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玉的文学作品对荆州文化的巨大贡献

宋玉的文学作品对荆州文化的巨大贡献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玉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在其生活于郢都之时所作,也是这一时期荆州文学的重要内容。自汉代始,学者对宋玉作品的收录和研究就情有独钟。另外,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新发现《御赋》,也有学者认为是宋玉的作品[48]。据吴广平详细考证,宋玉有14篇作品。《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品。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辞赋与屈原相近,故文史家多以“屈宋”并称。对宋玉赋的文学成就,学者多有精要总结。

宋玉的文学作品对荆州文化的巨大贡献

宋玉文学作品大多是在其生活于郢都之时所作,也是这一时期荆州文学的重要内容。自汉代始,学者对宋玉作品的收录和研究就情有独钟。《汉书·艺文志》载,宋玉共有16篇赋。《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玉集》3卷,均无篇名。直至明代,文人认为他一共有16篇作品:《九辩》《招魂》2篇,为王逸《楚辞章句》所收录;《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5篇,为萧统《文选》所收录;《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为章樵《古文苑》所收录。明代刘节《广文选》又收有《高唐对》《征咏赋》和《郢中对》共3篇。另外,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新发现《御赋》,也有学者认为是宋玉的作品[48]。

据吴广平详细考证,宋玉有14篇作品。他认为:“《高唐对》《郢中对》两篇为《高唐赋》和《对楚王问》的异文,《舞赋》疑为东汉傅毅《舞赋》的摘录。而《楚辞章句》所收的《九辩》《招魂》两篇,《文选》所收的《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五篇,《古文苑》所收的《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五篇,《文选补遗》所收的《微咏赋》,加上银雀山出土的《御赋》,共十四篇作品,则都确是宋玉所作。”[49]对宋玉作品的考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恰好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文学在后世的流传情况,也可见后世对此时期楚国文学的喜爱和接受。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品。“九辩”之名,为古之乐调,《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可见流传时间广。王夫之释之曰:“辩,犹遍也。一阕谓之一遍。盖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50],认为《九辩》以古体为新体,可以入乐,其言激宕淋漓,又不同于风雅之作。清何焯评其《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两句为“惊心动魄”,并为“开辟以来美句”[51]。全篇以悲秋切入,由“秋景”“秋寒”“秋空”“秋悲”,借景抒情,引发不得志的悲切之情,秋冬之交,寒霜冬至,象征自己悲惨的命运,他敏锐地感受到了楚国即将灭亡的气象,暗示了楚国国势衰微,政治上已无力回天的悲惨结局。(www.xing528.com)

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辞赋与屈原相近,故文史家多以“屈宋”并称。刘勰文心雕龙·辨骚》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其骚体作品师法屈原,借鉴屈原,即景抒情、以事抒怀,想象奇特、造语夸张,构思奇特浪漫,这也或许是后世认为宋玉是屈原弟子的真正原因。

对宋玉赋的文学成就,学者多有精要总结。蔡靖泉认为,宋玉文学成就体现在“一境界、一表现、一格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赋形细微,体物浏亮;铺采搞文,以韵兼散,并传承屈骚,承前启后[52]。清代程廷祚在《骚赋论》中评价宋玉之赋:“宋玉以瑰伟之才,崛起骚人之后,奋其雄夸,乃与雅颂抗衡,而分裂其土壤,由是词人之赋兴焉。”[53]程氏认为宋玉是“赋家之圣”,他的赋“铺张扬厉”“词尚风华”又“义归讽谏”,气势磅礴、气象宏大。如《高唐赋》描绘高唐观的宏大,其语言讲求夸张修饰、词语华丽,文章中也大有后世“主文而谲谏”的语言风格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