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理性与意义理性:哲学中的和合、和解、和谐方式

价值理性与意义理性:哲学中的和合、和解、和谐方式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价值理性是指符合人的德性完善需求的思想理念及其判断,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由此不难理解,“和”的公共性、中立性及其综合的尺度意义,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而言有着丰富的内蕴以及意义理性的相应张力与维度。总的来看,人类要实现较高水平的精神和解,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感知理性都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由此不难理解意义理性的独特功能和重要性。

价值理性与意义理性:哲学中的和合、和解、和谐方式

价值理性是指符合人的德性完善需求的思想理念及其判断,具体来说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价值观。在现实实践中,价值理念发挥着指引人们的行为活动以至于现实世界走向应然性的作用,是善与和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的非均质性以及行为主体的多样性,工具理性的意义常常难以像文本那样稳定和规范,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感知理性常常交织在一起,使人们得出综合的判断。例如,是否得到公平或友善的对待,环境是否优美舒适等,都会使主体产生“心中有数”的效应。这一过程中就交织着感知理性(主体的德性感受及其思考和判断等)、工具理性(法律法规等规则和制度安排等)和价值理性(公平、友善、关爱等)的综合度量,具体表现为:特定事实、事件或者信息对个体记忆中的有关知识、思想理念的唤醒,以及由此产生的和合效应,在精神情感上得到相应的解。它可能与价值理性完全吻合或比较吻合,也可能有一定的但大体上能够接受的落差,还可能出现难以接受的较大的落差;作为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性或者间性,它客观地反映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满意度,相互间和谐相处、和合共生的最大公约数。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精神和解是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现实生活有时会产生负解,负解与正解发生碰撞或冲突,引发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这一点,对于个体而言如此,对于社会的总体而言更是如此,实可谓“物得其善而和,因其和而生,失其和则弊”。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教育,价值理性在人们的思想精神情感中形成一种正的解;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件或信息与之既可能达成正解,也可能达成负解。负解就是现实的解与价值的心理预期的正解存在冲突或矛盾,或者现实的解与价值的心理预期的正解之间货不对板,导致预期的失落,心理冲突乃至行为的对立由此而生。另一方面,这很好地说明了价值观教育有其庄重性和严肃性,不能视同儿戏。正如《道德经》所言:“轻诺必寡信。”[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0]“多言数穷,不如守中。”[11]“中”是一个意蕴非常丰富的古典概念,这里主要是指公平、公正,能够让人各得其所的方式方法,以及法律、规则及各种制度安排等,含有公共和中立的意旨。

显然,老子的上述言论不仅反映了“和”拥有宽广的基础,也反映了“善”的内蕴所拥有的宽度与维度,反映了个体与整体以及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的总的精神关系,是以成其为一种巨大的无形力量。亦如西周史伯所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相互间有较高的和合度)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12]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13]与此有同样的意义。由此不难理解,“和”的公共性、中立性及其综合的尺度意义,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而言有着丰富的内蕴以及意义理性的相应张力与维度。

价值理性内涵非常丰富,接下来随着论题的展开将进一步加以讨论。总的来看,人类要实现较高水平的精神和解,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感知理性都需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与作用。为此,三者首先就需要取得相应的和解。因为,无论是价值理性、感知理性还是工具理性,都是人类的重要理性,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理性。如若不然,难免陷入“物失其和则弊”的困境。简言之,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品质和文化氛围,又要行稳致远,实属不易。

由此可见,除了功利的角度,人类还需要从意义的角度考虑问题,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社会、思考人类命运等同样如此。两者的关系是:功利与意义并非全然对立,而是会有一定的交集,甚至完全重叠。不同之处在于,功利讲究行为主体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不见利不劝”,其本质就是实利主义,极致就是人们常说的功利主义;意义讲究义之所在,讲究个体的德性完善与精神和解,讲究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和合、和解与和谐,以及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讲究人的身心健康和身心愉悦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讲究以“和”为尺度。例如,一个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出了问题按条款赔付多少钱;但如果说这人的意义就是这么多钱,那无疑是荒谬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之所以被异化、物化和简单化,就是因为人们常常从功利的角度来考虑或衡量人的意义。所以,如果只讲功利不讲意义的话,我们不但不能认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人类的理解也会顾此失彼。换言之,正是“和”的意义性不断生成并改变人的命运。还可以进一步说:“唯意义是更永的在,唯精神是更永的在。”实可谓历史成为废墟,意义和精神仍然完好。(www.xing528.com)

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价值理性无疑还含有有关的意义理性;或者说,意义理性是价值理性的应有之义,甚至是价值理性的核心理性、价值理性的灵魂所在。换言之,没有意义理性,所谓价值理性其实无从谈起。而人类不同于别的动物,根本原因上就是人类讲究意义、追求意义,从而追求精神和解,追求与天地共其和、与万物共其和、与环境共其和、与天下共其和,是以拥有人之为人的意义理性。

那么,何谓意义理性?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意义理性主要是指借助一定事物的特质和间性来表达其特定意义的思想意蕴或价值取向,是一定价值理性的精神(义理和要义)在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表达与实践,是功利或功利主义有所不及的善。具体而言,人在考虑功利需求时还需要考虑意义上的恰当性,即如孔子所言“见利思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因而意义理性含有义与利一体两赋的特征。

意义理性并不仅限于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义利。在精神生活方面、人生价值方面、人文关怀方面、环境和文化等公共领域方面,意义理性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并没有什么功利可言,或者能够得到什么回报,但人们仍会去做,这中间起作用的其实就是意义理性,也就是说,因为意义,人们觉得值得去做——而这未尝不是意义理性最简洁的表达。我们还会进一步意识到,意义理性还起着对工具理性、价值理性提出“为什么是这样”或者“为什么要这样”的提醒或唤醒作用。由此不难理解意义理性的独特功能和重要性。所以,即使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功利主义,也并不意味着意义理性已经不重要,而只能说明如果人们过于注重功利主义,意义理性就难免被淹没,难免导致意义理性的失落或缺失。意义理性的失落或缺失以及意义的非理性,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

从意义性或者意义理性的角度来看,由于内涵丰富、结构多样,不少思想理念常常是一体两赋或一体多赋的,在具有工具理性特征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价值理性和意义理性特征。这一点,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常理、规则、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等都比较明显,因为它们既是日常生活秩序的重要基础,又是公平公正的载体。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理性实质上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理性。相应地,对理性进行分类或分形,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使理性变得更具诠释性和说服力,使人们明白理性的辩证性内涵与意义,拥有更好的理性观,对理性以及自己是否理性更加富有判断力,对现实事物拥有更大的祛其弊、和其善的能力,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德性,获得更大的精神和解与身心健康,进而促进和引领各种理性形态完善与发展。

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活动中,意义理性常常与感知理性有机联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意义理性不仅对工具理性具有促进和引领的作用,对于价值理性的形成、完善、创新和发展也具有促进和引领的作用。鉴于意义理性之于人的精神生活、思想活动、德性完善需求所具有的关联性和重要性及其自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本书接下来将在有关的语境中对其做进一步的展开和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