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影视音像:活跃珠江文化产业市场的有益因素

香港影视音像:活跃珠江文化产业市场的有益因素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这未免低估了社会主义文化健康肌体的免疫力。其二,引进香港版的录音录像带,已成为省内音像出版社改善经济状况,推出国产新带的重要经济来源。在今天,不正视珠江大文化产业市场的存在,以及香港影视音像文化作为活跃珠江文化产业市场的有益因素和巨大潜能,必将导致文化决策的盲目和失误。

香港影视音像:活跃珠江文化产业市场的有益因素

回顾电影史便可见,香港电影与台湾电影一样,同属中国电影系列。抗战初期和战后时期,夏衍、蔡楚生等进步影人曾相继南下,先后两次给香港影坛吹进了抗战爱国、扶正祛邪的清新空气。《血溅宝山城》、《珠江泪》等一批爱国爱民影片的拍摄成功,涤荡了当时一些怪力乱神、醉生梦死的电影垃圾,升华了香港观众的艺术情趣。香港电影在四五十年代便形成的这种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曾经受到祖国电影界的好评,一些进步电影还在国内获奖。近30 年来,对外片取不设防政策的香港电影,不但没有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湮灭,反而保持了民族的传统和风格,不仅大得香港人青睐,而且执东南亚电影市场之牛耳,还开辟了海外市场,堪称奇迹。这在某种意义上确证了中华文化生命力之顽强。

无独有偶,在种类样式较电影单纯得多的香港电视,也鲜明地保持了自己的港味粤质,不仅人物的面孔、语言是粤味的,就是思维定势、风俗习惯、气质举止,也处处可见粤人的灵气神韵。其更胜电影一筹的,则是在“香港现代城市题材”方面的全方位扫描和洞幽烛微的艺术表现,它无异于为人们提供了一部香港繁荣形象史和一幅真切描画港人心态的浮世绘。作为影视艺术家庭化传播载体的音像业则集纳了香港电影与电视连续剧之长,以更便捷的明暗兼有的渠道向粤港民间渗透。

无庸讳言,香港影视音像中确夹杂着不少殖民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糟粕,还有些暴力、色情、鬼怪等乱人心智的东西,近时三级片的泛滥更是某些片商唯利是图的极端表现。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把脏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的蠢举的借口。因为这未免低估了社会主义文化健康肌体的免疫力。对影视、音像出版和其他文化事业姓“社”姓“资”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艺术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综合影响力,是否有利于丰富和提供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如果我们能在观念上承认这一点,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要求外资引进和经济建设,而且也必然要求有选择的文化吸收和文化建设的话,就会对香港影视音像的涌入持更为积极求实的态度,并努力使其转化为活跃珠江三角洲文化产业市场的有益因素,最终为解放广东艺术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服务。(www.xing528.com)

这是否一厢情愿的空想呢?非也!其一,每逢佳节盛会,粤港电视台联播合制节目,均大获成功;香港电视连续剧的播出为省市电视台带来了可观的广告费,活跃了本地经济市场。其二,引进香港版的录音录像带,已成为省内音像出版社改善经济状况,推出国产新带的重要经济来源。其三,香港电影界的有识之士,鉴于香港电影虽然资金雄厚,生产力发达、信息灵通、包装精美,却有市场狭小、观众有限、题材贫乏、跟风抢拍、粗制滥造、演员不足、外景单一等弊端,几年前便一一列举了合作拍片的好处,并呼吁向香港电影开放沿海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同时还热情提出了先在深圳、珠海等特区开放电影市场,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到珠江三角洲的具体建议。这些合理建议后因时局变化无人回应而收效甚微。

然而,经济合作的深广度永远与文化交流的紧密度成正比,高势能文化对低势能文化的幅射引领,毕竟是不可违背的历史发展规律。目前,在以港商为主的外商投资达140 亿美元的珠江三角洲,已跟香港形成了前店后厂,有数百万工人为其效力的经济新格局,再要实行大众文化传媒的全封闭是不必要也不可能的。事实上,珠影早已跟香港银都机构鉴定了合作协议,并与深影分别跟香港各影业公司先后合拍了《寡妇村》、《联手警探》、《英雄本色》等10 部电影,有的还在国内外获了奖;省电视台也与香港合拍了电视剧《铁桥三》、系列专题片《中国玉》等片;深圳则内引外联,建起了全国唯一可以优先放映港台海外优秀电影的“南国影联娱乐中心”,率先向世界敞开了最具世界语言的电影文化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省内各音像出版社引进出版的港台海外录音带,也达到151 部40 万盘。在今天,不正视珠江大文化产业市场的存在,以及香港影视音像文化作为活跃珠江文化产业市场的有益因素和巨大潜能,必将导致文化决策的盲目和失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