雄阔的文化交融意识,还体现在对中原文化、香港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的借鉴上,由此形成了广东获奖电视特有的南北文化(如《康梁变法》、穗港文化(如《公关小姐》、《家庭》、《虾球传》),以及粤文化与南洋文化(如《过埠新娘》、《紧急营救》)的荟萃。(www.xing528.com)

珠江文化意识的确立,使广东电视呈现出富有岭南风味和豪放的开放气派的美学风貌,这都可从一些获奖剧目的审美追求中看到。

淡雅飘逸的诗意美追求,是广东获奖电视为观众所爱的一个奥秘,在国外多次获奖的优秀短剧《小船》,享有诗剧之称。它以烟波迷濛的湖水寓意村童对年青女教师不幸殉职的无尽思念,以蛮荒草野上的熊熊烈火象征新文化对愚昧贫瘠的开战。这都给人以深隽的回味和激越的感奋。立意好、意境美的散文诗剧《雾失楼台》,则以催人泪下的交响乐般的电视语言,叙述了“文革”时期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那清雅甘醇、含蓄深沉的表现手法,那蛙鸣、蹄痕、脚印、犬吠、琴鸣、雨声、雾岚的无言倾诉,无不流淌着一种情感和诗美。

夸张而不失实,清浅而不庸俗,丰富而不繁杂的俗文化美的开掘,则展示了广东获奖电视的一种新的创作潮流,体现出编导热情地贴近生活,倡导时尚,针砭时弊的赤心。超过200 集的《万花筒》系列短剧中的一些人物已成为珠江流域尽人皆知的荧屏典型。他们的琐事趣闻,合成了一幅南国浮世图。

另外,广东电视在多功能综合美的表现手段上,也获得了卓然独立的成果。许多剧目在音响、剪辑、摄影、照明、美工诸方面都获得了单项奖。同时,在追求画面的岭南风情美和都市美等方面,也有鲜明特色。

广东获奖电视的成就是喜人的。然后,从满足珠江民众较高的文化需求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视野的时代要求来看,它还需要进一步前进,而且还要迎接文化体内部的香港电视文化的挑战。它必须进一步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进一步加强与外地电视文化的交流,择优纳善。在创作上要处理好不同时期的题材比例,既要高奏历史新时期新人新风新事的“主旋律”,更多地拿出敏锐感触现实的优秀作品,又要继续开掘近代爱国志士的题材。同时,深化电视艺术理论的研究,也必须提到广东电视的议事日程上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