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大学诗歌教学效果:有效措施

提高大学诗歌教学效果:有效措施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达到理想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效果,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条件下,确保诗歌教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大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内容已经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当调整诗歌内容重难点等方面,通过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诗歌创作技能,从而在教学目标引导下,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可确保诗歌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提高大学诗歌教学效果:有效措施

要想达到理想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效果,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条件下,确保诗歌教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首先,需要确保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的感官体验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心理特点,确保诗歌的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适合的诗歌类型,提高学生诗歌创作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改变单方面传授知识的做法,避免向学生灌输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导致学生审美体验出现偏差。教师应更多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参与到审美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提高学生在诗歌学习上的主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学生诗歌知识体系,还可激发他们的诗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做到充分把握学生不同阶段的诗歌解读特点。大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内容已经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当调整诗歌内容重难点等方面,通过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诗歌创作技能,从而在教学目标引导下,有效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可确保诗歌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另外,为了提高诗歌教学质量,还需要确保审美内容的多元化,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知识时,可指导学生吟诵诗歌,以便加深他们对诗歌音乐美的感受,在吟诵诗歌的过程中,可确保学生真正投入诗境中,从而把握诗歌情感,在诗歌吟诵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利用自身想象力,构建出诗歌意境,以便获得审美体验。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四大特点:一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二是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三是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四是语言具有音乐美。因此诗歌的教学还要突出诗歌本身的特质。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楚辞、汉赋、魏晋风骨、唐诗宋词、散曲等古代诗歌的涌现直至近现代新诗的突飞猛进,构成了诗歌的长河,滔滔不绝,汹涌澎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为学习者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学习资源与精神沃土,也为大学语文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其学科优势无与伦比,创新教学永远在路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