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可爱的你,电子邮件与班级凝聚力引领的大学教育案例

最可爱的你,电子邮件与班级凝聚力引领的大学教育案例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谨以辅导员与班级全体同学的两封电子邮件,以及邮件背后辅导员的心路历程为例,分享一名基层辅导员的探索与感动。去年3月,我来到环科学院,最初的想法是强化环科学院团委的工作力量,让环科的学生工作锦上添花。结果初入环科,遭遇的就是2008级“五四评优”和2009级“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的失利。一直以来,环科学院都是由升入大二的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直接任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

最可爱的你,电子邮件与班级凝聚力引领的大学教育案例

【案例导读】

从电子邮件到以人人网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再到今日的微信公众平台,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堪称日新月异。相应地,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深度与广度也都在大幅提升。辅导员一方面要增强了育人工作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还要使“正能量”的渗透速度和传播范围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刻、更有成效。

面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积极应对挑战中深入挖掘新媒体技术的育人功能。本文谨以辅导员与班级全体同学的两封电子邮件,以及邮件背后辅导员的心路历程为例,分享一名基层辅导员的探索与感动。

【案例过程】

一个故事的发生往往毫无预兆。

2011年5月28日,2013年5月15日,都不是什么特别的纪念日。即便是对大学生而言,也就是距离期末考试还有一段时间的平凡日子。但要说起新媒体与学生组织建设间的关系,就给这样的日子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我于2010年3月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习,7月正式入职,负责2010级本科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5月初,学院团委书记休假,给了我短暂的全面考虑学院学生工作的机会。如今,2010级本科生已进入毕业季,回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五月,那么忙碌而又充实的五月,仍令人感慨万千。可能,那时的我,也有着说不完的话语,要跟我最亲最近的第一批学生们倾诉吧。就在那个月末,“写给我的2010级同学”出炉了。

亲爱的同学们:

自去年九月你们入学以来,我一直有给你们写点儿什么的冲动。从第一次组织开学典礼,第一次带军训,第一次与你们聊天,到如今,你们即将步入大二的学习生活,成为学长学姐,我也与你们一起共同成长。这一年,你们了解南开,认识环科,并逐步适应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一年,我在熟悉一个辅导员的职责,寻求与你们沟通的途径,也在努力为你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现在刚刚进入5月28日,我想静下心来,写一封信给你们,算不上什么总结,就当是过去一年的工作感受和对未来的希望吧。

回顾从2006年9月到2010年6月我的本科四年,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算是顺利,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去年3月,我来到环科学院,最初的想法是强化环科学院团委的工作力量,让环科的学生工作锦上添花。结果初入环科,遭遇的就是2008级“五四评优”和2009级“五月的鲜花”合唱比赛的失利。说是失利,并不是指这两个年级的活动组织的不够好,同学们不满意,而是没能取得我们预期的好成绩,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那时候我觉得这只是偶然事件,虽然也专门做过一些问题原因的分析,但一时没有想到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后来,经过与这两个年级同学的交流,发现很多问题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我们未能发现并及时解决。

军训让我在环科继续接受挫折的考验,而这次的工作对象是我带的第一批学生。军训成绩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我的经验不足,管理不够严应该是主要因素。不过这一点在今后的军训中可以改善,对你们每一位同学和我日后的工作而言,也算不上有多大的影响。之后各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我也没刻意想过要在你们身上有哪些改变。直到学期之交,院团委、院学生会、环协开始换届,尤其在这个学期,几位同学即将转出环科学院,我在布置工作时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感觉,原本计划中的活动和临时的创意无法付诸实施,我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让我坚定了“厉行改革、稳步推进”的信念,也想以 2010 级为开端,理清工作思路,理顺各学生组织的关系。目的就是让现有的学生组织该发展的发展,该复兴的复兴,该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就去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努力形成全院同学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带着问题去思考解决方案,我很着急,毕竟时不我待。为此,我也苦闷过,彷徨过。在一次回家的路上,我骑过一条地面残破的路,我在车上不停地颠簸。这让我恍然大悟,有些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必须要先修好路才能畅快地通车,先打好地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当我看到第二十七届学生会并没有行之有效的章程,看到自1983年建院以来就成立的环协,其章程也许久未更新的时候,我似乎找到了症结所在。组织架构尚不完善,制度尚不健全,人员选拔机制还存在不合理因素……考虑到这些,又想到可以靠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性文件予以解决的时候,问题貌似迎刃而解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我和几位不同年级的同学好不容易理顺了各学生组织的关系,厘清了不同部门的职责,也确定了需要有哪些部门和职位之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各种所谓的民主选举之后,参加了校院各类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之后,尤其是转专业即将尘埃落定的今天,有工作热情、能力出众、思维活跃的同学涌现出来的并不多。这与学院尚未有健全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有关,所以坚定了我要在2011级开设团校,为学院未来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决心。但远水不解近渴,对2011级新生骨干的培养和对现有工作局面的改善都迫在眉睫。接下来,我就分别就班委会、团支部、院团委、院学生会、院青志协和环协这几个学生组织,进行一下回顾和梳理。

