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舒伯的观点

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舒伯的观点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舒伯的职业发展论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职业和生涯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学说,其中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舒伯根据布尔赫勒的生命周期和列文基斯特的发展阶段论,提出一个新的诠释职业和生涯的发展概念模式。舒伯认为,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与职业发展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

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舒伯的观点

(一)舒伯的职业发展论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职业和生涯发展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学说,其中舒伯(Dondd E.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理论之一。

舒伯根据布尔赫勒(Buehler,1933)的生命周期和列文基斯特(Lavighurst,1953)的发展阶段论,提出一个新的诠释职业和生涯的发展概念模式。他在1953年提出了10个基本主张,在之后出版的《职业发展:研究的架构》(Vocational Development:Aframework for Research)和他与巴克拉奇(Bachrach)合著的《科学的生涯和职业发展》(Scientific Careers an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Theory)中,又进一步发展为12个基本主张:

(1)生涯是一种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

(2)生涯发展是一种有秩序、有固定形态、且可以预测的过程。

(3)生涯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4)自我观念在青春期就开始发展,至青春期逐渐明朗,并于成年期转化为职业生涯的概念。

(5)自青少年期至成人期,随着时间及年龄的渐长,现实因素如:人格特质社会因素,对个人职业的选择愈加重要。

(6)对于父母的认同,会影响个人正确角色的发展和各个角色间的一致及协调,以及对职业生涯计划及结果的解释。

(7)职业升迁的方向和速度与个人的聪明才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本人的地位需求、价值观、兴趣,人际技巧以及经济社会中的供需情况有关。

(8)个人的兴趣、价值观、需求、对父母的认同、社会资源的利用、个人的学历以及所处社会的职业结构、趋势、态度等均会影响个人的生涯选择。

(9)虽然每种职业均有特定要求的能力、兴趣、人格特质,但却颇具弹性,以至于允许不同类型的人从事相同的职业,或一个人从事多种不同类型的工作。

(10)工作满意度和其个人能力、兴趣、价值观及人格特质是否能在其工作中适当发挥。

(11)工作满意的程度与个人在工作中实现自我观念的程度有关。

(12)对大部分人而言,工作及职业是个人人格完整的重心。虽然对少数人而言,这种机会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存在的,社会活动及家庭才是他们人格完整的中心。

舒伯认为,人的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与职业发展有着相互配合的关系,人的生涯发展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递进,每个年龄阶段各有其生涯发展的任务。他将人的生涯发展分为成长Growth(儿童期)、探索Exploration(青春期)、建立Establishment(成年前期)、维持Maintenance(中年期)、衰退Decline(老年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分别包含几个子阶段:

生涯发展的五个阶段与发展任务:

(1)成长阶段(0~1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经由家庭、学校中重要人物的认同,而发展出自我概念。此阶段的一个重点是身体与心理的成长。透过经验可以了解周围环境,尤其是工作世界,并以此作为试探选择的依据。成长阶段的三个子阶段如下:

①幻想(Fantasy,0~10岁):以需求为主,角色扮演在此阶段很重要。

②兴趣(Interest,11~12岁):喜欢是抱负与所从事活动的主因。

③能力(Capacity,13~14岁):能力占的比重较大,也会考虑工作要求的条件。

(2)探索阶段(15~2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概念与职业概念的形成、自我检视、角色尝试、学校中的职业探索、休闲活动与兼职工作。探索阶段的三个子阶段如下:

①试探(Tentative,15~17岁):会考虑自己的需求、兴趣、能力、价值与机会,并会透过幻想、讨论、课程、工作等尝试做试探性地选择。此时的选择会缩小范围,但因仍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的学习与就业机会不是很确定,所以一些选择以后并不会采用。

②过渡(Transition,18~21岁):梦想、憧憬,甚至有时是迷茫,但更加考虑现实的状况,并试图通过自我努力予以实现。

③尝试(Trial,22~24岁):已确定了一个似乎是较适当的领域,找到一份工作后,并尝试用它来维持生活。此阶段选择工作的范围很小。(www.xing528.com)

(3)建立阶段(25~44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若自我感觉决定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久留。但也有一些专业的领域,还未尝试就已开始了建立阶段。其子阶段如下:

①尝试(Trial,25~30岁):原本以为适合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

②稳定(Stabilization,31~44岁):当职业的形态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更安定的职位。

图2-1 生涯发展阶段与发展任务

(4)维持阶段(Maintenance,45~65岁)。

主要任务是:守住这份工作,继续将它做好,并为退休做计划。

(5)衰退阶段(Decline,65岁至死亡)。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体力与心理能力逐渐衰退时,工作活动将改变,必须发展出新的角色,先是变成选择性的参与者,然后成为完全的观察者。子阶段如下:

①减速(Deceleration,60~70岁):工作速度变慢,工作责任或性质亦改变,以适应逐渐衰退的体力与心理。许多人也会找份代替全职的兼职工作。

②退休(Retirement,71岁至死亡):有些人能很愉快地适应完全停止工作;有些人则适应困难、郁郁寡欢;有些人则是老迈而死。

在这些不同的阶段,人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且通常要同时扮演几个角色,如子女、学生、工作者、配偶、家长等,舒伯设计了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不同角色在人生各个阶段的地位。

图2-2 生涯彩虹图

(二)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以此将职业生涯划分为5个阶段。

1.职业准备阶段(0~18岁)。主要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

2.进入组织阶段(18~25岁)。主要任务: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

3.职业生涯初期阶段(25~40岁)。主要任务: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做好准备。

4.职业生涯中期阶段(40~55岁)。主要任务: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重新评估,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努力工作,有所成就。

5.职业生涯后期阶段(从55岁直至退休)。主要任务:继续保持已有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

(三)利文森的职业发展论

对成年人的职业发展。利文森(Levinson)1978年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如表2-2所示。

表2-2 利文森生涯六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