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三个方法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三个方法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高校责无旁贷。有学者对一部分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写作能力较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毕业论文的写作。(四)强化大学生身心素质训练当前,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中学都只重视学习成绩,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客观上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三个方法

目前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除大学生自身因素外,还在于高校自身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方面不够重视和努力。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学校也应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职业素养环境。高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高校在培养新型大学生时,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大爱”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科学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学时。注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例如高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时,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按照2∶1的比例安排。实践课程可分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如视频讲座、主旋律班会、党史和党建知识竞赛、劳动教育、调研考察等内容。

通过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规划自身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个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正己,洗心慎行。

(二)引导开展课外阅读

当前,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将多数时间放在专业课学习和各种资格证考试上,而对提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方面重视不够。大学生阅读调查情况显示,当前大学生读书功利性逐渐增强,技能型、实用型书籍占较大比例,其中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研、雅思、托福等考试书籍最受青睐。在课外读书时间中,这类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书籍已经成为首选。大型书店中摆在最显眼位子、最畅销的往往也是各类备考书籍。

由此可见,严峻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读书的目的越来越现实。从高考竞争中冲杀出来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学习与应试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因而他们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实用,显得十分急功近利,这也和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密不可分。例如,很多单位招聘青睐那些拥有英语四六级证书或者会计师证书的毕业生,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迫使学生为了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符而读书,盲目地成为考证族,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功利性。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极为有益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读书现状,高校有责任反思,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通过阅读涉猎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将有助于大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因此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积极引导,高校责无旁贷。高校应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实现课外阅读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从阅读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大学是学术自由的殿堂,这里有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学,但也是在这种自由气氛内学生忙于各种考试,甚至不知时间该如何安排,以致让时间在迷茫中悄然离去,不能给自己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因此,将阅读经典名著列为必修课程,应当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经典名著阅读内容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每学期指定三本必读书目(至少精读一本),期末进行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可利用假期阅读,下学期初参加补考。成绩评定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50%,班主任负责日常阅读考核,辅导员协助督导,定期举办导读、研讨、主题演讲、视频展播、读后感评选等活动,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积极性和自觉性。

通过考核等方式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旨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学课程外,广泛涉及经典名著,进一步拓展视野,丰富人文知识储备,不只做学习工具和考试的机器,而是做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理想,有道德的发展中的人。

(三)培养写作与口才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写作能力不仅影响到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他们科研能力的提高,甚至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有学者对一部分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写作能力较差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毕业论文的写作。而一些参加国家及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学生也表示,因为在申论考试中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由于语言文字功底较差直接导致名落孙山。更有一些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因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写作能力的要求而糟淘汰。凡此种种,充分的说明了高校培养人才时未能真正的从社会需求出发,也体现了加强大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加强与人的沟通,锻炼自己的口才迫在眉睫。许多用人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时,很重视口才,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在面试中进行考查。同时将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视为能否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应试教育下的大学生,大多缺乏口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公众面前的演讲,可见良好的口才是工作的敲门砖。(www.xing528.com)

因此,为适应大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实践需要,使其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与技能,高校应将写作与口才训练课设置为必修课程。着重开展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活动。高校可将应用文写作内容纳入大学语文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适当侧重讲授内容,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如优秀简历评比、外出调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能力,活跃学习气氛,检验教学成果。

(四)强化大学生身心素质训练

当前,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大学体质及锻炼报告,大学生平时经常锻炼身体的仅占总数的23%,66%的学生很少锻炼,11%的学生几乎不参加锻炼。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是应试教育只重视分数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中学都只重视学习成绩,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客观上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因而,多年来学生就没能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训练,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落实高校身心素质训练计划,形成大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期毕业生能面对严峻的就业现实和竞争压力。高校可通过晨读晨练和课外体育锻炼两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晨练主要以跑步和广播操为主要形式。同时,每天下午可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仅是一个人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指人的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所以健康包含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详细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另外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院学生会心理拓展部和班级心理委员三级覆盖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根据在校生年级段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每学期定期做各类报告。

动以修身兴吾志,静以养心可全事。身心素质训练要求学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活动育德、促智、健体和审美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学生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心理疾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注重社会实践的效果和持续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非专业综合素质,高校应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采取学校指导与学生自主设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对此各高校都规定了主要内容。然而,高校的重视不等于学生对此也提高了认识。大学生在校内外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都有较大的自由度,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社会实践认识和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是社会实践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一些大学生并不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更不理解学校要求学生加强社会实践的良好初衷,离开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后,就在自由散漫中把实践机会浪费了。为了应付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检查,有的同学不知道从哪抄来一些东西,既没有主题也没有体会,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获。因此,为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的问题,高校通过合理安排、科学部署严格考核的社会实践,切实实现社会实践的目的,同时监督学生加强社会实践的持续性。例如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要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出新思路。既要有集中实践,也要有日常实践;既要有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也要有科技服务、创业创新、勤工俭学等,积极做到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活动主题的鲜明化,从而丰富社会实践,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

同时,高校可以将社会实践与课程学分挂钩,设置成为一门必修课。这样就可以加强学生的重视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杜绝敷衍应对的态度。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措施,对社会实践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推荐就业。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示范教育作用,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气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校应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时间与内容,注重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和持续性,从而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索精神,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团队意识和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养成基本的职业道德,从而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