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块演练:第一部分思想品德范例赏析

模块演练:第一部分思想品德范例赏析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部分思想品德Part1范例赏析七年级第一篇:《少年有梦》材料: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的内容少年有梦,以下是关于这一框的相关内容。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梦想就像翅膀,助力我们飞翔,从而引入课题——《少年有梦》。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人数45人。

模块演练:第一部分思想品德范例赏析

第一部分 思想品德

Part1范例赏析

七年级

第一篇:《少年有梦》

材料:七年级《道德法制》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框的内容少年有梦,以下是关于这一框的相关内容。

有梦就有希望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努力就有改变

少年的梦想,有时像“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有人放弃,将梦想视为一种臆想;有人坚持,将进取变成一种信念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巴金说过:“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少年要从小学习立志,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

努力,需要坚持。“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如果努力不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45人。

设计要求:结合材料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范例】

【课题】少年有梦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加深“有梦就有希望,努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的意识;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增强爱国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梦想与现实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思辨的能力;通过课堂作业,提高人生规划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努力的具体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认识到梦想与理想、现实的关系;知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明白拥有梦想对个人和民族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具体实践中去实现个人梦想。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导入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幅雄鹰展翅图,大家有什么感想?我们能否像鹰一样飞翔呢?”学生作答,教师总结,梦想就像翅膀,助力我们飞翔,从而引入课题——《少年有梦》。

2.探究新知

共同欣赏校园采访视频《我有梦想》,师生互动,明确梦想总是越来越符合生活实际和自身条件。

学生欣赏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梦想和现实的关系。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所搜集的名人实现梦想相关素材,小组讨论探讨这些名人的梦想是如何实现的。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梦想规划:从现在做起,确定我们初中的目标,写出具体可操作的规划。

学生规划梦想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与梦想相关的名人名言图片,之后共同得到结论:梦想对现实有指引作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3.拓展延伸

学生分小组辩论“1.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2.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这两种说法是否合理。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梦想的重要性的认识。

4.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都是有梦想的。我们国家的梦想就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

5.布置作业

调查一下爸爸妈妈的梦想,并与好友分享。

板书设计

第二篇:《让友谊之树常青》

材料: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一框的内容——让友谊之树常青的相关内容。

建立友谊

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建立友谊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会有意外,还会有点儿冒险。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呵护友谊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物,需要精心养护,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如果处理得当,冲突可以把彼此的距离拉得更近。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背叛了自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班级人数45人。

设计要求:结合材料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范例】

【课题】让友谊之树常青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享交友经验,学生能够体验友情的快乐与美好;通过设置的情境,启发交友智慧,树立理性、积极、健康的交友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情境,学会交友的基本技巧,提高处理朋友间矛盾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明白尊重理解他人的重要性,理解友谊对于个人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交友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尊重朋友,启发交友智慧。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起好朋友,你最先想到的是谁?Ta的什么特点最吸引你?你们是怎么认识成为朋友的?学生:……教师:不管是结交朋友还是呵护友谊,都会遇到各种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交友,如何呵护友谊。从而自然引入课题《让友谊之树常青》。

2.讲授新课

活动一:如何建立友谊

共同欣赏漫画《晓强的困惑》,困惑1:“马上就上初中了,我也想和新同学做朋友,可是我一直都等别人找我,上初中了我想主动些,可是我该怎么做呢?”困惑2:前两天我鼓起勇气和同学聊天,可是他们对我爱搭不理的,我觉得很尴尬。

学生欣赏完漫画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明白:建立友谊,不仅需要开放自己,更需要持续行动。

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并分小组探讨建立友谊的方法。

活动二:如何呵护友谊

出示图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系列1、小黑:这次期中考试,我数学不及格,唉!小黄:唉,我也不满意,我差一分就100了。系列2、小黑:我今天心情特别不好,我想一个人静静。小黄:告诉我,我和你一起分担。系列3、小黑:既然你把我的秘密私自告诉老师,我们就不是朋友了。小黄:呃……系列4、小黑:我喜欢我们班的班花小芳。小黄:同学们,号外!小黑爱上了小芳。小黑:从此以后,你是你,我是我!)

