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香港证券市场的组织结构

解析香港证券市场的组织结构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香港联交所现货市场中有两个主要的交易平台,即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下文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对香港证券市场的结构进行详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市价总值变化情况见下图。但是,香港证券市场创业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截至目前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先扬后抑”的两种态势。因此,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对公司及投资者进行教育工作是尤为必要的。

解析香港证券市场的组织结构

经过170多年的发展,香港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金融中心,可以为许多亚洲企业以至跨国公司提供筹资的机会。香港金融交易品种繁多,其中备受投资者关注的当属香港证券市场。而在香港联交所现货市场中有两个主要的交易平台,即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下文也将从这两个方面对香港证券市场的结构进行详述。

(一)市场板块

1.主板(SEHK) 。香港作为国际上重要的金融中心,既是通往中国内地的门户,又与亚洲地区的其他经济体有关密切的联系。因此,香港联合交易所是许多亚洲企业首选的上市融资平台。而香港的主板市场一般为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盈利记录的公司提供融资机会。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按行业可分为金融、公用事业地产、综合企业、酒店、工业和其他等七大类,其中尤以前四类为主。自1986年至2013年间,香港的主板市场市价总值在总体上呈上升态势。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市价总值变化情况见下图。

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市价总值变化图(1986~2013)

总的来看,香港主板市场是一个运作体系科学、监管体系严密的市场。一方面,就具体运作而言,香港主板市场股票的发行和交易都严格依据上市规则和法定程序进行,经过多年的充实与修改,目前香港涉及股票市场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善,内容涵盖公司建立与重组、上市规则、股票交易市场监管和投资者利益保障等诸多方面。这些完备的法律法规为香港股票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此外,香港联交所的技术设备也是非常先进的。1986年起,计算机辅助交易系统投入使用并与伦敦纽约、东京等主要国际市场实现联网。1992年,统一的中央结算和交收系统开始运作,这进一步提高了香港股票市场的交易效率。另一方面,就监管体系而言,香港证券市场拥有三个层次的管理制度,即政府集中管理体系、证券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和其他相关行业专业操守自律管理体系,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为补充,从而使香港股票市场的管理工作显得严密又不失弹性

2.创业板。创业板市场,以激励“创业”为基本立足点。激励“创业”的关键点,不仅在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推进各种新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设立创业板的目的,不在于激励一般的中小企业,而在于激励新产业的“创业”和成长。

在整个社会环境下,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创业板的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民营经济的成长,对改善社会资产的质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999年11月,香港联合交易所设立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市场。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旨在为不同行业有规模的、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新兴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平台。由于具有沟通便利、手续便捷、上市标准灵活和维护费用低廉等特点,它比较适合对上市速度和沟通效率等均有较高要求的中小企业。

在运作程序方面,创业板是由香港联交所营办的市场,它由联交所董事会管理。香港联交所董事会已经安排由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及(或)其代表执行一切有关创业板上市事宜的职权及职务,但是需要受到创业板上市规则所规定的复核程序所限制。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市场从业人员、上市公司代表及业内专家。创业板的管治方式要求市场能以公平、有序及有效率的方式运作。如前所述,创业板的运作理念在于透过严格的讯息披露制度,强调“买者自负”和“由市场自行决定”。

但是,香港证券市场创业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截至目前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先扬后抑”的两种态势。具体来说,在设立的前三年,香港创业板吸引了大批企业上市。受全球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影响,2003年至2006年香港创业板的新上市公司数量连年减少,分别只有27 家、21 家、10家和6家,新股上市陷入倒退的状态。在企业融资方面,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金额在2000年达到峰值港币148亿元,随后也逐渐下降,到2010年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额仅为港币6.49亿元。很多公司不愿意到香港创业板上市,而保荐人也不鼓励客户到香港创业板上市。总体来看,截至2010年12月底,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169 家,总市值约港币1346 亿元,将这个数值与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相比,香港创业板并不能称得上非常成功,而当前香港联交所、香港证监会与有关各方也都在探索香港证券市场创业板的改革。

(1)港交所创业板的特点。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在市场定位方面。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市场在行业和规模上没有限制,以成长性公司为目标;有其独立的上市规则和独立的一线管理;风险预期较高,“买者自负”的风险承担理念在本市场表现明显;与现有香港联合交易所的地位平等且运行独立。②在交易交割方面。最初采用自动驱动盘的无纸化及电子交易方式等,第三代自动驱动盘系统正式推出后,交易将以单一价格竞价方式进行。③在市场监管方面。香港联合交易所是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企业要在其创业板上市,则其保荐人必须负责首次公开招股的全部资料披露之相关事项,而联交所本身不对上市申请人的经营能力作任何评估与审核。④在信息披露方面。其一,有关披露与关联交易的规则与主板市场大体相似。其二,企业需每季申报业绩,但不需经会计师进行审核。其三,相关信息通过联交所网站和新闻稿对外公布。⑤在负面影响方面。首先,由于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规模较小,交易投资量也相对较小。其次,创业板上市后,也许并不能立即盈利,甚至需要政府在税务及资金等方面进行支持。最后,比较小的发行人在公司治理和遵守职业操守方面比较容易出现不良表现,甚至出现操纵市场等情况。因此,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对公司及投资者进行教育工作是尤为必要的。

