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云纱之歌和哲学:和合、和解、和谐之道

香云纱之歌和哲学:和合、和解、和谐之道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香云飘落霄汉,阡陌竟成锦桥。[4]《道德经·3章》。[6]《道德经·52章》。[7]《礼记·礼运》。[8]《论语·微子》。最能具体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应是《尚书》和《左传》关于授时服务的记载。而这大概也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真谛所在。[20]《道德经·38章》。[21]《道德经·27章》。[24]《论语·卫灵公》。[25]《道德经·63章》。[28]根据《道德经·42章》所言“道生一

香云纱之歌和哲学:和合、和解、和谐之道

几番天地破晓,几度美人巧笑。

香云飘落霄汉,阡陌竟成锦桥。

梦回西洲凄渺,水潋禺山迢遥。

候人漪兮浣纱,天衣织兮妖娆。

[1]中国是水稻种植的起源地。在江西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稻谷遗存;在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所以,在中华文化史中,“禾”不仅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农作物,而且在思想和价值观上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寓意。例如《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又如《诗经·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2]《道德经·16章》。

[3]《道德经·77章》。需要注意的是,孟子也有类似的言论:“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这说明孟子的思想来源不仅仅是儒家,他还受道家尤其是《道德经》的影响。这亦可谓战国时期儒道合流的重要表征,《大学》《中庸》都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4]《道德经·3章》。

[5]《论语·季氏》。

[6]《道德经·52章》。

[7]《礼记·礼运》。

[8]《论语·微子》。

[9]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此外,他还有“天地之性”、“气质之性”、“天人合一”、“仇必和而解”(或可以说“求必和而解”)、“天下一人”、“万物一体”的观点以及著名的“横渠四句教”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可谓由来有自。《周易》中已经有相关思想的启蒙,《庄子》则有“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达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思想。最能具体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应是《尚书》和《左传》关于授时服务的记载。授时使得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中切实体验“天人合一”的实在感。如果做一个字谜的话,“天人合一”其实就是“禾”字,两者确乎是天作之合、宛如天授。
需要注意的是,总的来看,宋明理学构筑宏大,在中国哲学史有其巨大的贡献,但其“内圣外王”思想,其中有所谓“心学”,致使自身或多或少存在外向性不足的缺陷,缺乏“先秦学”——先秦诸子百家那样的勃勃生机与波澜壮阔的气象以及孟、荀二子的刚毅

[10]《论语·雍也》。

[11]《中庸》之“诚”实乃道心之始基,“率性”则相当于要拥有“赤子之心”。由于人心、道心辨识不到位,宋明理学家的心与理之说、道与理之说,纠缠不清,飘忽不定,与“洁净精微”还有一定的距离。

[12]孔子倡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应当就蕴含着“知而不思不为德”的思想。用肯定的语式来说,即“知而思之方为德”。换言之,人之所学广袤无极,因而“思”还意味着祛其弊、和其善的选择、批判、继承和创新。正因如此,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3]《道德经·42章》。

[14]《道德经·6章》。

[15]《论语·为政》。

[16]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例,虽然它由只言片语编辑而成,但那些思考、探索和论述,就如漂浮于海上的冰山,浮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水面之下是难以估量的殚精竭虑和工作,所以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如此看来,儒家所推崇的“立言”,绝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但又是个体能够与天下共其和的重要德性和能力。同时我们不难理解,善之大小不能简单地以形体来衡量,还应当注意其物小而德大的一面,不要被表面的大小所迷惑。传统文化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就蕴含着这样的道理。

[17]《道德经·51章》。(www.xing528.com)

[18]孔子这句名言堪称典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这句话既蕴含了善含有多种维度的意蕴,例如“技近乎道”、“善之善者也”、“上善若水”等,又体现了汉字、汉语的非凡表达能力

[19]还可以进一步理解《道德经·40章》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及《道德经·41章》所言:“夫唯道,善贷且成。”这同时还说明,修身、积善、积德、行善,于己于人都是有意义的。而这大概也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经·51章》)以及“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41章》)的真谛所在。简言之,事物的存在态是多态的,而不是单态的,犹如科学家所言的量子态
这里蕴含着这样一个深刻的命题:行善并不是善的减少,而是善的增加,亦即行善(善的分有、分享)并不减少原善,而是增加了善的维度,如一粒稻谷可以长成一株稻谷那样的“禾生态”或“和生态”。也就是说,行善与积善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行善是个体自态性的和生,积善是个体的共态性的共生,是“一生二,二生三”。在传统用语中,“空谷回响”、“一石激起千层浪”、“长江后浪推前浪”等,其实都是个体存在或单元的自态性以及共态性的和合效应的结果与具体反映,是道本体的善与和的一体两面的表现。

[20]《道德经·38章》。

[21]《道德经·27章》。

[22]《道德经·49章》。

[23]《孟子·滕文公下》。

[24]《论语·卫灵公》。

[25]《道德经·63章》。

[26]《道德经·25章》。

[27]《道德经·39章》。

[28]根据《道德经·42章》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不妨假设宇宙中存在一个恒定的基数d,而且d=πa/2×πb/2=π2ab/4=1。所谓的“道”或许就遵循这样的数理模型,尽管无法用目前的数学思维来解释。

[29]禾,谷类作物的总称。金文字形,禾象垂穗的禾本科农作物。《广雅·释草》:“粢黍稻其采谓之禾。盖凡谷皆以成实为费,禾象穗成,故为嘉谷之通名。谷未秀曰苗,已秀曰禾。”

[30]《诗经·大雅·文王》。

[31]《尚书·无逸》。

[32]《尚书·吕刑》。

[33]《论语·尧曰》。

[34]《礼记·聘义》:“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35]《诗经·卫风·淇奥》。

[36]《道德经·70章》。

[37]香云纱是莨纱、莨纱绸的合称,产自广东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是一种采用用手工织造和染整技艺制作而成的植物染色面料。据传,香云纱的工艺灵感源自珠三角渔民用薯莨浸泡渔网以使其坚挺耐用。香云纱制作工艺独特,穿着滑爽、凉快、除菌、驱虫,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穿着后涂层逐渐脱落,露出褐黄色的底色,称为软黄金。
“西洲”一词取意于《西洲曲》:“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或可说“碧海青天夜夜心”。“水潋禺山迢遥”,香云纱曾是重要的贸易商品,行销东南亚、西亚等地。据《吕氏春秋》记载:“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这里有所改动,试图表达这样的观点:诗歌表达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一般都含有复杂的情感和认知的意蕴相贯及审美维度的凝聚与发散,但总的来看,歌乃歌者的心泉效应,歌者的心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