新学期,班委会、团支部将按期换届选举,希望同学们届时遵从自己的意愿,投出神圣的一票。我会吸取今年的教训,加强对新一届班委会的工作指导,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让新老同学都能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我会加强对新一届团支部的工作监督,搞好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让你们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012年的“五四评优”。

院团委的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和现有的选拔机制有很大的关系。一直以来,环科学院都是由升入大二的团支书、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直接任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因此,接下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院团委章程,并在2011级新生入校后开设团校;一方面要在2010级同学当中选拔产生新一届团委的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以及团校的朋辈辅导员。

院学生会长期以来在学院学生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为了加强学院宣传工作,上学期我还专门抽调学生会编辑部、宣传部一部分和大一通讯组的同学们组成记者团。在记者团尚未有成型的章程和准确的职责定位的情况下,当时成立记者团的决定过于仓促。之后尽管也组织过一些培训,但效果并不理想,院刊《绿叶》的编辑出版也陷入停顿。因此,学院将对记者团进行升级重组,恢复学生会编辑部的建制。除此之外,学生会将重设秘书处,协调和监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编辑部的招聘公告已经下发,接下来,学院还会继续进行秘书处干事和其他部长的选拔工作。

院青志协的工作刚刚起步,从与新浪微博合作的活动,到与其他学院青志协联合举办活动,在人人网上看到几位同学设计的LOGO,我能感受到院青志协的活力和能量。希望院青志协稳扎稳打,走好发展道路上的每一个下一步,为同学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协会,2006年12月,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十佳学生社团标兵”称号。如今,这一往昔的荣誉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作为一个以学术性为主,兼具公益性的社团,从近年来“五四评优”和社团联评优的成绩,我们可以看到,环协在日渐衰落,环协的核心活动——论文年会征集的论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做公益活动无法超越绿行,做学术活动科研水平上不去,缺乏创新意识和开展活动的主动性,执行力不强……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无法预见,环协这艘曾经风光无限的邮轮将驶向何方。如果说班级、团支部、院团委和院学生会的改善还有很多抓手可以掌握的话,以我目前对环协的了解,尚未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这方面也是我接下来调研和思考的重点。

对学院现有的各学生组织的梳理就写到这儿,希望能解除同学们心中的困惑。人员招聘和选拔工作近期将逐步展开,招聘公告中会有具体的信息,请大家仔细阅读,踊跃报名。

亲爱的同学们!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每位同学的付出,在此,我对过去一年为环科学院,为大一班集体做出贡献的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一届又一届的环科人用自己的不懈奋斗,赢得了南开师生的尊重和赞誉,让南开回响着环科的声音。今天,我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摆在同学们面前,只为激发更多的同学投入其中。作为你们的辅导员,我会竭尽全力推动上述各项工作,更愿意与勇担重任的同学们一起,共商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改善现有工作局面,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无论你曾经有多少竞选失利的经历,学院的工作平台还在守望你的参与;无论你曾经有多少没被重视的见解,学院都将给你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让环科的声音重新响彻南开吧!