学生观看完图片,教师提问: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为什么?

学生分三个小组,分别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派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需要学会尊重对方,需要正确处理矛盾,需要正确对待伤害。

3.拓展延伸:

播放视频《真正的友谊》,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友谊的小船该翻就翻,有些朋友坚决不交,要学会明辨是非,更要学会保护自己。

4.课堂小结:

朋友是你人生中不可代替的人。但是友谊的花朵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地呵护和打理,所以,带上你热情的心,去结交朋友吧;带上你真挚的情,去体谅朋友吧。愿你们友谊之树长青,友谊的小船变巨轮。

5.布置作业:

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第三篇:《享受学习》

材料: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课学习新天地第二框享受学习,以下是关于这一框的相关内容。

体味学习

学习中有快乐。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都可以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学习是多方面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

学习中也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学习方法也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我们也可以带着问题、猜想或假设去探究,独立思考,不断质疑,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观察、想象、分析、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45人。

设计要求:结合材料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范例】

【课题】享受学习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学习苦中有乐,领会学习带来的快乐,喜欢学习;懂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学会感恩;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小问答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对学习的真实感受,感悟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

3.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学习的苦与乐,客观全面地认识学习,进而提高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学习是苦与乐相伴的。

2.教学难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现存鸟类中最小的鸟蛋是什么吗?北极星在哪个星座中?烟花为什么五颜六色、绚丽多彩?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石是什么?小鸡为什么要吃小石子?生:……师:知识无穷,我们要充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知识。从而引入课题——《享受学习》。

2.探究新知

呈现课前小调查《学习是苦还是乐》的结果,学生直观感知朋友们关于学习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探讨,说一说学习的苦或乐有哪些?在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感悟学习是苦乐交织的。

多媒体展示“冰花男孩”的图片以及同龄山里孩子的求学之路,学生畅所欲言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珍惜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享受学习中的苦与乐。

播放视频《太空第一课——“水球”实验最抢眼》,直观感受失重环境下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留心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发现,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3.拓展延伸

学生分小组进行辩论赛,正方:学习中苦多;反方:学习中乐多。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

4.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学习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珍惜学习机会,把握好现在,尽情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吧!

5.布置作业

各小组成员结合“探索世界的奥妙”合作完成一期“手抄报”(期限一周),由小组长总负责,其他成员搜集资料、协作完成,并进行评比和展览。

【板书设计】

享受学习

八年级

第一篇:《我与社会

材料: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以下是关于这一框的相关内容。

感受社会生活

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我们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了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共45人。

【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李铭”一天当中所从事的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参考“李铭的一天”,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个人离不开社会,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我与社会》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第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学生:第一幅图是参观工厂;第二幅图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图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图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引导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按之前划分的小组进行分组讨论。

学生: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引导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与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发挥其主动性。

第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

1.识别几种社会关系(展示图片)

2.分析:三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别是父女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在生活中,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关系,每个人都会参与到不同的关系中。

活动三:你说我说大家说

展示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的角色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在这些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是一定的吗?对于自己来说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身份。

学生:在社会关系中,人的身份不是确定不变的。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

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环节当中,发挥其独立自主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独自奋斗的结果吗?

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

(四)课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投身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总结意识,形成知识的逻辑框架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一些关于参与社会活动的小故事,下节课与其他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起到强化的作用。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

第二篇:《维护秩序》

材料: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框维护秩序。以下是关于这一框的相关内容。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状态。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秩序等。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共45人。

【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懂得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促进社会正常运转,保证人们安居乐业;认识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人们应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生活需要秩序。

教学难点:社会规则维系社会秩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播放情景图片的方式导入,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图片展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回答: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

教师过渡:那针对我们生活中混乱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维护呢,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维护秩序》。

(二)新课讲授

第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活动一:自主学习——了解社会秩序

阅读教材P23第一段。

1.思考:什么是社会秩序?

