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新语:金塔打造珠江文化

珠江新语:金塔打造珠江文化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承认,新珠江文化的建设,是检验“人类文化金塔”论的最好试金石。要达到新珠江文化大繁荣的宏伟目标,需要人们明智地选定广州作为珠江文化发展的中心基地,并采取一系列高瞻远瞩的伟大战略措施。它对珠江文化的世纪行——金塔之梦——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在综合文化区域内,广州至今仍是珠江军事文化的指挥中心,在国防建设中担负着保卫祖国南大门的重任。

珠江新语:金塔打造珠江文化

珠江文化建设,在进入开放更新期,走向新世纪和平发展之路以后,应如何以人类文化金塔的理论去设计规划蓝图?她的繁茂沃土,能否如愿地培植起新文化参天巨树,为中国梦的中华文化森林壮容增色?她应该选择哪座名城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基地才最有利?这都是我们在探讨珠江文化时所不可回避的严肃论题。

应该承认,新珠江文化的建设,是检验“人类文化金塔”论的最好试金石。从“塔基”的建设看,粤港澳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国两制”条件下物质文化繁荣的伟大成果:溯珠江而上,隔海峡相望,以珠江三角洲大都会带为核心的改革开放新文化,遍地开花结果。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将紧紧抓住物质文化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不放,为造福全人类的塔基文化添砖垒石,实现广东“追龙升康”的宏伟目标和海南经济大特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自的经济发展目标。从“塔身”的建设看,随着“九七”之后香港、澳门主权的相继收回,珠江流域综合文化的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更有成效地成为本地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联系的中介。从“塔尖”的建设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两种制度间的精神文化的交流将继续进行,在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共识和合作领域已势在必然。经济的合作与繁荣有利于文化的兼容和发展,文化的多元与整合有利于经济的活跃与舞飞。

从“塔尖”的检修和维护看,珠江近代文化孕育的3 位伟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以其大无畏的变革精神和对“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的毕生追索,给包括珠江民众在内的炎黄子孙以丰富的启示和巨大的鼓舞。珠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无数英烈有史以来尤其是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人类理想社会求索、奉献和牺牲,将成为珠江民众建设更高更新的伟大文化事业的无穷力量的源泉。

可以想见,只要珠江文化的建设者们能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能牢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坚持以体现人类根本利益的物质文化建设为中心,积极发挥综合文化的协调中介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为向心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大繁荣,新珠江文化的勃兴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就一定是必然的。

要达到新珠江文化大繁荣的宏伟目标,需要人们明智地选定广州作为珠江文化发展的中心基地,并采取一系列高瞻远瞩的伟大战略措施。

为什么要选择华南重镇、世界文化名城大广州,而不是国际大都市香港,或者其他省会、首府、特区大城市作为泛珠江区域的文化发展的中心基地呢?它对珠江文化的世纪行——金塔之梦——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有史以来广州就是珠江流域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海外贸易口岸,甚至一度成为全国惟一开放的口岸粤海关的所在地。它总汇西、北、东三江水系,以入海八门和南海连贯南江水系的独特地理优势、曾经一统岭南和领导中南地区的政治优势,尤其是历史名胜众多和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曾作为革命策源地的文化优势,是华南地区任何一个城市无法比肩的。当然,近40 年来她已在物质文化上落后于140 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香港。但是,广州的固有优势并没有因为香港的崛起而丧失殆尽。

如果说,处在两种制度文化的交接点的香港,能够在资源缺乏的条件下,不失机遇地利用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繁荣致富,在40 年时间内缩短了数千年来与广州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下,资源充裕的敢于揭开绳索大步迅跑的广州,就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填平与香港间存在的鸿沟,在全国率先进入小康。当然,从人类文化金塔的观点和珠江文化繁荣的整体利益看,广州重振雄风并不意味着要牺牲香港、削弱香港或取代香港。香港的存在本身对广州有利,对珠江文化繁荣有利,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在我们将广州与香港进行全面比较以论证前者应起的中心作用的时候,始终持一种穗港提携、公平竞争、紧密合作、扬长避短、共创繁荣、利益一致的中华民族立场和大珠江文化立场,这是应予明确的。广州在与香港的经济竞赛和合作中应成为经济巨人肩上的文化体操王子,而不会去充当摔倒同伴称王称霸的莽汉。

在衣食住行用的大文化范围内,广州市1993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10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49 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2.8 万多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至今未变,形成了消费市场为主,生产资料、房地产、劳务、技术、信息咨询市场相配套的一定规模的市场体系。广州是全国久负盛名的商业文化中心,素享“食在广州”之美誉。在全国高层建筑的实力竞赛中,广州已3 次夺魁(63 层国际大厦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建筑)。目前建好了亚洲一度最高的80 层中天广场。广州拥有5 座五星级酒店,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交通便利,陆海空四通八达……在物质文化的领域内与国际国内有着广泛的合作与传统友谊。

