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内容特征与撰述方法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内容特征与撰述方法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政权的性质及其宗旨,研究政权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及其作用,应当是苏维埃政权史研究的重点之一,本书在这方面作了较充分的叙述与分析。尽管苏维埃政权建立在农村,但本书认为,由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这个政权在中国政权发展史上,是最具现代性的政权。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内容特征与撰述方法

毫无疑问,苏维埃政权在中国是一种全新的政权形态,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形态的国家政权,也不同于与之相并存的国民党“中华民国”,而是代表了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一种国家实体。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上的讲演中指出:“苏维埃的组织的思想非常简单,不但适用于无产阶级的关系,而且,能适用于农民的封建的或半封建的关系上面。”[5]苏维埃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存在,是由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所决定的;苏维埃政权之所以能在中国农村首先建立起来,同样是由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兴起,是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鉴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我们在研究苏维埃政权的创建条件与发展历程中,充分考虑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社会背景,力求较完整地展现苏维埃政权产生的全方位图景。

第一,阐述关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于建立苏维埃政权并非一开始就具备充分的思想认识,尽管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把苏维埃当成国家的管理制度,并作为一种政治的社会革命目标。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的实际要求,使中共未能在实际的政治运动中推行苏维埃体制的实施,这是时势所然。

然而,正如任何人打开中国现代历史,眼底展示的正是现代中国政治军事激荡所带来的时局变幻如此迅速的感觉一样,中共对苏维埃运动的前途,在大革命失败以及对国民党左派政治能力所抱的幻想消失后,迅速改变了政策。苏维埃问题因为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原来仅仅停留在宣传鼓动的范围内的革命诉求,现在走上了建立政权的轨道,这是中共思想上对创建苏维埃政权重要性的确认。

历史事件历来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是构成历史整体的纽带。中共对苏维埃政权重要性的认识,与对实质性地创建苏维埃政权的设想之间有着一道曲折过渡,犹如一座桥梁连着两头,而起“桥梁”作用的,一是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二是共产国际的有关政策的推动。而从中共对苏维埃问题认识的思想理论角度看,共产国际对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政策,更具思想意义。本书用一定的篇幅分析了共产国际在中国苏维埃问题上不同阶段的政策演变,以求更确切地反映出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变迁过程。

同阐述中共作为一个政党对苏维埃问题的认识一样重要的,分析中共党内主要领导人对苏维埃问题的认识也是不可忽略。本书特别列出专节,探讨和分析中共领导人的政权建设思想,主要是对毛泽东项英张闻天李立三、王明、博古等人的政权理论进行剖析,其中正确的与错误的,都作出相应评价。

第二,分析苏维埃政权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经历了由地方政权到形成中央一级政权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出处于战争年代苏维埃政权创建历程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发展程度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发展程度,决定了创建苏维埃政权主客观条件的成熟与否,而这也恰恰显示出苏维埃政权不同阶段的特征。其中政权建立的现实背景、政权规模的大小、政权机制运转的方式、政权稳固性的强弱、政权发展的方向,等等,正是本书着重探讨的方面。

作为统领全国苏维埃政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后建立起来的国家政权,而中央革命根据地又是在赣西南、闽西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本书在讨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建的过程中,首先讨论了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状况,如这两个区域党的组织状况、群众基础状况、武装割据的局面、政权建立后的政纲与运转情况,等等。本书通过对赣西南、闽西苏维埃政权的分析,提出这两个区域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原则和建设的经验,为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

第三,研究苏维埃政权的组成结构及其运行机制。(www.xing528.com)

苏维埃政权在性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民主专政政权,与其相适应的政体是工农兵代表大会。研究政权的性质及其宗旨,研究政权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及其作用,应当是苏维埃政权史研究的重点之一,本书在这方面作了较充分的叙述与分析。

尽管苏维埃政权建立在农村,但本书认为,由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与宗旨,决定了这个政权在中国政权发展史上,是最具现代性的政权。它既不同于北洋军阀时期的“共和”政权,亦异于蒋介石国民党的“中华民国”政权,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国家权力交还人民,代表了工农群众的最高利益,因此它具备了民主政权所应有的基本要素。分析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机制同样是本书的重点之一。

出于同样的理由,本书着重研究了苏维埃政权从地方到中央各级权力机构与职能,各级行政机构与职能。至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教体制,也同样在研究的范围之内。通过一系列体制构成及其运转机构和作用的研究,较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的概貌。

本书在研究中央苏区政权建设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国家特殊形式的苏维埃政权的历史背景,这既包括建立政权与现代政治局势的关系、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与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又包括建立政权与中共内部政治路线的关系、与武装斗争的关系、与土地革命的关系、与工农群众的社会动员关系,等等。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分析这些关系与建立政权之间的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关联,把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作用与意义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加以考察。当然,分析与考察苏维埃政权的建设,本书也吸收了史学界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但更为重要的是,本书坚持论从史出的治史态度,深入分析了有关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大部分史料,包括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苏区中央局的有关文件、赣西南闽西的有关文件,以及中央苏区时期出版的有关报刊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历史观点和论述方式,最后撰就本书。

【注释】

[1]《苏维埃临时组织法》,《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5页。

[2]《苏维埃临时组织法》,《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3]陈荣华、何友良、阎中恒:《试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江西社会科学》,1982年第1期。

[4]王朝彬:《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1977年版,第64页。

[5]《中国苏维埃》,1930年版,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