2.常见的社会秩序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①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②种类: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第二、社会秩序的维护

活动二:情境讨论——雨天的校门口

(展示图片及阅读教材P24“阅读感悟”)

1.思考: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态?

3.“阅读感悟”让你对社会秩序有了怎样的认识?以及如何去维护社会秩序呢?请同学们按我们之前分成的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社会当中必须要有秩序,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在生活中,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因为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非强制性手段。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思考一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如何去遵守规则,请举例说明。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知道了生活需要秩序,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懂得了维护秩序靠规则,规则有很多,如道德、法律、纪律等。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五)作业布置

课后,大家去搜集一些关于遵守规则的人物,下节课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维护秩序

第三篇:《诚实守信》

材料: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三框诚实守信。以下是关于这一框的相关内容。

诚信无价

诚信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守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践行诚信

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死守承诺,说老实话,做老实人。我们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运用诚信智慧。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共45人。

【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诚信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懂得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学会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诚信的含义;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用曾子杀猪的故事进行导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诚实守信,那接下来就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

第一、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一:自主学习,解读诚信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诚信的含义。

教师引导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活动二: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1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2.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活动三: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1.思考:某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某公司为何宣告破产?

2.通过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第二、践行诚信

活动四:你说我说大家说

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小方如何做才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按原来分的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派每组代表发言。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总结,要践行诚信:(1)树立诚信意识。(2)运用诚信智慧。(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当中如何践行诚信,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四)课后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诚信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诚信,明白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标识;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懂得了践行诚信需要树立诚信意识,运用诚信智慧,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五)作业布置

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下节课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诚实守信

Part2练一练(www.xing528.com)

三年级

1.材料:某版本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是谁》一课。课文主要想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角色观念,明白在不同场合下自己身份的转换。教材呈现了四个场景: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里,我是?;在家里,我是?;在公共汽车上,我是?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2.材料:某版本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的责任》一课。文章大意为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学生应该形成责任意识,明了作为家庭、学生、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四年级

1.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们的生命》一课,教材呈现了三个场景:一个是母亲怀孕时憧憬着美好未来;一个是孩子与母亲在交谈;一个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相册交谈,孩子问家人自己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2.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教材呈现了两幅图,如下图所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五年级

1.材料:某版本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社会呼唤诚信》一课,教材呈现了两幅图,如下图所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2.材料:某版本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蔚蓝色的地球》一课,教材呈现了两幅图,如下图所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小学五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参考答案

三年级

1.【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体会到不同场合下自己的角色转变,形成对社会思想品德和人们行为的正确内心体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体验等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并通过“组成文明小队发现录像中的人做的怎么样?”能够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明白不同场所我们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不同的角色又会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学重点】

学生明白不同场所我们的角色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而不同的角色又会对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体验等活动,学生能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并通过“组成文明小队发现录像中的人做的怎么样?”进而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正确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动画呈现,引出话题“介绍自己”

1.讲述:同学们,最近我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听说我要来咱们班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他也迫不及待想要来认识一下,瞧,他在跟大家打招呼呢。

2.出示动画片(短片的内容为:柯南来到校园里,并提出问题“你是谁?”)引出问题:那你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吗?快介绍一下你自己。

3.教师板贴课题。

(二)探讨交流,明确场景角色变化

1.生初步做自我介绍。(师适当评价)

2.课件继续展示不同场景:学校、超市、家里、公共汽车、旅游区

提问及推动学生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我们的身份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在不同场合下我会有这么多名称?

