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庾信:南朝著名文学家与诗人

庾信:南朝著名文学家与诗人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庾信生平庾信,庾肩吾之子,字子山,小字兰成,南朝时期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南阳新野人,《周书》《北史》有传。581年庾信客死北方,享年69岁。(二)文学成就庾信是南北朝对立时期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诗人,他既经历过梁朝的安定繁荣,也饱尝了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文学创作不仅情真意切、震人心灵,更“穷南北之胜”,成为南朝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位文学家。

庾信:南朝著名文学家与诗人

(一)庾信生平

庾信(513—581),庾肩吾之子,字子山,小字兰成,南朝时期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周书》《北史》有传。史载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萧纲宫廷,后来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诗歌被称为“徐庾体”。527年庾信侍昭明太子东宫讲读。532年为皇太子抄撰学士。侯景之乱期间,兵败便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554年奉命出使西魏,魏帝爱惜其才,强留长安。556年北周代魏,转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其为“庾开府”。575年陈朝请求北周放其回国,北周未许。581年庾信客死北方,享年69岁。

(二)文学成就

庾信是北朝对立时期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诗人,他既经历过梁朝的安定繁荣,也饱尝了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文学创作不仅情真意切、震人心灵,更“穷南北之胜”,成为南朝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创作,以他42岁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方后,诗赋大量抒发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身世的感伤,风格一变为苍劲悲凉。

庾信前期在南朝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19岁起就跟随萧纲任东宫抄撰学士,而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并逐渐据有一席之地。此间作为宫廷文学侍从的他主要与徐陵等人一起从事唱和、应制之作。为适应宫廷审美趣味以及生活视野狭窄所限,他们的创作题材大都囿于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如:

《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顿履随疎节,低鬟逐上声。步转行初进,衫飘曲未成。鸾回镜欲满,鹤顾市应倾。已曾天上学,讵是世中生。

《奉和示内人》:燃香郁金屋,吹管凤凰台。春朝迎雨去,秋夜隔河来。听歌云即断,闻琴鹤倒回。春窗刻凤下,寒壁画花开。定取流霞气,时添承露杯。

还如《奉和初秋》《春赋》《鸳鸯赋》,等等。这些诗歌主要延续了永明体讲究声律、辞藻的方向,更加“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復踰于往时”[31],呈现出绮靡艳丽的风格。

虽然受萧纲文学主张影响,庾信也试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新变,作了如《乌夜啼》和《燕歌行》这样既讲究声律,又注重内容的诗歌,但总体而言,庾信前期诗歌除音律、辞采有些可取之外,较为狭窄苍白。

庾信以使臣身份出使北方,被羁留于西魏和北周后,至死未能回到南方故乡。在北国庾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32]。因遭逢南北战乱及亡国之变,庾信后期文学创作无论题材、风格、技法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往往将国事、家事、身世融为一体,将齐梁文学的声律对偶与北方的浑灏劲健融为一体,在艺术上更加成熟,并开启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庾信长期羁留北方渴望南归,许多作品便以他的故国之思为表现内容。如《忽见槟榔诗》《和侃法师三绝诗》《寄王琳》《寄徐陵》《和刘仪同臻诗》《集周公处连句诗》《送别周尚书弘正二首》《重别周尚书二首》《赠别》,等等。看见南国所产槟榔、接到南方故人来信、与回归南国使臣离别都能让庾信生出万般悲伤感慨。如《寄王琳》:(www.xing528.com)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全诗语言质朴,却情深动人。正可谓“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则断非陵之所能及矣”[33]。

因连遭变乱,庾信得以从狭小的宫廷苑囿走进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梁亡之后,庾信作品更多记录了历史变化、国家存亡、君王荒嬉和百姓苦难,《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哀江南赋》《和张侍中述怀》等可为代表。这些作品,记录了侯景之乱至梁亡的史实,如“梯冲已鹤列,冀马忽云屯。武安檐瓦振,昆阳猛兽奔。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就满怀悲愤之情描写了西魏的入侵以及梁朝的败亡。在感伤时变的同时,庾信还对故国之亡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智士今安用,忠臣且未闻”“殉国之感无因,保家之念宜切”,对那些明哲保身、不知忠义的士大夫进行了指斥和批判。

