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目前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必需,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所以在本模块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进行分级教学。例如每学年开学初组织《计算机基础》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3类:合格类(A类)、基础较好类(B类)、基础差类(C类)。其中工程训练环节包括了机械制造基础训练和电子技能训练两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一)公共课程平台

公共课程平台是为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学校统一设计。该平台包含公共必修课程模块和公共选修课程模块。

公共必修课程模块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外语、数学、计算机、物理等系列课程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强化外语、计算机等应用能力。

由于目前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必需,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所以在本模块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进行分级教学。例如每学年开学初组织《计算机基础》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3类:合格类(A类)、基础较好类(B类)、基础差类(C类)。其中A类学生直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B类学生考试后进入分级教学“计算机基础A”,除计算机基础内容外,侧重学习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络应用知识;考试后C类学生进入分级教学“计算机基础B”,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概述、以WindowsXP为基础的操作系统、集成办公软件Office2003、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以FrontPage2003为基础的网站设计初步、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常用软件介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与社会责任等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艺术类三类,原则上每门公共选修课程不超过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是为实现宽口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面向该专业大类学生开放,其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整合教学资源、规范知识体系的过程。该平台包括电气信息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和学科选修课程模块。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大类所属的学科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和相关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有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工程制图、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电子基础实验、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电气信息专业英语

学科选修课程模块是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本专业大类里其他专业基本知识的选修课程。所设课程总学分一般为应选学分数的1.5~2倍。在这个模块中我们设置了场论与矢量分析、EDA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电磁兼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而且考虑到课堂容纳量和方便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课,我们对部分课程,如EDA技术、电磁兼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实行了滚动开设的形式。(www.xing528.com)

(三)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课程平台是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的,面向专业学生开放,包含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其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提出的要求,又要体现自动化专业特色和优势,我们在专业必修课设置时强调优质精选,而对于专业选修课程则强调特色、前沿。

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主要开设自动化专业领域内最重要、最能反映专业特点的核心课程,开设的课程有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测试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检测与控制实验、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实验。该模块对实验课程进行了整合,力求使一个体系的实验设置一门专门的实验课程,并且做到每门课程都开设有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主要开设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的课程。设置的课程有自动化导论、电气控制与PLC、电气应用技术实验、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仿真、智能控制理论、功率变换及变频技术、常见工业过程对象、控制系统元件、电动汽车控制技术。开设自动化导论课程,由几位老师按专题讲座的形式,结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系统地介绍自动化的概念、自动化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前沿,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及本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使学生对自动化专业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了解;旨在让学生保证专业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拓展自己的专业新知识。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对实际工程问题或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具体设置包括有军训、工程训练、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自动化综合设计、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其中工程训练环节包括了机械制造基础训练和电子技能训练两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为了实现实践环节的一致性和实用性,我们在集中实践环节模块对以往的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在计算机类课程完成后,我们于第七学期设置了2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设计实践环节,主要是巩固计算机理论课程学习的结果,并能够对这些知识加以基本的综合应用,随后我们设置了3周的自动化综合设计实践环节,意在有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后,能够针对一些对象,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自动控制系统中,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让课程设计类实践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

(五)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这个模块设置了学生根据个体差异、个性、特长,为提升生命质量和人格品位,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自主选修的课程,实行滚动开出,动态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三类:A.社会科学类(如历史与文化哲学与思想、经济管理法律);B.自然科学类(如工程技术通用科技);C.文学艺术类(如文学与欣赏、艺术与体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