在综合文化区域内,广州至今仍是珠江军事文化的指挥中心,在国防建设中担负着保卫祖国南大门的重任(“九七”后已包括香港)。在文教保健方面,广州是珠江地区大专院校最为密集的高级人才培训基地,1993 年全市在校大专学生2.98 万人,研究生3865 人。暨南大学等多年来为港澳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山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等医疗单位代表了珠江卫生文化的新水平。天河体育中心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兴建,世界女足赛在此举行以及七届全运会广东在此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实绩,有目共睹。在法制建设方面,广州一方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各项法规法律,一方面根据实际自定地方法规,参考采用英式法制文化的香港法律服务经验,在办好国家律师事务所的同时扶持集体、自办的律师所,让香港、外市的名律师所来穗设办事处,维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

如果说,广州与香港相比,在物质文化方面还大多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有待日后的充分发挥才能证明,在综合文化方面的优势也不十分突出的话;那么,广州在精神文化区方面的优势还是可观的。

道德文化的范围看,广州提倡“稻穗鲜花献人民”的广州人精神,以“团结、友爱、求实、进取”为市风,为全国卫生城市和拥军模范城市,社会秩序较好。在道德观方面与社会主义祖国完全一致,同时对有贡献于公益事业的港人授予“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在宗教文化方面,广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共存,是宗教文化胜地。综而观之,广州的文化氛围更适应新珠江道德文化的培育,其道德准则比起香港来更易为国内大多数人所认同,是传播高尚道德文化的理想中心。

艺术文化的范围看,广州地属省会,人文荟萃,其文艺创作队伍的素质和数量均胜于香港。广州美术学院是饮誉画坛的岭南画派的人才基地,星海音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与华南文艺成人学院、粤剧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省市话剧院、粤剧学校、歌舞剧院等专业文艺团体、省市电视台、音像出版机构、珠影公司等大众艺术传播媒体均对岭南艺术精华的弘扬和社会主义的艺术文化作出了贡献,在保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岭南艺术特色上比香港更胜一筹。

从学术文化的范围看,广州有省市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和数十家高等院校、文艺团体、党政机关设立的专门研究所等数量可观的科研单位,有上百个专业学会,在形成具有新珠江文化特色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成果方面具有比香港更强的优势,和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也有着更广泛的密切联系。(www.xing528.com)

从政治文化的范围看,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广东的省会,广州同时又是全国改革综合配套试点城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行政中心,富于珠江地区的行政管理经验和拥有通晓内地行政管理的行政人员。这又是香港所欠缺的。

当然,香港在精神文化领域也并非绝对劣势,全无优点。在道德文化方面它更易与海外国家沟通;在艺术文化方面它更有国际市场经验,有更强大的生产基地和适应亚太粤语地区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消费市场,有更熟悉现代艺术生产流程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一批明星;在政治文化方面,有成熟的公务员制度,等等。结合香港在金融业、信息业、外贸业、房地产业、交通业方面的综合优势,广州更不能大摆“省港”旧结构的“老大”架子,而应该充分利用香港的金融实力、信息网络、外贸渠道、房地产经验、法律经验、交通工具、人才优势来加强自身的“文化中心”地位,在相互学习,广泛合作,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对新珠江文化的大繁荣作伟大贡献。

同时,在确认了广州所可能和应该起到的文化中心的历史作用之后,绝不应忘记新珠江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只有“中心”的作用,而没有珠江三角洲的配合,没有粤、桂、琼、港、澳和泛珠江区域的全面合作和共同繁荣,也是不成的。

近年来,广州已经在诸多专家详加论证的基础上,对如何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问题作了跨世纪的抉择并在培育广州人都市意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发展战略,建立高效规范的现代化市场网络,力争成为华南金融、贸易、科技、交通、信息、文化中心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作了部署,这无疑是新珠江文化大繁荣的福音。若能如愿实现,则“珠江大都市带”则应易名为与大上海齐名媲美的大广州都市带。它的繁荣兴旺,将为亚太经济的发展增添沸腾的活力。

不言而喻,与集全国文化精英的大北京相比,与科技力量和工业实力雄厚的大上海相比,作为全国商业文化中心的“大广州”的崛起还是一个美丽的春梦。同样,在左右中国政局的黄河文化母亲面前,在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 并正在飞速增长的长江文化大哥面前,珠江文化还只是一位刚刚长成的葱俊然而尚显单薄瘦削的少女,其左(广州)右(香港)心室的整合及强大心脏的跳动,还有待医术精湛的国手妙治和珠江流域人民大文化意识的确立。

尽管如此,在2013 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破四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泛珠江龙头广东省,作为中国首个万亿美元区域经济体横空出世,超过港台新加坡,直逼韩国,正面临着专家研判的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围地区转移的“转移促升级”,以及高素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的“转移促转向”,合称“双转移”的严峻挑战之际,作为珠江文化发展的策源地与中心地的广州,所担负的历史重责,自然是艰巨而光荣的。

总而言之,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显赫一时的珠江文化的新纪元,是可望而漫长的世纪远行,但它绝非是空幻虚妄的。

看——

一条桅杆,新珠江文化巨轮的高高挺立的桅杆,已经在太平洋西岸的南海波涛间浮现了。让我们高举起双臂,为这般巨轮的疾驶而来尽情欢呼吧!

在人类经历了千万年的艰辛磨难,努力建立起来的雄伟壮丽的文化金塔的尖端,分明已经镀上了一层东方旭日的金辉,一朵朵玫瑰色的祥云正漂浮其上,似乎在祈愿着人类理想社会的早日到来。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 卷):114.

[2]列宁.列宁选集(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3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