(2)港交所创业板优势。一般来说,一些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尤其那些新兴企业(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商业概念及增长潜力的公司),往往因在盈利/业务纪录方面未能符合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的规定而不能获得上市地位,而创业板市场就是特为填补这一空缺而设。①创业板为具增长潜力的企业提供集资渠道。创业板并不规定有关公司一定有盈利记录才能上市。如此一来,具增长潜力的企业也可以透过根基稳固的市场及监管来筹集资金,从而好好掌握各种增长机会。除了本地区内的企业外,国际上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也可透过在创业板上市来加强本身在中国以至亚洲的业务,提高产品知名度。②创业板让投资者有多一个可投资于高增长、高风险业务的选择。对于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尤其没有盈利记录者)来说,日后表现的好坏存在着极大的不明朗因素。鉴于涉及的风险较大,创业板以专业及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投资者为对象。创业板的运作理念是“买者自负”,一切风险概由投资者自行承担。③创业板提供集资渠道之余,也提供了清晰的定位,促进香港以及区内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创业板欢迎各行各业中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上市,规模大小均可。其中当以科技行业的公司最受瞩目,因为其业务性质正好与创业板旗帜鲜明的“增长”主题不谋而合。透过提供集资渠道以及给予科技公司清晰的定位,创业板对香港特区政府促进本地科技业务发展的举措将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④创业板促进创业资金投资的发展对创业资本家来说,创业板既是出售手上投资的渠道,也是进一步筹集资金的好地方,有助创业资本家做出更多投资,也在更早阶段即做出投资,对行业发展有利。

(二)股票指数

当前,香港证券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指数包括以下三种:即恒生指数、恒生中资企业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

1.恒生指数。恒生指数,是指由恒生银行的全资附属机构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前身为恒指服务有限公司)于1969年11月24日开始推出的主要反映香港股票市场表现的指数。恒生指数于1985年建立了四个分类指数,即公共事业类指数、地产类指数、工商业类指数和金融类指数,并把所有成分股分别纳入这四类指数中,以便更明晰地反映市场各类别股票的价格趋势。事实上,除应用于股票市场外,恒生指数还广泛应用于各个类型的衍生产品。1986年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后,1993年它又推出恒生指数期权合约。1999年第一只以恒生指数为基准指数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2006年2月,恒生指数公司宣布特定资格的H股可进入恒生指数,2006年5月12日它所公布的文件将成分股比重的计算方法由市值加权法变为流通市值调整法。(www.xing528.com)

2.恒生中资企业指数。1996年至1997年,中资企业上市的热潮在香港股市兴起。根据这一情况,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在1997年6月16日推出了恒生中资企业指数(简称红筹指数),即对具有中资背景并在海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中资控股公司作出界定,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指标。不过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红筹股的热潮即开始消退。2001年10月3日,红筹指数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系列。成分股的挑选标准也作了修改,公司的经营地必须在中国内地才能被选为红筹指数的成分股。1997年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推出时,其基准值为1000点,但是到了2001年10月3日,为了与当时推出的恒生综合指数系列看齐,恒生中资企业指数被调整为以2000年1月3日的2000点为基准值,而用以转换历年指数的系数则为1.53179。

3.恒生国企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即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它是指恒生公司于1994年8月8日开始推出的,用以反映所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表现情况的指数。到2001年10月3日恒生公司推出恒生综合指数后,恒生国企指数变为恒生综合指数的一个成分指数。恒生国企指数只包括市值最大且在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内的H股公司。而在恒生综合指数推出前,恒生国企指数的成分股包括所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H股。1994年至2001年,恒生国企指数的成分股由10只增加到54只。

(三)行业分布

1.联交所主板市场行业分布。所有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企业均被归类至11个行业内,这更易于投资者以及其他市场参与人士对所有的上市公司做出对比,从而发掘具有潜在投资价值的企业。根据2013年的相关数据,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企业中,金融业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约达29.05%,其次便是地产建筑业及消费品制造业。2010年至2013年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行业分类系统股份市价总值的分布趋势见以下图表。

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行业分类系统股份市价总值(2011~2013)

注:数据来源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市场2013年行业分类系统股份市价总值分布图

注:数据来源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2.联交所创业板市场行业分布。企业板市场行业分类与主板相同。根据2013年的相关数据,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企业中,资讯科技业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约达31.25%,其次便是消费者服务业和消费品制造业。2010年至2013年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市场行业分类系统股份市价总值的分布趋势见以下图表。

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市场行业分类系统股份市价总值分布趋势表(2011~2013)

注:数据来源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市场2013年行业分类系统股份市价总值分布图

注:资料来源于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