思量许久,这封信就写到这里。期末临近,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贾 盛

2011年5月28日凌晨于17宿

【案例分析】

今天回顾这封信,自觉很多观点、词句还稍显稚嫩。但那时的我,的确是饱蘸着满怀热情与期待,絮叨了这许多的内容:工作一年来的所见所感,在工作中所遭遇的挫败与瓶颈,亲身融入学院各学生组织之中再跳出来思考的问题与对策,承认不足并明确地回应学生的种种困惑,毫不隐晦地提出“厉行改革、稳步推进”的工作信念。这封信发出后,紧接着就是学院学生团委的纳新、学院团校的初创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时候的我,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可以说是在一次次近乎惨烈的碰壁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出于法学的学科背景关注制度建设,到面对环科的实际情况注重骨干培养,都是以问题为导向,都是在实践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案例过程】

时间悄然流逝,两年后的我,面临的情形却差不太多:一个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入职适应期,一个是挂职归来的重新适应期;同样是从报到开始带本科新生,同样是入学次年五月这样一个瓶颈期。不同的是,这第二封信写于2013年5月14日晚与班委会的一番畅谈之后。更大的不同是,我已经由关注制度建设、骨干培养,转到另一个层次的工作——情感维系。

坦率地讲,2013级本科新生入学以来,我们工作的确缺乏足够的统筹规划,一次次地为讲座和其他集体活动“拉”观众的过程,也是班干部和我的威信逐步沦丧的过程。而学生对学校、学院的那种蓬勃的热爱之情,又溢于言表。这个时候,在认同的基础上及时疏导学生的负面情绪,再将其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将班集体紧紧凝聚起来的正能量,显得尤为重要。我给学生的第二封信,即“写给我的2012级同学”[1],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就的。

亲爱的同学们:

两年前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也写了一封近3000字的长信给我的2010级同学。说是“同学”,因为我发自内心地还是将你们当成是我的学弟学妹,而不是我的“学生”。思量再三,在今天这个并不特殊的日子里,我又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完这封信,与我一同思考一年来的大学生活。

14日晚,我第二次和班委会的同学们聚餐。和第一次不同的是,聚餐后,我们十几个人站在五宿楼下,又聊了将近两个小时,直到五宿阿姨喊女生们回去。还记得入学之初的一两个月,有太多的工作要布置给班委和寝室长来完成,那会儿我们经常在主楼228开会,不过大都也只是我向大家传达一下这个要求,安排一下那个任务,由大家来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各抒己见,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议并初步达成共识,这还是第一次。这也是我难以抑制心中的热情,要在凌晨时分写信给大家的直接原因。

这学期,时间很短,我们很忙。我们忙着练合唱,忙着举办“环科文化节”,忙着为各种活动拉观众与被拉,忙着让领导放心、让同学满意。可以想见,未来的路,没有最忙,只有更忙。有人说,“忙”就是“心”“亡”了。所以,我们要静下来,想一想。

一年来,我们完成了班级、团支部的初步建设,在军训、合唱比赛这两大集体参与的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年度的“五四评优”中,“31506”宿舍团小组代表2012级参评,并荣获“五四红旗团小组”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班委会的精诚合作,更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支持。仅此一点,足以让我为你们而骄傲。

荣誉也好,成绩也罢,一经取得,便成往事。看似十分重要的“结果”,远不如为之奋斗的“过程”更令人感动,远比不上大家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值得思考。

曾有这样一个瞬间令我动容,“校长杯”篮球比赛中,特别是最后两场激情碰撞的比赛,我们看到学院每个年级至少都有10名以上的同学前来观战。场边的呐喊,可谓“豪情征万里,豪气震九霄”,环科学院超强的凝聚力展露无余。但凡亲历此情此景的同学,相信都会自豪地说一句,“我是环科人”。

“我是环科人”,一句话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相信经过了一个月坚持不懈的合唱排练和紧张刺激的合唱比赛之后,大家的这种感觉只会更强烈。不过,我想与大家一同反思的是,这究竟是一时的感觉,还是一直的感觉?如果是一时的,那只能算是应激反应或情绪冲动;如果是一直的,那才能说是环科学院纯粹的实力体现。

事实胜于雄辩。当我们面临低水平、同质化活动再三举办,经费支持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情形时,我看到的不再有“我是环科人”的决绝与果敢,取而代之的只有满脸的迷茫与无奈。坦率地讲,学院一次又一次地提出为讲座等其他活动拉观众的要求时,我真是无语、无助更无奈,就像陈孝正说的一样“我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越是追求进步,落后越刺眼。越是谋求发展,不发展越别扭。越是深化改革,接下来要改的越难。越是畅想环科学院、2012级班集体的存在感,越要有驾驭现实的深厚功底。

