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元璋的崛起:朱元璋领导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最终登上帝位

朱元璋的崛起:朱元璋领导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最终登上帝位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元璋也被大宋政权任命为所率郭子兴旧部的左副元帅。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基本上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大多数人认为,此船乃朱元璋指使廖永忠凿沉。事实上,韩林儿一死,朱元璋就毫无顾忌地宣布即帝位,而且对于负责迎接韩林儿的廖永忠未加任何责罚,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此后,朱元璋不再提与龙凤政权任何相关联的事,文书上有关龙凤的史料,更是销毁得干干净净。

朱元璋的崛起:朱元璋领导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最终登上帝位

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生于元朝天历元年(1328),家境贫寒,全家以佣佃为生。由于家世寒微,父兄都没有正式的名字,朱元璋唤名重八。至正四年(1344),濠州连续发生旱灾、蝗灾、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长相继病死,他无依无靠,只得进皇觉寺当了和尚,以求有口饭吃。那一年,他才十七岁。然而,接连不断的灾情,使得寺庙里的僧饭也维持不下去了,他仅在寺里呆了五十多天,就不得不和其他和尚一样,外出化缘乞讨,做“游方僧”了。

从安徽南部的庐州,到北部的鹿邑、亳州(今安徽亳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及至河南信阳、汝宁(今河南汝南),朱元璋餐风宿露、如蓬逐风般地流浪了三年多,周游了皖西豫东的八九个郡县。这期间,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从而对下层百姓生活的贫苦、社会的弊端,有了最切身的体会。艰苦的流浪生活,锻炼了他性格中刚毅、坚强的一面,同时也铸就了他猜忌、残忍的另一面。这对他以后的皇帝生涯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至正八年(1348),他又回到了濠州皇觉寺。

明太祖朱元璋像

至正十一年(1351),当刘福通红巾军揭竿而起的时候,朱元璋仍在皇觉寺里当和尚。至正十二年(1352),定远郭子兴也聚众“烧香”,率部起义,自称元帅,攻占了濠州城。元朝政府派彻里不花率三千骑兵前来镇压,但元军胆小怯战,不敢逼近红巾军,却从别处捕捉平民百姓,包上红头巾,充作抓到的红巾军俘虏,以向上级邀功请赏。一天,朱元璋所在的皇觉寺也被元军一把火烧毁了,所幸他恰好外出,才躲过了这场劫难。眼看着寺里也无安身之地,为了避免被抓充俘继而砍头的厄运,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下定决心,来到了濠州城,投奔了郭子兴。

在郭子兴的队伍中,朱元璋因才略出众,敢作敢为,深得郭子兴的赏识。他一开始做步卒,很快就被提升为九夫长,不久又调到元帅府做事,被郭子兴视为心腹,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便有了身份,并起了个官名叫元璋,字国瑞。至正十五年(1355)三月,郭子兴病死,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部队的实际领导权。

从至正十一年(1351)秋到至正十四年(1354)冬的三年多时间,红巾军虽遭到元朝政府的镇压而有挫折,但南北各地均有较大的发展。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迎至亳州称帝,国号大宋,改元“龙凤”。又利用“明王出世”的宣传效果,称韩林儿为“小明王”,中原各地的红巾军一时都接受了大宋政权的领导。朱元璋也被大宋政权任命为所率郭子兴旧部的左副元帅。此后直到韩林儿死,朱元璋一直沿用“龙凤”年号,旗帜等皆用红色。

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南渡长江,夺取了太平路(今安徽当涂)一带大片土地。次年三月,他又亲率部队攻克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府,建立江南行省。他以应天为根据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起义军中的一支劲旅。在扩展地盘、壮大队伍的过程中,朱元璋显示了其运筹帷幄、气度不凡的过人才略。他战略周密,用兵谨慎;军纪严明,所到之处,严禁部队骚扰百姓,故而赢得了民心;同时,能够做到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信赏必罚。这也使得他的部队能在元末各路义军中,异军突起,发展壮大。

这期间,各地名儒如定远人李善长、太平儒士陶安等均来相投。陶安向朱元璋指出,如今虽然群雄并起,攻城夺邑,互竞雄长,但多数义军首领胸无大志,他们眼里只看见子女玉帛,烧杀抢掠,成不了大气候。他建议朱元璋要有拨乱救民安天下的气度,一反群雄所为,严明纪律,不烧杀抢掠,根据形势变化,出兵以临四方,继而平定天下。李善长则大讲汉高祖刘邦布衣起家、知人善任、五载而成帝业的故事,向朱元璋描绘了一幅布衣天子的图景。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基本上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浙东名士刘基、宋濂、章溢、叶琛等儒士(时人号称四先生)也都得到朱元璋的特别重用,成为朱元璋麾下的重要谋士,对朱元璋成就大业起了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朱元璋《大军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为朱元璋写给部将的一封信。此时朱元璋已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信的内容就如何妥善处置收降的元朝官员告谕部下。

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朱元璋在应天称吴王,建百司官属。按说张士诚已于前一年的九月自立为吴王,为什么朱元璋仍要称吴王呢?这与当时民间流传的一首歌谣有关。当时流传“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的说法。羊儿年是丁未年,即至正二十七年。为了迎合这首民谣,朱元璋也自称吴王。故而有人称金陵(应天)为西吴,平江(苏州)为东吴。

朱元璋在龙凤十二年(1366)亲笔书写的两道命令

至正二十六年(龙凤十二年,1366)十二月,朱元璋派大将廖永忠迎接小明王于瓜洲渡江,船至江中沉没,小明王死,大宋政权灭亡。

对于这件事,至今仍是明史研究中的一个未解之谜。大多数人认为,此船乃朱元璋指使廖永忠凿沉。因为此时朱元璋势力日益强大,想要名正言顺地称帝就必须除掉韩林儿。事实上,韩林儿一死,朱元璋就毫无顾忌地宣布即帝位,而且对于负责迎接韩林儿的廖永忠未加任何责罚,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此后,朱元璋不再提与龙凤政权任何相关联的事,文书上有关龙凤的史料,更是销毁得干干净净。《明太祖实录》中也没有提及朱元璋和龙凤政权臣属关系一事,这段历史曾一度被湮没。

吴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第二年(1368)正月,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以应天为京师[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