3.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回答。

4.强调:看来我们在不同场所身份在发生着变化。

(三)模拟体验,体会不同身份要求

模拟表演,体会不同场所中应该怎样做。

①要求:从上面五个场所里任选一个进行表演,选好内容后,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表演。

②生自由结组进行表演准备,师深入各组进行指导。

③师以采访提问的形式进一步明确认识。

问题一:请问,站在台上准备表演的同学,你们知道现在自己的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吗?(是演员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问题二:那下面的同学呢?(观众)我们应该怎么做?

④学生小组进行体验表演。师及时进行评价。

(四)观察录像,汇报文明学习心得

1.呈现录像(录像内容为校园中师生课间活动、学生和老师早上刚刚进入校园、自习课上等校园场景。)

2.生看录像并汇报,师补充介绍。

(五)结语

生活中我们的角色在随场所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而不同的场所又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做个好孩子、文明的小学生、小乘客、小游客、小顾客,成为我们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六)作业布置

学生在课后,了解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有哪些,在下节课上与同学共同讨论。

【板书设计】

2.【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有责任的人。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养成在实际生活中的责任意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情境分析——这些事情该谁做?

1.课件展示四幅图片:房间该谁收拾?书包该谁收拾?家务该谁来做?教室该谁打扫?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事情由谁做。

2.课前要求大家观察一天的生活中家里人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记录下来。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会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会做的。

3.小黑板出示:我该做什么?

①在家里:  ;②在学校班级里:  ;③在社会上:

(二)头脑风暴,开口畅谈——好主意从哪儿来

请学生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和图中同学类似的情况,同桌互相讨论,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三)审视自身,自我定位——我给自己找岗位

课件展示找到岗位的四幅图片。动员学生在班里找一找自己的岗位。找到后,制订对应计划,并宣布一下。

生:……

师:同学们都很热爱劳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回家与家长商量一下,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一做(例如扫地,饭后收拾碗筷)。

(四)回顾课堂,展望未来——老师最后总结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在不同的生活场所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四年级

1.【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寻生命孕育的历程,学会珍爱生命。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命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教学过程】

(一)相识破冰,自然开题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明名字的来历和寓意。教师总结:名字只是我们的生命的标记,却已饱含了家人这么多美好、殷切的期望,那我们的生命又承载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入“我们的生命”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导入、自然流畅;从介绍名字导入、亲切有效;从解读名字导入、体验无痕。

(二)探索生命,感悟体验

1.科学探索

师:传说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孕育开始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播放课件)

师:瞧,生命从怀孕到出生经过差不多二百八十多天。最初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从只有这么小,像绿豆那么大,到九个月的时候有30多厘米(师生用手比划30多厘米的大小);从只有一个细胞发育成拥有1万亿个细胞、300多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全身血管总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胎儿,这段过程怎么样?

2.交流感悟

师:对于生命的孕育我们的家人也有终生难忘的体会,课前我们开展了采访家人的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此课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家长,通过采访家长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取最鲜活的信息,并在亲子交流中一步步迈进生命的情感场。

3.提升感悟

师:从刚才的交流和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妈妈用生命孕育生命的280天,是家人用心血精心呵护的280天,在创造生命的喜悦中,家人期待能生出一个怎样的宝宝?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生命孕育的不易,从而感悟小生命的孕育寄托着家人无限的希望和祝福,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我们的生命还属于——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的分享、体验、感受,在此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感悟,体会生命中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引导学生用珍爱自己的生命来回报家人的爱和期待。

(三)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对于进行总结,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并且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爱我们的人,我们应该珍惜。

(四)布置作业

请将你成长各个阶段有意义、有趣的照片带来与我们分享!

2.【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处处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学问。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包装袋的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会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愉快参与

出示食品包装袋。大家看这个包装袋,里面装着什么呢?品名叫什么?配料有哪些?这些问题,老师全部可以从包装袋上找到答案。原来,小小包装袋不仅给商品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而且还存着很多信息。这其中还有不少学问呢,大家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包装袋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介绍收集的包装袋,并出示问题:

(1)包装袋有什么作用?