尤其庾信晚期名作《哀江南赋》更是将他的失国之恨、故国离思、身世嗟叹、历史感怀写得凄怨哀婉。清李调元《赋话》记载宋太宗时进士刘安国酷爱此赋,可以为之忘食不饥。此赋取《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中句意为题,以哀悼梁朝之覆亡,感叹羁旅之不幸。庾信将自己的亡国之痛熔铸为史家直笔,记载了梁朝的腐朽无能,西魏的屠杀掳掠,百姓的流离失所,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很高的历史价值。我们摘录一小段如下:

周含郑怒,楚结秦冤。有南风之不竞,值西邻之责言。俄而梯冲乱舞,冀马云屯。俴秦车于畅毂,沓汉鼓于雷门。下陈仓而连弩,渡临晋而横船。虽复楚有七泽,人称三户;箭不丽于六麋,雷无惊于九虎。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炽火兮焚旗,贞风兮害蛊。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下江余城,长林故营。徒思拑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章曼支以毂走,宫之奇以族行。河无冰而马渡,关未晓而鸡鸣。忠臣解骨,君子吞声。章华望祭之所,云梦伪游之地。荒谷缢于莫敖,冶父囚于群帅。硎穽折拉,鹰鹯批㩌。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哀江南赋》通篇用骈文写成,格律严整,间有疏放,哀婉笔调中透出苍凉雄健。记事纷繁复杂,曲折尽变,文笔流畅,凄婉动人。全赋大量用典,这些典故与情景、比喻融为一体,贴切精当,丝毫不觉晦涩难懂,体现出庾信晚年作品的精湛技艺。只有像庾信这样经历了家国、身世双重不幸的巨大创痛,才能超越辞赋靡丽的形式,创作出震撼人心、震动江关的不朽史诗。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评:“古今读《哀江南赋》者众矣,莫不为其所感,而所感之情,则有浅深之异焉。其所感较深者,其所通解亦必较多。兰成作赋,用古典以述今事。古事今情,虽不同物,若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融会异同,混合古今,别造一同异俱冥、今古合流之幻觉,斯实文章之绝诣,而作者之能事也。”[34]赋前还有篇同样以骈文写成的序,主要交代了作赋的背景、缘由,语言精美,音韵和谐意境悲凉,本身也是一篇杰作。

(三)文学成就及影响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位优秀诗人,他后期作品初步融合南北诗风,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与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完美结合起来,开拓和丰富了诗歌审美意境。杜甫就评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对庾信后期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庾信集六朝文学之大成,开唐代文学之先河,可谓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人物。正如钱志熙所评“(庾信)对北朝后期至隋代、初唐的诗歌有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笼罩性的”。[35]如庾信在《答王司空晌酒诗》中的“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等,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而又不失情趣,应对唐五绝诗简洁清朗的风格有深刻的影响。此外庾信诗歌讲求声律美,对仗工稳的形式美,深得唐初文人的喜欢,为唐代律诗的形成开了先路。李调元在《雨村诗话》中就说“庚子山诗,对仗精工,乃六朝而后转五古为五律之始”。[36]

庾信的赋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同于前人骚赋,也不同于后人律赋,而是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六朝骈文盛极,庾信可谓集大成者。

此外,庾信和徐陵的“徐庾体”在南朝名噪一时,当他入北之后,因统治者的礼遇和自身的才华,北方的王公贵族、文学之士纷纷以庾信的诗赋为师法,掀起了学习、模仿庾信创作的潮流,这不仅激起北方文士的创作热情,也提高了北周文学的艺术水平,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