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汀江流域客家多元多样

汀江流域客家多元多样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到汀江流域境内的各个乡村,可以发现即使在客家族群内部,不仅作为母语的客家话内部有很多差异,而且在民族认同上也呈现不同。(一)汀江流域地区客家话的多样性汀江流域各县客家的母语不仅在闽粤赣边区民间被认可为“客家话”,而且汉语方言学界也认为这些方言内部相似度很高,都是“典型的客家话”。长汀客家话的内在差异,从大的方面来说,分成两个层次。

汀江流域客家多元多样

深入到汀江流域境内的各个乡村,可以发现即使在客家族群内部,不仅作为母语的客家话内部有很多差异,而且在民族认同上也呈现不同。

(一)汀江流域地区客家话的多样性

汀江流域各县客家的母语不仅在闽粤赣边区民间被认可为“客家话”,而且汉语方言学界也认为这些方言内部相似度很高,都是“典型的客家话”。但是,尽管如此,各县、各乡、各村,甚至同一村庄不同姓氏村民所使用的客家话,往往还是各有特征,彼此间还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以下所列,主要是汉语方言研究者根据语言特征提出的各县客家话的内部差异。

长汀客家话的内在差异,从大的方面来说,分成两个层次。首先,可分成“西南片”和“东北片”。在本章第二节可以看到,包括濯田、畬坊、宣成、河田、三洲、四都、红山、古城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南山、古城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策武乡的部分地区在内的长汀县西南部的方言(即“西南片”)属于闽西客家话的“南片”(即“汀州话”),是“典型的客家话”;而长汀县东北部的方言(即“东北片”)属于闽西客家话的“中片”,“不具备客家话的典型特征”。在当地民间,只有上述“西南片”的方言被认可为“客家话”,其使用者在20世纪90年代时大约有241 000人。〔13〕其次,“西南片”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汀南区”和“汀西区”。“汀南区”包括濯田、畬坊、宣成、河田、三洲、南山(除半溪)、四都、红山等乡镇,“汀西区”大致为古城一带。〔14〕

武平县各乡镇的客家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虽然基本一致,但也有些明显差异,据此可区分为“平川片”(含平川、城厢、中山、万安等乡镇)、“武南片”(含民主、下坝、中赤、岩前、象洞等乡镇)、“武西片”(东留一带)、“武北片”(含永平、大禾、桃溪、湘店等乡镇)和“武东片”(含十方、武东、中堡等乡镇)。〔15〕

上杭客家话在汀江流域当地乃至整个闽粤赣边区被称为“上杭话”或“上杭音”,在闽西(汀州)以外地区也往往被称作“汀州话”。汉语方言学界一般认为,上杭话可以说是汀州话的代表。与其他县的客家话相比,上杭客家话内部一致性更高,不过还是存在一些内部差异,有学者把它区分为“古田片”(含古田、蛟洋、步云三个乡镇,与上杭城厢话的差别相对较大)、“长汀腔”(与长汀县邻接的南阳乡联山村、南岭村一带)、“武平腔”(与武平县邻接的三田、交桥一带)和“城厢片”(城厢一带)四片。〔16〕笔者曾听一位长年在上杭县各乡镇跑车的驾驶员说,上杭各乡镇的方言之间没有不可相通的,而若说有音调等方面的微细差别,则大致可分为九片,即“临城”、“古田、蛟洋和步云”、“白砂”、“溪口、闽境和茶地”、“太拔、蓝溪、庐丰和稔田”、“南阳和通贤”、“官庄、才溪和旧县”、“珊瑚和湖洋”以及“中都和下都”。(www.xing528.com)

永定县是在明成化十四年(1478)割上杭县之地而设置的,现今永定县的一部分直到20世纪40年代还隶属于上杭县,所以,永定客家话也被称为“上杭话”或“上杭音”。汉语方言研究者把永定各乡镇的客家话细分为三个片区:一是“城关片”,包括凤城、城郊、金砂、西溪、仙师、峰市、洪山、湖雷、堂堡和合溪;二是“坎市片”,包括坎市、高陂、虎岗和抚市;三是“下洋片”,包括下洋、湖坑、岐岭、湖山、苦竹和大溪。〔17〕

关于大埔县各乡镇的方言,根据大埔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信息,“全县语言属客家方言,光德镇九社、高陂镇埔田等村间有漳州、潮州语”。而日本的汉语方言研究者吉川雅之在实地考察后指出,“大埔各县镇方言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但南部居民与北部居民之间的通话稍稍有些困难,西部的方言对东部居民来说,也稍稍有点难懂”。〔18〕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踏查了当时大埔县20个乡镇中的14个乡镇,把这些乡镇的客家话分为六个片区:一是湖寮、百侯和岩上;二是银江;三是高陂;四是茶阳、西河和长治;五是光德、平原、枫朗、双溪和大东;六是桃源。〔19〕

(二)汀江流域地区客家的民族认同的复杂性

汀江流域地区以客家话为母语、并具有明确的客家认同的居民,在民族认同上一分为二:有的自认是汉族,有的则自认是畲族,后者为蓝、雷、钟三姓居民。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蓝、雷、钟三姓居民在民族认同上所发生的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时,他们与当地其他姓氏的居民一样,自我申报为汉族,并得到认定,从而拥有了汉族民族成份。但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中的大多数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把自己的民族成份更改为畲族。这其中,一部分人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其民族成份已经更改为畲族;另有一部分人尚未得到政府的批准,其民族成份依然为汉族。前者在上杭县最多,1987年有三万多人的民族成分由汉族变更为畲族,分布在县内21个乡镇108个乡村,而庐丰乡和官庄乡的畲族居民都超过30%,于1988年成立畲族自治乡乡。〔20〕后者主要集中在武平县,当时有近6万人提出申请,约占县总人口的18.6%。〔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