站在宏观的角度和历史的叙事下,我们说,集体有荣誉,个人才有收获,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现实中,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更是双向地紧紧扭结:每个人都成长了,进步了,集体才能更好。所以,我要说,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无论是环科学院的成绩,还是2012级班集体的荣誉,归根到底,都应始终坚持以每一位同学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学满不满意、答不答应、认不认可,才是检验各项活动以及我和班委会成员工作实绩的根本标尺。

做最坏准备,往最好努力。从学习、生活到工作,无论创业,还是守成,皆如此。一年时光匆匆走过,一个快速前行的集体,必然有喧嚣,难免有冲动。但总可以有一些时刻如同这个晚上,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点儿什么。

可以想想:做任何事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还要能准确把握规律。理顺各学生组织的关系,明确自身定位,绝对称得上是我们现阶段所能面对的“深水区”。此时,有勇者才能决断,有智者才知深浅,按规律行事才能最终游到岸边。(www.xing528.com)

可以想想:前进路上,学院要有办法,班委会要有力量,同学们要有活力。有办法者更须谨言慎行,有力量者且要依规而动,有活力者不能恣意妄为。

静思无碍敏行。我们要做什么事,怎么做,能否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每个同学都瞪大眼睛看着,这个时代,谁也蒙不了谁。

静思推动敏行。遇到难题时,要多想想怎么创造创新。小有收获时,要多想想怎么持之以恒。纠结利益时,要多想想什么是更高境界。

静思引领敏行。前行路上踌躇满志时,莫忘学习压力、经济困难仍带给很多人的无力感。对活动规律的把握逐渐丰富时,莫忘仍大量存在的认知盲点。更莫忘,我们谁都不是这个集体的外人。

后大一时代的繁忙,这就开始了。环科学院、2012级班集体给予我们,也需要我们的给予。这一年已注定了一些,也等着我们来创造更多。忙碌让安静更珍贵,行动让思考更必要。

再忙也要记着:为什么出发,要奔向哪里。

再忙也要记着:相爱的人在哪,同行的人是谁。

接下来,静下心,想一想,再出发。

亲爱的同学们!

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每位同学的付出,在此,我对过去一年为环科学院,为 2012 级班集体做出贡献的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一届又一届的环科人用自己的不懈奋斗,赢得了南开师生的尊重和赞誉,让南开回响着环科的声音。今天,我将工作中的思考摆在同学们面前,只为激发更多的同学投入其中。作为你们的辅导员,我会竭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更愿意与勇担重任的同学们一起,共商解决问题的对策,切实改善现有工作局面,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无论你曾经有多少竞选失利的经历,学院的工作平台还在守望你的参与;无论你曾经有多少没被重视的见解,学院都将给你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让环科的声音响彻南开吧!

思量许久,这封信就写到这里。期末临近,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贾 盛

2013年5月15日凌晨于17宿

【案例分析】

“写给我的2010级同学”,除发至班级公邮外,还曾在随后的班会上宣读。“写给我的2012级同学”,则是在第一时间发到了每位同学的QQ邮箱。因为要解决的问题有相似之处,所以两封信我几乎用的是一模一样的结尾。

一位2012级的学生这样回复:

亲爱滴贾老师,

你好。今天下了军理课,回宿舍打开电脑,本想画工图,又点开桌面上你写给我们的信重读了一遍。抱歉现在才给你回信。或许是因为参加了令人动容的文化节闭幕式,第二次读这封信的感触比之前多了好多。

第一次身处这样大的集体之中。80多个人成为一个班级,说实话,一开始我们觉得有点好笑,甚至是扯。或许是因为我没参加军训,再加上同学们起初的不熟悉,我总是感觉这个集体似乎缺少了我们在小学、初高中的班级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但是,在一次次的集体活动中,同学们彼此的交流不断增加,感情不断加深,温暖似乎从飘渺走到了真实。对于我们这种外地的孩子来说,在家乡的归属感可以出自家庭,但是身处他乡,这种难能可贵的归属感便要向和我们息息相关的集体索取。文化节闭幕式我没有帮上什么忙,只是跟着别人学习控制灯光和声音,顺便打个下手。在监控室的经历,以及那几个小时的精彩与感动,都是我在环科珍贵的记忆。最后合影时,你站在台上招呼我们说:“凤仪、魏依林,快上来!”多种情绪瞬时涌上我的心头,是亲切,是团结,是信任,是感谢……我也理不清,但是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晰地体会。我也很佩服梦琪和玉书,她们可以为了集体,为了梦想而顶着压力忘我地奋斗,最终完美地达成一个目标,着实让人敬佩。