(2)在选购食品时我们尤其要看包装袋上的什么?

(3)吃药应重点看说明书的什么内容?

(4)吃了没有生产日期、过保质期或劣质食品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

教师出示不合格的包装袋图片,学生说缺少什么,为什么必须要有这些说明。

(三)拓展延伸

包装袋上的学问真是不少啊!那么你们想不想亲自设计一个呢?现在机会来了!某食品厂要推出一种新产品,向社会征集包装袋,现在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包装袋!在设计之前要先看一看包装袋的设计都有什么要求。老师收集几个包装袋的样式,让大家借鉴。

(四)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对合格的包装袋有一个怎样的认识?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一个小小的包装袋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需要我们去探究,让我们与探究携手,与创新并肩,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吧!

(五)作业布置

课后,同学们去家附近的小商店观察不同的包装袋,并检查它们是否合格。

【板书】

食品包装袋(正)   品名   不合格产品

食品包装袋(反)   厂家、日期、商标

五年级

1.【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明白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以诚为本,提高学生探究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承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看见了哪些承诺的形式?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承诺的形式?大家说一说。

小结: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承诺形式,总起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商家对顾客做的承诺;服务性的承诺;企业间的承诺。

[播放课件]:北京奥运信守承诺,赢得世界赞誉

[播放课件]:彭水水电站:科学发展,兑现承诺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履行了承诺对政府、企业、个人有什么益处呢?有了承诺是不是就有了诚信呢?

小结:承诺不仅仅是挂在口头上,或写在书面上,更要看他的行动。有承诺并且能兑现,才是真正的诚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诚信,它保障了我们的权益。我们的社会呼唤诚信。(板书:社会呼唤诚信)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这些都是讲诚信的做法并明白这些都能保护自己的权益。

活动二 品牌的塑造靠诚信

[播放动画]:砸冰箱事件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位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你还知道哪些讲诚信的商家,并阐述原因。

小结:一件不好的事可能毁掉一个企业。而良好信誉的建立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才能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认可。正如海尔集团前任董事长张瑞敏所说:“只要我们对社会和人类的爱‘真诚到永远’,社会也会承认我们到永远。”这就是诚信的力量。(板书:诚信毁时容易建立难)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活动三 回归诚信大行动

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诚信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并将想到的方法填写在金点子卡上。

小结:时代呼唤着诚信,社会需要诚信。不讲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不能进步;不讲诚信,我们的生活质量就无法提高;不讲诚信,我们就无法应对全球的经济合作与竞争。诚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大家都讲诚信,我们的社会才能成为诚信社会。(板书:诚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社会诚信。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学会维护诚信,并明白诚信需要大家的努力。

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与诚信有关的事例,并在下节课堂中与同学们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社会呼唤诚信

2.【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学生能够提高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以及在探索地球的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球的形象

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地球是什么样的吗?人类从太空看地球的历程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其中可让学生从三个方面了解地球是球体:一是从卫星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出地球是圆形的;二是宇航员在太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圆的;三是人们运用数学原理计算和证明出地球是圆的。

【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了解地球是个球体,并从欣赏的角度,产生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的喜爱与好奇。

活动二 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1.[播放动画]:天圆地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研讨:早期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最初的认识源于他们最直观的生活感受,在科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认识是很正常的。

2.[播放动画]:麦哲伦环球航行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从麦哲伦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也使人们感受到麦哲伦在证实地球是圆的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设计意图】了解人类对地球早期的探索。

活动三 交流和探索地球的奥秘

1.[播放课件]:三叶虫化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画面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们在运用各种方式(如考古、地质勘探)探究地球的奥秘。

2.[播放视频]:南极科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交流研讨:这些科学考察说明什么?引导学生了解现在人类依然在不断地探索地球,依然在为共同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进行着各种研究工作。

