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政治课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生政治课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基础”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材是“基础”课教学的基本依据,主动学习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大学生更能形成内在的接受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需求,“基础”课的教学实效也将得到大幅提高。

大学生政治课教学实践,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起他们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视和思考,一直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关注重点。普通的课堂讨论往往会因为学生没有事前关注问题或涉猎相关知识而流于表面甚至反应冷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将课堂辩论赛引入思政课教学,会因为学生在课前的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和对于问题的全面深入思考而大大改善这种状况。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基础”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材是“基础”课教学的基本依据,主动学习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在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因其理论性和思想性的强度和深度,对理论基础浅薄和素养不深的大一学生来说缺乏可读性和吸引力,导致学生在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方面存在自主学习的障碍,特别是教材中重视的社会价值、国家意志等远离学生现实的问题,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令学生难以理解和信服。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还一味地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单一教学方式,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可以想象,枯燥的教学内容、沉闷的课堂气氛,除了让学生昏昏欲睡甚至想逃课外,真正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为了破解这一教学困境,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探寻启发式、参与式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引导学生去领会每一个思想观点、道德理念和法律规范背后的精神要义,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达成课程目标。在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大学生更能形成内在的接受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变为内在的需求,“基础”课的教学实效也将得到大幅提高。(www.xing528.com)

自2006年开始,我们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穿插采用过诸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专题教学、时事评论、辩论赛和社会实践调研等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