你对我们的用心,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别看有的人嘴上不说,或看起来无所谓,但心里自己对好的人都会存有感激的。我们都是感性动物,可能对于别人对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好都牢记于心。从军训时,我们这些特长生就没少让你费心;在这一年里,你为大家的用心让我们感动。虽然不参加军训,但我每天晚上还是会和室友一起读你的短信;有时候会进你的主页读你写文章或诗;有时听别人称赞你对同学们辩论赛的指导……在体味你的用心的同时,我对你的文采与学识也很是佩服,真心地,太太太有才了!

进了大学,我感觉我的观念和脾性都有所改变。棱角渐渐被磨平了,对未来开始有规划了,也开始有点发愁了。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不同程度不同境遇的身心磨砺,才能走向成功。我还在探索,也有不少困惑。我相信身边总是有好人会帮我的。我有困难说不定会麻烦贾导哦,当然你有什么事儿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尽管找我。

就说这么多吧,我逻辑思维也不太好,语言也不华美。就是有感而发一下……最后,谢谢贾导!我相信这个集体会让我的大学生活越来越美丽,不管未来的路怎么样,大家一定会彼此理解,彼此鼓励,一起加油!

同年7月,公共主页“环科院12级的小伙伴们”在人人网上线,这封信作为第一篇日志被同学们转载,主页君的第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就把贾导当初写的这封信作为咱们主页的第一篇日志吧!感动没有时限,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能点进来看看。

很久之后,2012级的班委会撰写的班集体事迹介绍,是这样结尾的:

环科人,这一年,在一起。每一个平淡或不平淡的日子都将成为最珍贵的记忆。2013乃至很久很久的将来,这个集体将继续这份团结友爱,继续这份凝聚力和荣誉感,一起为建设这个大家庭而努力,一起书写属于这个大家庭的独特的青春记忆!

选择从事辅导员这份工作,就是选择把自己当成一颗种子,深植南开这片沃土,未来等待我的收获,相信是一届又一届优秀的毕业生。两个类似的时间节点,两个不同年级而同样可爱的学生,时隔两年不同的心境,秉承着一个不变的教育理念,那就是“立德树人”。

【结语】

说起“新媒体”的使用,也许大多数人会从我人人网账号上“状态”看到些蛛丝马迹。从201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一条心情状态配一首古诗词;2014年,古诗词换成了古文摘录。如:

2013年1月24日

新的一年第24天,有人问我寒假的过法,简言之,那就是学习·思考·实践·成长。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又如:

2014年3月2日

新的一年第61天,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存者,更应化悲痛为力量。古人有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鞭扑不可弛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征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耳。——《汉书·刑法志》

“新的一年第×天”的“状态”样式,源自学院另一位辅导员东俊艳长期以来的习惯。我总觉得,在当今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总要努力去提供超越一句话的信息量,让更多的同学感知到。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古诗文这种虽然仍活跃在“大学语文”课堂上的好东西,却与大学生渐行渐远。于是,上述这样的“状态”应运而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期待着这种与学生在一起“数着过”的日子长长久久。

【专家点评】

在本篇案例中,辅导员已将新媒体的使用内化为一种自觉:通过一封封饱含深情的邮件向全班同学表达了一名辅导员的思考与感悟,并能够在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对班级建设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凝聚班级向心力;同时,辅导员还十分注重个人自媒体的建设,通过人人主页“每日一诗”传递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在“诗情画意”中持续推进对学生的人文主义滋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在润物无声的教育中渗透着价值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养心育行”的目的和效果。

目前,新媒体已在师生互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承载着十分必要的功能。在本案例中,师生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巩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在新媒体上的有效互动也使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及归属感持续加强。无论是作为一种沟通渠道还是传播途径,新媒体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辅导员审时度势,利用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打开了新的局面,可谓是新媒体在工作中应用较为成熟和有益的案例。

执笔人 贾 盛

专家点评 蒋建荣

【注释】

[1]该文获2013年度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优秀博文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