小结:人类为了揭示地球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科学探索精神。

【设计意图】知道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地球上的许多奥秘,还等待着人类去发掘,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作业布置

同学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一定对地球有了新的认识、在课后,同学们以书面的形式将这些认识、记录下来,与同学们共同探讨。

板书设计:

蔚蓝色的地球

第二部分 语文

教学设计一

1.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编入了《燕子》一课,课文内容如下图所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

(1)试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答案要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仔细观察图画,提高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屋檐下的燕子窝》,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让学生自由回答,进而导入《燕子》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⑴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

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燕子的?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⑵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体会燕子外形:活泼机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板书:活泼机灵)

2.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活泼机灵表现出来吗?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3.讨论: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顺序是怎样的?(体会从全身写到局部的叙述方式)

(二)感悟燕子:增添生机

1.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2.抓住以下句子体会。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对比句子:才下过细雨,微风吹拂着柳丝。(读一读,比一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花儿争相开放)

3.师:正因为有了这光彩夺目的春天,所以作者禁不住赞叹: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请美读这段话,读出春天的“光彩夺目”,读出燕子的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勃勃”。

(三)领略燕子飞行、停歇之美

我们从读中感受了燕子的外形美,从读中感受了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美。那么燕子的飞行及停歇又美在何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第三、四自然段。

1.赏析燕子飞行之美。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燕子是如何飞行的?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划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2)交流“斜”、“掠”、“唧唧叫着”、“沾”等词的妙处。

2.领略燕子停歇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

四、归纳小结,读中升华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停歇时的音乐之美。怪不得——

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

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

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

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所以说,燕子的到来,为光彩夺目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让我们饱含激情,再次齐读课文,唱响春天的赞歌!

五、布置作业

学习《燕子》一文后,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画燕子,然后做成展板在班内展览。

教学设计二

2.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教科书中编入了《画风》一课,课文内容如下图所示。

(1)试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答案要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识“宋、涛、陈、丹、赵、艺、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丹”。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加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养成遇事善于动脑筋的习惯和提高创新意识。

(2)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谜语: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着,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出示:风)

教师提问:你知道风有哪些种类吗?

例如:狂风、微风、龙卷风、(适当地请学生用动作表现风)春风、大风、东风、西北风等。(“你真能干!把风的方向都说出来了。”“风是有大小的。”“不同季节的风是不同的。”)

教师点评:小朋友表现的真棒,让我们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风!有三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是用什么来表现风的啊?(课件出示:画)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围绕课题,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自然段,一边圈出并认读生字,同桌互考生字。

设计意图: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创设“打招呼,交朋友”的生活情境: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通过粘贴带有名字的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

2.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认读过程中,注意指导“丹”字的写法,让学生通过“丹”与“舟”的对比,发现“丹”比“舟”字少一撇、一点。教师示范在田字格里写,让学生跟着将“丹”写在书后的田字格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和书写,能对“丹”字有深刻的记忆,其他字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认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四)情境体验,精读感悟——情境阅读法

1.我们再次和新朋友打招呼,看看他们在草地上干什么?自然过渡到课文1-3自然段的学习。然后提出问题:“那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的4-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课文中描写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的句子,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交流时,引导对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与段落的朗读感悟。

3.朗读感悟,体验文本。

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融入到课文的情境;朗读后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三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学生将探究出:他们爱动脑筋、爱思考,平时留心观察生活。〈板书〉

(五)联系生活、拓展想象——情境创思法

设计找风活动:让学生从教室里一切可以被风吹动的事物出发,找到大街上、小河边、森林里……然后画出自己找到的风并展示。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课后,让学生试着画出声音、气味,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思维。

(六)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用那么美妙的语句表述出来。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七)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堂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别的小朋友画风的过程,在课后,每个同学要开动自己的脑筋,想想声音、气味要怎么画出来,在下节课中,我们共同分享每位同学的成果。

板书:

红旗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